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史上,有三個老師非常神奇,比孔子還要厲害,教出的弟子分外獨特,第一個是鬼谷子,教出孫膑、龐涓等奇才,第二個是明朝王陽明,在沉悶的理學時代,門人弟子卻盡皆特立獨行,如王艮、李贽(喊出孔子非聖)等鬼才,第三個是曆史上儒家代表,最出名的二個弟子,卻都是法家名士。
此人叫荀子,對諸子各家都有所批評,唯獨推崇孔子思想,認為這是最好的治國理念,于是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儒家代表的荀子,一生之中有三個知名弟子,其中最出名的兩個卻是法家名士,即李斯與韓非子。
荀子全名叫荀況,但祖上本不姓荀,“晉曲沃滅荀,以其地賜大夫原氏黯,是為荀叔”,晉國滅掉荀國之後,将荀國故地賜給大夫原氏黯,後人由此姓荀。因此,荀子是貴族出身,與諸子百家中唯一布衣墨子不同。
與諸多春秋戰國諸多學者一樣,荀子也曾周遊列國,先後遊曆齊楚趙秦。在齊國,荀子在稷下學宮是“最為老師”、“三為祭酒”,資格最老的宗室,三次擔任祭酒職務,後來齊國有人毀謗荀卿,荀卿就到了楚國。在楚國,荀子受到春申君黃歇的重視,讓他擔任蘭陵(山東臨沂)令,在此韓非、李斯成為他的入室弟子。在趙國,與臨武君議兵于趙孝成王面前。在秦國,對秦國政治予以肯定,說“秦四世有勝,數也,非幸也”,同時又對秦國重視刑法吏治,輕視仁德士君子的方略不以為然,謂之“縣之以王者之功名,則倜倜然其不及遠矣”。
尤其遊曆秦國時,荀子對秦國“依法治國,輕視道德”的治國方略不以為然,這與荀子推崇孔子仁義道德治國的思想有關。
但荀子教出的三個知名弟子——李斯、韓非子、張蒼,李斯和韓非子自不必說,而張蒼(助劉邦奪天下,後為西漢丞相)也不能算正宗儒家傳人,換言之荀子門下最出名的三個弟子,全部都不算儒家傳人。這就令人難以理解了,為何儒家思想代表的荀子,卻教出了一群“反骨仔”?而且,還是儒家生死大敵法家!
其實,是荀子思想給了李斯、韓非子成為法家的土壤和勇氣!
一,“天人”有何關系?我們最熟知的是“天人合一”,災難是上天對帝王不滿之類,但荀子認為“天人相分”,天是天、人是人,兩者互不幹擾,不存在“天命”之說。荀子《天論》中認為天為自然,沒有理性、意志、善惡好惡之心,而且天道自有運行規律,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二,性善還是性惡?孟子認為“性本善”,但荀子主張“性本惡”,指出凡是沒有經過教養的東西是不會為善的,但通過“其禮義,制法度”的教化,可以轉化人的“惡”性,則“塗之人可以為禹”,即教化讓人人轉化為善。荀子思想之中,除了“以德治國”外,本身還包含“制法度”教化,一手道德建設,一手法治建設。
三,法今還是法古?這是後世儒家與法家争論的另一個重點,儒家認為法古,模仿三代聖王治國,但法家認為與時俱進的法今。荀子提出了厚今薄古的“法後王”說,“先王”時代久遠,事迹簡略難以模仿,不如近世的後王(最近的聖王明君)可靠,所謂“欲觀聖王之迹,則于其粲然者矣,後王是也”。
可見,荀子思想之中,有着法家的土壤,尤其在亂世之中,想要治國強國,荀子崇尚的“禮法治國”思想難以得到帝王歡迎,反而順着荀子思想基礎延伸出的“依法治國”更能實現帝王夢想。
如今看來,荀子思想的先進性,但在當時時代來看,荀子思想隻能是格格不入。領先時代一步是天才,但領先時代二步、三步就成了瘋子,甚至荀子領先了整個封建時代,與近現代諸多思想相吻合。于是,荀子悲劇了,在儒門之中備受漠視。
在儒家五聖、孔門十哲的行列之中,始終沒有荀子的身影,這位在史書上被稱為儒家的集大成者,遭受了罕見的冷落。究其原因,就在于荀子上述思想過于驚駭,與孟子學術嚴重對立,甚至足以動搖傳統儒家根基。
還有需要注意的是,韓非子和李斯兩人曆史地位尊崇,韓非子将法家思想柔和,形成了完整的法家理論體系,李斯是暴秦帝國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兩人本該成為荀子和儒門的榮耀,但問題在于這兩人卻都是法家代表,而法家又是儒家生死大敵,後世儒家如果突出荀子,那麼必然要提及韓非子與李斯,這讓儒家情何以堪!
作為儒門之中的另類,荀子思想過于先進,在整個封建時代一直不能被多數儒家人士接受。直到近代,學術界才開始真正研究荀子和荀學,發現這位備受冷落的儒門代表,在治國方略上很多與現代吻合,由此荀子地位才開始提升。
與春秋戰國諸多名仕相比,荀子可謂是最被低估的學者了,可惜曆史埋沒了這一位天才,如果儒家重視荀子,中國曆史可能會走上另外一條道路。
參考資料:《荀子》、《荀子的哲學思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