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80年代老百姓過年電影

80年代老百姓過年電影

娛樂 更新时间:2024-09-14 15:48:22

老一輩的藝術家趙麗蓉和李保田老師在上世紀90年代拍攝的一部家庭倫理劇《過年》,折射了當時社會變革下的世态人心,對照21世紀的今天,仍舊有許多相似之處,而且這部電影原汁原味的再現了農村春節的風土人情。

《過年》的拍攝地在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區歡喜鄉新林村,攝制組入村從采購年貨開始,生動再現了農村過年的習俗場景,讓人感受深刻。劇中,父親感慨着子女衆多引發的煩惱,念叨着不如被計劃生育掉,就沒有這麼許多糟心事了。

趕集辦年貨

80年代老百姓過年電影(91年電影過年承載一年離愁悲歡的節日)1

扭秧歌、踩高跷

80年代老百姓過年電影(91年電影過年承載一年離愁悲歡的節日)2

電影的前半段都是在講述過年的許多喜樂安樂,導演刻意用比興的手法,先從老兩口孤零零的過年開始,中國人過年,首要在吃上,一桌子的雞鴨魚肉、滿院子殺好的雞和豬,以及包好凍在冰天雪地的餃子,都渲染着這樣一個傳統的節日。

唱數來寶(打快闆迎接春節)

80年代老百姓過年電影(91年電影過年承載一年離愁悲歡的節日)3

春節是由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于一年農事結束後在新一年開端。

過年本是對一年工作生活的總結,家人團聚、其樂融融。在忙碌了一年以後,人們都圍坐在飯桌前,聊聊過去一年發生的點點滴滴,也展望新的一年。在父母身邊,盡叙天倫;在孩子身邊,深情依偎。本來這是非常和諧溫馨的節日,可在影片中,反倒成了承載一年離愁悲歡的節日,一大家子,将積攢一年的悲歡離合都在大年初一這一天釋放着。直到重複上一年的景象,老大媳婦再一次打碎了家裡的鏡子,老兩口離開了家,這年才過去。

為什麼會這樣?

二兒子和小兒子圍繞着父親外出打工錢,互不相讓,都要父親給這筆錢。這是第一個矛盾點,随後還未曾分出勝負之時,大女婿的風流好色,婚外情人的母親找到了嶽父母家裡,二兒子為姐姐打抱不平,和大女婿打成一團,而後大女婿負氣回家,大女兒也隻能在期盼往後能過好一些,無奈的回家。而此時的大兒子,在看到妻子貪得無厭的世俗氣中,負氣醉酒後,開始數落妻子,并要将二女兒送給她的金戒指取下來還回去,二人也開始打架。

而春節打架,更是讓“打輸住院,打赢坐牢”成為警察蜀黍的在春節前的溫馨提示。電影中,傳統春節的氣息彌漫在整個村莊,唯獨沒有讓老兩口臉上洋溢,年夜飯是兩個人一起吃,簡單卻不是溫馨,然而正是在大年初一孩子們回來後,打破了原本的氛圍。最終老兩口離開了家,影片中李保田飾演的父親說,去沈陽故宮、去紫禁城,總而言之,這個年不再在故土度過了。為什麼會這樣?

如同中國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在著作《鄉土中國》中對傳統中國家庭的定義那樣:

然而,伴随着商品經濟的發展,這種社群關系被改變,不再是以傳統的家天下的模樣完成社會的變遷,反而是用以金錢為經濟利益代表的新關系支配着人們之間的關系。

這一點,在劇中,表現的較為突出。促使大兒媳踏進公婆們的驅動因素,不是傳統的孝道,而是公公外出打工賺到了錢,還有兒子可以在過年這個節日中,獲得壓歲錢。可以說,傳統的家庭凝聚要素在慢慢減退,生育和婚姻所發生的血緣關系正被現代社會以權利和義務,或者是用經濟利益來衡量的契約關系所替代。

這一點也在1972年盧梭出版的《社會契約論》中得到證明,這本書中主權在民的思想,奠定了現代民主制度:

影片中這種由傳統的孝道為家庭大倫,正被具備經濟實力的新支配者替代,這一點,在私奔回家的二姑娘二女婿的身上,體現的尤為突出。本來,父母是家庭中說一不二的,然而二女婿在外掙夠了錢,能夠給大兒媳買金戒指、給三兒子給訂婚開單子的錢,自然人心都到了他們那裡去,即便原本二人的私奔讓一家人都頗有看法,但最終經濟實力改變了過往的看法。

放鞭炮

80年代老百姓過年電影(91年電影過年承載一年離愁悲歡的節日)4

電影中所演繹的一切,都恰到好處的反映了商品經濟和鄉土中國的碰撞,即便在二十八年後的今天,有些問題仍舊存在,甚至從那個時代的初見端倪變成了稀松平常。

大學生的不自立,成年子女的待業在家啃老,還有錯亂的私生活之類,這些問題在這部90年代的農村過年影片中都有體現。

過年,這樣一個傳統的中國節日,原本是祭祀先祖、傳承後世的重要節日,最終變成了一場反映一個家庭離愁悲歡的節日,老兩口含辛茹苦的養育了5個子女,沒能給予一個安度的晚年,這是值得令人思考的。

而反觀現實,人們普遍覺得年味冷淡,不隻是禁燃鞭炮這一類的表面現象,更多的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再也不如過去那般,血緣親情不再是維系人們之間關系的唯一紐帶,代之以金錢利益為衍生的各類天南地北的關系,而非一個鄉土人情地域内的關系可言。

通訊手段的多種多樣,也擴大了人們和世界發生聯系的區域,對于社交或是情感的需要,也不是依靠過年來獲得唯一的滿足。

在影片中,傳統過年的習俗中,娛樂項目就是踩高跷、鬧秧歌、走街串戶、聊聊家常,而儲備過年的食物,則是過年的更大的一項活動,凍水餃、凍雞鴨魚肉,這些都是儲存手段和物資匮乏時代的法子。

老北京流傳着這樣一首民謠:小孩小孩你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過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 ;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您新禧,您多禮,一手的面不攙你,到家給你父母道個喜!

而現代社會,商品流通不會因為過年而斷絕,人們自然也不會将儲存食物作為第一個要緊的事情來辦了。

而現代人過年的另外的頭疼事情,也從電影中有體現。壓歲錢和迎來送往,老兩口的孫子在炕頭上按個拜年,在賺了大錢的二姑父面前也懂得要四個頭的人民币,而不是其他叔叔伯伯那裡的一個頭的,可以看出金錢的氣息已經彌漫的很開了。

兒女回家

80年代老百姓過年電影(91年電影過年承載一年離愁悲歡的節日)5

整個村莊都被紅燈籠、鞭炮聲籠罩,滿目的年味也讓人懷念過去的春節,但我們懷念的也許并不隻是被裝點的年味,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過年氛圍。

過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年,而不是被形形色色的商品包裹的年,是人們對過年的向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