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更多關于深圳的曆史和往事可以關注我們的土生土長深圳人)
蛇話?畲話?圍頭話?
茅洲河?洋湧河?大陂河?
先有“深圳河”
還是先有“深圳墟”
這些問題可能真的要搞清楚
圍頭話=蛇話?
在平湖以及龍崗橫崗一帶,很多人習慣将本地圍頭話稱為“蛇話”,也稱之為“畲話”。于是,漸漸地,“蛇話”似乎成了深圳本地白話(圍頭話、南頭話等)的一個“别稱”。
圖片來自平湖身邊事
然而,生活羅湖、福田、南山、寶安等地的廣府人卻表示以前根本就沒接觸到這個詞。
惠州城區學者吳定球在《楚越古語與惠州俗話》一文之中,指出:
“蛇話”一語正正是源于惠州府城,惠州府城人最早把所有與自己的口音不同的河源水源音稱為“蛇話”。後來從嘉應、龍川、大埔一帶西遷的客家人來到河源、惠州一帶之後,接觸到了這個“蛇話”這個詞語,并把所有跟自己的客家話不同的方言,都冠以“蛇話”之名。于是,不僅水源音,而且連圍頭話,也被稱為“蛇話”了。後來的客家人甚至把惠城話也稱為“蛇話”,這恐怕是創造這個名詞的惠城先民,所始料不及的。
在從化、龍門等地,粵語都被叫成“蛇話”;清遠等地,閩語或其他少數民族語言也會被稱之為“蛇話”,清遠佛岡的本地白話被操客家話、廣府片白話的人稱之為“蛇話”。
“蛇話”略帶貶義意味,指聽不懂的語言。所以,盡量不要用“蛇話”來稱呼深圳本地白話。
茅洲河究竟在哪?
提起茅洲河,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深圳第一大河。
“茅洲河”碧道 @濱海寶安
打開一些官方網站,都可以找到茅洲河的相關介紹:
茅洲河發源于深圳市境内的羊台山北麓,流域集雨面積398.13km2。河流在深圳市境内自東南向西北蜿蜒流經石岩、公明、光明、松崗和沙井5個街道,下遊流經東莞市境内的長安鎮,最終彙入珠江口伶仃洋,幹流河長41.61km。茅洲河幹流在東莞境内流經長安鎮,從東北向西南依次流經錦廈、烏沙、新民共3個社區,最後在新民社區彙入珠江口伶仃洋。(東莞市人民政府官網)
這是将茅洲河水系和茅洲河等同起來了。這條發源于陽台山麓的深圳第一大河的本名并不是茅洲河。這條大河松崗人習慣稱“洋湧河”,公明人習慣稱“大陂河”。
1987版《深圳地名志》松崗區地圖
而茅洲河,則是沙井和松崗的界河。茅洲河,發源于鳳凰山,河岸上曾有茅洲山(現在有茅洲山工業區),曾有茅洲渡(上渡在後亭,下渡在步湧),曾有茅洲墟。
根據松崗沙浦村蔡先生叙述,他小時候常與姐從沙浦過渡茅洲渡到沙井擔禮給姨婆,有時走上渡,有時走下渡。如果不走茅洲渡,就要拐一個大圈才到沙井。茅洲渡是九十年代中後期才停辦的,這是松崗沙井一帶的人民的共同回憶。
1931年日軍軍用地圖
根據1987年《深圳地名志》記載,現在的茅洲河水系有主要有五段:東寶河、茅洲河、松崗河、洋湧河和大陂河。其中,大陂河和洋湧河實際上是同一條河流;松崗河是茅洲河的支流;洋湧河和茅洲河在東莞宵邊渡共同注入了東寶河,這五個河段共同組成了茅洲河水系。
現在将流經公明、松崗的大陂河、洋湧河稱作茅洲河是大錯特錯的。這片流域其實有好幾條河,雖然茅洲河與洋湧河最後同彙入東寶河,但不可将洋湧河稱為茅洲河。
圖中的沙井河應為“茅洲河”
更有甚者,現在已經有部分地圖以及水系圖,将茅洲河标注成“沙井河”,這是對曆史的極度不負責!
“深圳河”、“深圳墟”,誰更老?
很多人都知道,深圳河是深圳最著名的河流,也是深港兩地的界河。但是,是否“深圳”之名來源于深圳河呢?
根據曆史記錄複原的1949年深圳墟平面圖
實際上,“深圳河”的得名比“深圳墟”還要晚200多年。在1688年《新安縣志》已經出現了“深圳墟”之名,直到1898年《展妥香港界址專條》才出現了深圳河的地名。
康熙新安縣志書影
有人說,在嘉慶《新安縣志》已有“深圳河”的記載:“惠民橋在深圳河溝深浚。”實際上,這是斷句出現了偏差,正确的斷句應為:惠民橋/在深圳/河溝深浚。惠民橋,即現在的人民橋。流經人民橋的河流是布吉河,而非深圳河。
1931年日軍地圖深圳墟一帶
深圳河在《新安縣志》的記載則為“滘水”:“滘水,在城(指縣城南頭)東四十裡,發源于梧桐,右莆隔(即布吉),左龍躍、雙魚諸山……”之所以叫深圳河,則是因為深圳河流經深圳墟,因而得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