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中生物實驗題必背知識點

高中生物實驗題必背知識點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9 01:54:57

高中生物實驗易錯點歸納

1、顯色類實驗:

(1)、可溶性還原性糖的鑒定:

植物組織應該選擇蘋果、梨等應該選擇白色或者近于白色的組織,而不能選擇西瓜;

鑒定的糖類為可溶性還原糖,故不能選用甘蔗作為實驗材料;

實驗過程中需要水浴加熱;

若鑒定材料中不含可溶性還原糖,則實驗結果的現象應該為藍色,而非無色,答題時切忌描述為“無色”;

斐林試劑的配制為“等量混合均勻後使用,且須現配現用”,注意與雙縮脲試劑的先加A液,後加少量B液區分開來。鑒定結果為斐林試劑在水浴條件下可與可溶性還原糖發生反應産生磚紅色沉澱。

(2)、脂肪的鑒定實驗:

材料選取得是富含脂肪的花生子葉,鑒定過程中須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故而需要制片操作,若切片厚薄不均,會導緻顯微鏡視野明暗不一;

在染色後,顯微鏡觀察前,須用50%酒精溶液洗去浮色,便于我們區分被蘇丹Ⅲ、蘇丹Ⅳ染色的脂肪顆粒

(3)蛋白質鑒定實驗:

材料選擇:豆漿或者雞蛋清(雞蛋清須稀釋,以避免試驗後雞蛋清粘附于試管壁上,不易清洗)

試劑配制:加1~2mLA液,加1~2B液。

實驗原理:Cu(OH)2在堿性條件下與肽鍵發生絡合反應,生成紫色絡合物。(故而加熱導緻蛋白質空間結構發生改變引發的蛋白質變性之後的物質,仍能夠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絡合反應)

實驗拓展:将蛋白質與蛋白酶混合使其充分反應過後,再加入雙縮脲試劑進行鑒定,仍能夠發生紫色絡合反應;将蛋白質 蛋白酶 多肽酶混合反應後,加入雙縮脲試劑,實驗結果依舊為紫色。【原因?】

(4)觀察細胞内的葉綠體:

材料:黑藻(它是真核細胞還是原核細胞?為什麼?)

(5)觀察細胞内的線粒體: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為什麼不選擇綠色植物細胞?)

試劑:健那綠試劑(染成藍綠色)

細胞活性:實驗過程中細胞始終保持活性,故而在制作裝片的過程中,須滴加生理鹽水(等滲溶液),而不能滴加蒸餾水;

(6)觀察細胞内DNA和RNA的分布:

實驗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重要操作:HCl的作用:①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②使DNA和蛋白質分開,便于染色劑染色;

試劑:吡羅紅(RNA,故而細胞質被染成紅色);甲基綠(DNA,故而細胞核被染成綠色)

(7)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複原實驗:

實驗材料:植物的成熟細胞(不能選用根尖分生區和動物細胞)【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有細胞壁;第二有成熟大液泡】課本選用的實驗材料為洋蔥鱗莖外表皮(其液泡含有紫色色素,易觀察);

通透性比較:細胞膜、原生質層具有選擇透過性;細胞壁具有全透性。故而質壁分離時,細胞膜與細胞壁之間的液體為——外界溶液;

重要概念:原生質層——細胞膜和液泡膜之間的物質我們統稱為原生質層。與滲透裝置相比,原生質層就相當于滲透裝置中的半透膜,而非細胞膜相當于滲透裝置中的半透膜

質壁分離發生的條件:細胞外液>細胞液,故而細胞原生質層失水皺縮。

質壁分離複原的條件:①細胞仍具有活性;②細胞外液濃度<細胞内液濃度。此時細胞吸水膨脹。

植物細胞不能發生質壁分離複原的原因歸納:

①細胞已經死亡(死亡原因——實驗中試劑的濃度、處理的時間)

②細胞外液仍大于細胞内液

質壁分離複原實驗的應用:①判定細胞死活;②在不破壞細胞結構的前提下,測定細胞液的濃度;③比較不同溶液的濃度;④比較不同細胞細胞液濃度的大小;

質壁分離實驗的知識點拓展:①補充礦質元素對光合速率的影響(畫出曲線圖);

②觀察細胞内的線粒體試驗中生理鹽水(等滲溶液的作用)

③對考試試題中的“濃度”“稀釋”等字眼的把握,一定要聯想到“細胞在此濃度下是否吸水或失水”

④細胞膜的提取實驗、血紅蛋白的提取實驗、DNA的提取試驗中,使動物細胞破裂采用的方法就是将相應的紅細胞置于蒸餾水中,使細胞吸水漲破。

(8)細胞膜的提取實驗:

材料: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原因:排除細胞器膜和核膜的影響)

處理方法:将細胞置于蒸餾水中使其破裂,釋放出内容物

(9)酶的特性:

Ⅰ.酶具有高效性:

底物:H2O2溶液(本實驗的無關變量之一,在試驗中需遵循等量原則)

實驗組:在一定量H2O2中滴加适量肝髒研磨液

對照組:在等量H2O2溶液中滴加等量(相對肝髒研磨液而言)FeCl3溶液

結果描述:實驗組産生氣泡的速率更快(或者單位時間産生氣泡的數量更多)

Ⅱ.酶的專一性:

實驗一: 底物:澱粉溶液

實驗組:澱粉酶

對照組:蔗糖酶

實驗結果檢測試劑:用斐林試劑檢測反應産物

實驗二: 酶:澱粉酶

實驗組底物:澱粉

對照組底物:蔗糖

實驗結果檢測試劑:斐林試劑檢測反應産物

【特别提醒:】實驗一的檢測試劑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試劑;實驗二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試劑。

Ⅲ影響酶活性的條件:

①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低溫降低酶的活性,高溫導緻酶失活(不可恢複)

②pH對酶活性的影響:過酸、過堿都會導緻酶失活(不可恢複)

③最适溫度和最适pH值的判定:必須是曲線圖的“折點

④實驗流程:

探究酶的最适pH值或者溫度時,要注意相應的梯度設置,即遵循對照組原則;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始終遵循單一變量原則;

在操作順序上應先設置好相應的條件——即溫度梯度、pH梯度之後,再添加酶

Ⅳ影響酶觸反應速率的因素:

反應物濃度 酶量 反應溫度 pH值 生成物的積累量

Ⅴ可逆反應的判定:

ATP與ADP的相互轉化不為可逆反應,其原因是相互轉化過程中用到的不同

(10)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Ⅰ.實驗裝置:

高中生物實驗題必背知識點(幹貨高中生物實驗易錯點歸納)1

Ⅱ.試驗中常采用的無氧操作:

煮沸的蒸餾水(除去水中溶氧)、滴加植物油(隔絕空氣)

Ⅲ.對無氧呼吸産物的檢測:

CO2:Ca(OH)2 溶液(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溴麝香草酚蘭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

酒精:酸性重鉻酸鉀由橙黃色變為灰綠色

(11)葉綠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

實驗原理區分:提取實驗原理:色素易溶于有機溶劑

分離實驗原理: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大的擴散的快,溶解度小的擴散的慢

提取實驗中所加試劑及其作用:

CaCO3 的作用:保護色素 【不加的結果:提取液顔色變淺,分離得到的最下面的兩個條帶變窄或者缺失】

SiO2的作用:使研磨充分 【不加的結果:提取液顔色變淺,分離得到的條帶均變窄】

無水乙醇(或丙酮)的作用:提取色素(注意:考試時喜歡在這個地方将其錯誤的改為分離色素)

分離實驗的操作細節:①濾紙條須剪去兩個角,目的是使層析的前沿線保持水平;

②層析劃線須細、直、齊;

③層析過程中層析液不得浸沒濾液細線;

④層析過程中需加蓋,目的是避免層析液的揮發

分離及提取實驗易混點:

混淆兩者的原理試劑作用搭配。如試題選項裡将層析液的作用描述為提取色素,考試須看清再作答。

(12)色素的光吸收圖譜:

葉綠素a、b:主要吸收紅橙光藍紫光

葉黃素、胡蘿蔔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以上色素對綠光的吸收值最低,故大棚不宜選擇綠色薄膜,而最好選擇無色或者白色的薄膜。

(13)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

結論:瓊脂塊的表面積與體積之比随着瓊脂塊的增大而減小;NaOH擴散的體積與整個瓊脂塊的體積之比随着瓊脂塊的增大而變小

【拓展:】細胞表面積與體積比越大,物質交換效率越高。【注意看清效率、速率

(14)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材料:根尖分生區【區别:根尖成熟區】

操作流程:根尖培養——解離——漂洗——染色——制片——觀察

染色劑:龍膽紫或醋酸洋紅

【特别提醒】:1.在顯微鏡下不能看到根尖細胞持續進行的分裂;

2.本實驗中鹽酸的解離是使組織細胞分散開,而非固定;固定是探究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試驗中卡諾氏液的作用,是固定染色體形态,以便于觀察;

3.注意實驗流程:解離後是先漂洗,以避免鹽酸處理時間過長破壞細胞結構,然後才染色,而非先染色,再漂洗。

(15)孟德爾的豌豆實驗:

材料:豌豆【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授粉植物;豌豆具有易于區分的性狀】

豌豆異花傳粉的流程:母本去雄——套袋——采集父本花粉——人工授粉——再套袋——獲得成熟個體或種子;

孟德爾實驗成功的原因:①選用了合适的實驗材料——豌豆;

②采用了正确的研究方法——統計學;

③先研究一對性狀,再進一步研究多對性狀;

④提出了假說,并設計了适當的方法予以驗證——測交。

(16).性狀分離比的模拟:

高中生物實驗題必背知識點(幹貨高中生物實驗易錯點歸納)2

說明:

1.當Ⅰ、Ⅱ兩組實驗中,每個小球代表一個基因,則每次從其中某一個桶内抓取一個小球,可以模拟基因的分離,兩個小桶内各拿出一個小球,則表示的是配子間的自由組合;

2.Ⅲ、Ⅳ組實驗模拟的是兩對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

3.在抓取過程中,抓取的小球須放回原小桶;

4.在本實驗中,每個小桶内的小球D、d所占比例相等,即各占50%,小桶内小球數目可不等,因為基因分離的前提是抽取D、d概率均等,跟數目無關。

(17).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

注意實驗材料:精母細胞(生殖細胞)【注意:體細胞不能進行減數分裂,因而不可能出現四分體聯會等現象】

(18).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

試劑:卡諾氏液【固定細胞形态的作用】

【拓展:】1.誘導染色體加倍的方法:低溫、秋水仙素處理植株幼苗;

2.誘導染色體加倍作用時期:有絲分裂前期

3.作用機理: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19)調查人類遺傳病:

【注意區分:】在患者家系中調查的是遺傳方式,在人群中調查的是發病率

(20)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适濃度:

材料選取:枝條上的芽數目需均等

對照組的設置:濃度梯度

(21)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

方法:1.五點取樣法: 2.等距取樣法:

【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

(22)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

【重要操作:】血小球計數闆的使用:先加蓋——再滴加菌液

(23)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研究方法:取樣器取樣法

(24)關于常見課本生物學史實:

Ⅰ.對生物膜的探究曆程:

①歐文頓:膜是由脂質構成的;

②荷蘭科學家用丙酮将人的紅細胞中的磷脂提取出來平鋪在水面上,其表面積為細胞膜表面積的兩倍,由此得出結論:細胞膜中的磷脂雙分子層必然排列為兩層。

【拓展:】1.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和流動性這一結構特性,其中功能特性是由結構特性決定的;

2.胞吞胞吐(如神經遞質由前膜的釋放、分泌蛋白分分泌)體現的是流動性而非選擇透過性

3.物質跨膜運輸過程中,穿過的生物膜的層數及磷脂分子層、磷脂雙分子層的計算

Ⅱ.光合作用的探究曆程:

①普利斯特裡:植物可以更新空氣;

②薩克斯:通過曝光葉片與遮光葉片的對照,證明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實驗前需黑暗處理植物,目的是消耗掉植物葉片殘存的澱粉,碘蒸氣處理前需用酒精除去葉片中的色素,目的是避免色素的幹擾】

③魯賓、卡門通過同位素标記法證明了光合作用過程中産生的O2中的O來自于H2O

④卡爾文通過标記14CO2 探明了CO2 中的碳的轉移途徑【卡爾文循環】

Ⅲ.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①格裡菲斯——肺炎雙球菌體内轉化實驗(小鼠)——轉化因子

②艾弗裡——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DNA是遺傳物質【沒有“主要”

③赫爾希、蔡斯——T2噬菌體轉化實驗——DNA是遺傳物質

④煙草花葉病毒實驗——RNA是其遺傳物質

【拓展:】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是針對所有生物而言的;對于具體的某種生物,不能說其遺傳物質“主要”是DNA。

Ⅳ.生長素的發現曆程:

①達爾文的實驗:尖端能夠産生某種刺激促進植物的生長;植物感光部位在尖端;伸長部位在下部。

②詹森的實驗:尖端産生的影響可以通過瓊脂傳遞給下部

③拜爾的實驗:胚芽鞘的彎曲是由于尖端産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

④溫特的實驗:命名了生長素【但是不知道生長素的本質是吲哚乙酸】

(25)同位素标記法的應用實驗歸納:

Ⅰ.同同位素示蹤法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過程

Ⅱ.同位素示蹤法探究光合作用過程中,O2中的的O的來源于H2O【魯賓和卡門】

Ⅲ.卡爾文通過同位素示蹤法探究光合作用暗反應中C原子的轉移途徑【卡爾文循環】

Ⅳ.噬菌體侵染試驗中,赫爾希和蔡斯通過分别用35S和32P标記蛋白質和DNA,探究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

Ⅴ.沃森和克裡克用放射性同位素得出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式【物理模型】

(26)實驗中HCl的作用歸納:

觀察細胞内DNA和RNA的分布試驗中HCl的作用:①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②使DNA和蛋白質分開,便于染色劑染色;

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中HCl的作用:解離,使組織細胞分散開來,便于我們觀察

(27)高中生物教學中常見的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

物理模型:真核細胞三維模型、 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數學模型:種群密度的調查及研究

(28)根尖的歸納:

①、在“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培養根尖長度是5cm,剪取根尖長度是2-3mm(不是cm,千萬注意啊!!!)

②、在“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實驗中,不定根的培養長度是1cm左右,剪取根尖長度是0.5-1cm。

③、分生區細胞的特點:細胞呈正方形(特别注意!),排列緊密,有的細胞正在進行細胞分裂,可以合成生長素,并由此通過極性運輸至整個根部。

(29)涉及到顯微鏡的實驗歸納:

①、隻用到低倍鏡: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複原

②、不用顯微鏡的實驗:可以目測的實驗,如觀察蛋白質的鑒定的實驗結果

③、用到的電子顯微鏡:要求學生操作的實驗均不要求電子顯微鏡

④、其餘的實驗均會用到高倍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