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兒童高度近視一天可以玩多久手機

兒童高度近視一天可以玩多久手機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7 22:49:58

文/紹延

兒童高度近視一天可以玩多久手機(手機換來一時安靜)1

900度近視的寶寶

幾天前,又一則新聞上了熱搜。一位江蘇揚州年僅2歲半的寶寶小曼,竟然患上了900度的近視,而且不可逆轉!随着年齡增長,近視度數還有可能增加。

兒童高度近視一天可以玩多久手機(手機換來一時安靜)2

婦幼保健院大夫接診時發現,孩子總是習慣性皺眉頭、眯眼睛。小曼的家長說孩子出現這個症狀已經快一年了,大家以為是壞習慣就沒太在意。

檢查結果出來,所有人都震驚了,小曼雙眼高度近視900度。

到底什麼原因,讓一個不滿3歲的孩子從此離不開眼鏡?

兒童高度近視一天可以玩多久手機(手機換來一時安靜)3

原來,為了哄孩子,小曼的家人從1歲左右開始就給她看手機。每次小曼看手機時都特别安靜,所以長輩每次都讓她看很長時間。

兒童高度近視一天可以玩多久手機(手機換來一時安靜)4

鐘愛“電子保姆”,是教育還是逃避?

這樣的情況絕非個例。

閨蜜Lisa 就常常和我抱怨這個問題,她家兒子才5歲,常常在爸爸媽媽忙的團團轉的時候要求玩手機或者iPad。

而且屢試不爽。

“兒子經常在我打工作電話的時候,要求我和他一塊兒玩,最開始都是順手給他手機,讓他看動畫片,結果孩子馬上不哭不鬧了。我感覺這是個好辦法,又省心又安全。可現在,唉,别說了,視力下滑的厲害不說,我兒子好像嘗到了甜頭,總能找到我們最忙的時候追着、鬧着玩手機。“

小心了!

當手機變成安撫孩子哭鬧的“哄娃神器”時,爸爸媽媽們或許能得到片刻的安靜,可長此以往下去,情況很容易走向失控。

過度沉溺電子産品,對孩子的身體傷害顯而易見,可除了視力受損,“電子保姆”還有可能帶來社交障礙、注意力不集中、語言發育遲緩等一系列問題。

甚至孩子可能産生“隻要在父母最忙的時候吵鬧,就能玩手機”的心理。爸爸媽媽招架不住,就會不斷妥協、再妥協。不給,那就繼續吵。

本意是用來安撫情緒的“電子保姆”,竟化身為孩子吵鬧、情緒波動的源頭!

兒童高度近視一天可以玩多久手機(手機換來一時安靜)5

兒童高度近視一天可以玩多久手機(手機換來一時安靜)6

做到“陪伴”這件“小事”

解救被電子産品綁架的孩子

從源頭分析,為什麼很多孩子沉迷電子世界?

首先,我們來破解孩子的需求密碼。

電子産品設計的交互性,給了孩子被專注陪伴的感覺。隻要在手機按下一個鍵,立刻帶來相應回應,對孩子來說這種及時響應就是一種陪伴和掌控。

曾經有一個初中的孩子告訴我的是:“我上網也不知道該做什麼,隻是因為平時很孤單,網上能多點人注意到我,或者多點個贊。”

兒童高度近視一天可以玩多久手機(手機換來一時安靜)7

有人會反駁:“我可一直在孩子旁邊坐着呢,怎麼沒有陪伴?”

記得有一次在遊樂場,我看到一對父子,孩子大約7、8歲,央求爸爸和他一起玩遊樂設施。爸爸卻坐在一邊,抱着手機頭也不擡地說:“我這不是帶你來遊樂場了麼,自己去玩兒吧!”

孩子臉上帶着明顯的失望,走掉了。

這種隐形陪伴,直接把孩子從我們身邊推開。

很多人認為“待在一起”就是陪伴,但和孩子卻不做任何的交流、互動。孩子從爸爸媽媽身上找不到歸屬感,于是隻好求助電子産品,甚至會誘發“屏幕依賴症”。

根據英國兒童健康教育專家埃裡克西格曼在《國際兒童神經病學協會雜志》上發布的研究結果,2歲前使用電子産品可能引起屏幕依賴症,也就是對電子設備上瘾,且可能持續一輩子。

解救被電子産品“綁架”的孩子,率先需要做出改變的,可能是我們大人。

兒童高度近視一天可以玩多久手機(手機換來一時安靜)8

除了積極的互動,爸爸媽媽們還需要以身作則。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不要對電子産品上瘾,那麼自己要先做出表率。

對于2歲以前的孩子,在他們接觸電子産品之前,爸爸媽媽們也要保持自律,盡量不要當着寶寶的面長時間看電視、玩手機,讓孩子對手機的接觸僅限于在父母陪同下聽聽音頻、和家人視頻等等。

2歲以後可以适當接觸,美國兒童學會建議,2-5歲孩子每天觀看電子産品的時間應該控制在1個小時以内。

很多時候,孩子缺乏自控力,是因為父母常常不能夠遵守規則。

我們家的做法是,規定一些時間段,所有人(包括父母、孩子)都放下手機、電腦、IPAD。

這個時間段用來做什麼呢?當然是尋找電子産品的替代物,一起做頓飯、讀一本故事書、做遊戲,或者去博物館、美術館,隻要不碰電子産品,相信每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獨特的“親子時光”

通過清晰的規則界限,幫孩子鍛煉自控力

自控力需要靠規則來鍛煉,可以和孩子溝通、制定家庭規則,問問孩子:“你覺得每天花多長時間在電子遊戲上面是合适的?”确定幾個清晰的時間段,大人孩子一起執行,共同遵守。

孩子知道每個時間段該做什麼,能夠做好自己該做的事,那麼适度地玩,有什麼不可以呢? 規劃好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間,能讓孩子感受到清晰的界限。

隻是禁止孩子使用電子産品很容易産生“逆反”。在心理學上,我們也稱作“禁果效應”。孩子會想:“越不讓我玩,我越是想盡辦法要玩!”

我們家的原則就是先做該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和喜歡的事。我們和小寶已經商量好了,平時每天寫完作業,可以玩15分鐘。周末每天不超過半小時。大人也一樣,平時除了用電腦工作,每天在家裡玩手機的時間不超過半小時。

有了這15分鐘的動力,他做作業的效率反而更高了。

定時定額堅持

定時定額,對于孩子使用網絡是一項非常必要的要求和措施。對使用時間嚴格管控,針對每次的使用時間明确地進行設定及執行,這樣可以有效預防孩子網絡沉迷、成瘾。

時間管控可以利用計時器,告訴孩子,30分鐘到了計時器就會響,爸爸媽媽會關掉電視,把ipad 、手機收起來。

千萬别因為父母的妥協,讓他對網絡的使用産生“耐受性”,這樣下去就不僅僅是時間管理的問題了。

耐受性是一種很容易在成瘾的人身上發現的特質。例如,以前上網玩40分鐘就可以滿足,但現在如果要達到相同的滿足感,卻要多出許多時間才可以。也就是說,産生了饑渴感,這種饑渴感不斷讓孩子向父母索取更長的時間,最後完全打破了彼此的約定。

毛姆說,“愛情的悲劇,并不是生離死别,而是沉默。”

其實,親子關系也是一樣的。

孩子的成長無法回放,可是有太多家長,因為盯着手機屏幕,而錯過了孩子被需要、被理解的時刻。交流越少,隔閡就越大。

手機換來一時安靜,也帶給父母一生悔恨。

作者簡介:紹延,正面管教家長講師,親子遊戲引導師,家庭教育指導師。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