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問》,出自《管子》。本篇由一系列故事和對話構成,内容上涉及治理國事的方方面面。
在《小問》一文裡,管仲通過回答齊桓公的問題,來解釋什麼是治國、治民、治兵的正确做法。而且,他還指出若想百姓擁有忠信之質,要通曉“三本”之理。即所謂的固定之本、尊榮之本,以及百姓之本。
本文選取《小問》經典名言10句,附上譯文和點評,以飨讀者。
明分任職,則治而不亂,明而不蔽矣。
明确好責任,
任用好官職。
就能夠做到治而不亂,
就能明察而不受蒙蔽。
點評:齊桓公問管仲:“如何才能治而不亂,明察而不蒙蔽?”管仲說,隻要任用好官吏,明确好責任即可。
誅暴禁非,存亡繼絕,而赦無罪,則仁廣而義大矣。
誅伐暴行又能禁止罪惡,
讓亡國複存,絕嗣得續,
赦免無辜,就是大仁義。
點評:齊桓公又問管仲:“如何做才能算得上是大仁大義?”管仲以此言作答。
選天下之豪傑,緻天下之精材,來天下之良工,則有戰勝之器矣。
選用天下的豪傑,
廣集天下的精材,
延請天下的巧匠,
就有勝敵之資了。
點評:齊桓公對管仲說:“既然你說要誅讨暴行,那麼如何解決武器不足的問題呢?”管仲回答說:“這個不難啊,選用天下豪傑,收集天下精材,延請天下的能工巧匠,那麼就不會再缺乏武器了。”
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為數。
值五個的就給六個,
值九個的就給十個,
能收集的精材就不知多少了。
點評:隻要肯開高價,就會有買不盡的材料。
三本者,一曰固,二曰尊,三曰質。
所謂三根本:
第一個是固,
第二個是尊,
第三個是質。
點評:管仲認為,要讓百姓具備忠信的品質,需要明白三個根本。第一個是“固”,即父母墳、祖墳所在的地方,是固定之本。第二個是“尊”,即田地、房産、爵祿等,是尊榮之本。第三個是“質”,即妻子和兒女,是百姓字之本。
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懷之;嚴也者,民畏之;禮也者,民美之。
遵守信用,民衆就會信任國君;
能行忠信,民衆就會懷念德行;
為人嚴肅,民衆就會心生敬畏;
注重禮儀,民衆就會贊歎褒美。
點評:管仲認為,君主若能做到誠信而極仁,嚴肅而有禮,那麼天下得治。
有時先事,有時先政,有時先德,有時先恕。
有的時候要先做實事,
有的時候要先行政令,
有的時候要先施恩澤,
有的時候要先講寬恕。
點評:管仲認為,君主治理百姓,不強調要首先做哪個事情,要擇機而定。
臣與其使者言,三辱其君,顔色不變。
我同莒國的使者談話,
三次羞辱他的國君,
但是,他都不變色。
點評:楚國攻打莒國,莒國君主派使者向齊桓公求救。桓公想要答應。但是,管仲卻不同意。認為莒國使者對其君主不忠誠,是個小人。而任用小人的莒國國君勢必也是小人,所以不能救。
下得之則安,不得則危,故命之曰禾。
天下有它就安定,
沒有它就會危險,
所以才叫作禾苗。
點評:管仲認為,君子的品德好比禾苗。而君主任用好君子,則國家安定,若不任用則會危險。
取人以人者,其去人也亦用人。
根據他人意見來任用人,
也會聽信他人不再任用。
點評:因為他人的原因而信任一個人,那麼必将會因為他人不再信任這個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