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公園景觀在城市景觀中的作用

公園景觀在城市景觀中的作用

旅遊 更新时间:2024-10-01 09:56:38

公園景觀在城市景觀中的作用?無論是鄉野風光、風景園林、還是人文景區,都與我們的日常發生着緊密的聯系環顧四周,我們生活在一個景觀構建的社會裡城市本身,就是一個系統的景觀我們越是親近自然,靠近自然、尊重自然,生活才會真正美好,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公園景觀在城市景觀中的作用?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公園景觀在城市景觀中的作用(景觀營造與城市建設的自然之道)1

公園景觀在城市景觀中的作用

無論是鄉野風光、風景園林、還是人文景區,都與我們的日常發生着緊密的聯系。環顧四周,我們生活在一個景觀構建的社會裡。城市本身,就是一個系統的景觀。我們越是親近自然,靠近自然、尊重自然,生活才會真正美好。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已經不滿足基本的吃穿住行,對于身處的環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景觀,或許有人持狹隘的理解:不過就是植樹栽花,修個涼亭或者池塘,是可有可無的點綴。無論是鄉野風光、風景園林、人文景區,都與我們的日常發生着緊密的聯系。環顧四周,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景觀構建的社會裡。《景觀筆記:自然·文化·設計》這本書,對于我們認識自然、理解景觀、感知城市提供了知識借鑒。

追求自然是景觀營造的方向

本書作者王向榮教授目前擔任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院長,是國内著名的園林學者,曾經出版《多義景觀》《歐洲新景觀》等著作。本書收錄的52篇文章,凝聚着作者對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文化等深入思考。所謂景觀,是建築、植物、地域、水域的集合,具有公共性和開放性的特征。而我們習慣性提及的園林,具有私密性、封閉性的意味,比如留園、網師園等等。景觀囊括了風景園林,有着更廣闊的理論與實踐尺度,具有綜合性、複雜性的發展态勢。

景觀總是與自然相依相存,自然是景觀的基礎,也是景觀營造的方向。在開篇《自然的含義》一文中,作者對于自然進行扼要的梳理。自然,分為不同的層級:第一自然,就是人類活動沒有對其産生太多影響的景觀,比如山脈、江河、沼澤、峽谷等等,也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自然遺産。第一自然是最為寶貴的遺産,伴随人類活動的增加,原始的自然面積正在急劇銳減;第二自然是生産的自然,是人類為了生産生活經過改造的自然,比如田野、牧場、人工樹林等等;第三自然,是美學的自然,比如現在城鄉中的風景園林和各類景觀;第四自然,是被損害的自然、經過修複後的自然,比如國内礦山公園、工業遺址公園等等。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存在于自然世界中,或者說生活在不同的景觀之中。

原始的第一自然,是令人神往的,可惜我們忙于生計,不可能每天享受山野的習習涼風,而是身處第二自然和第三自然中。人們關注景觀,談得最多的其實是城鄉的公共景觀。中華民族熱愛自然,講究天人合一,曆代園林模仿自然、再現自然,彰顯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中國古代園林,欣賞功能多于實用功能,尤其是明清以來,建築、書法、繪畫等元素,都在園林中有着綜合呈現。尤其是蘇州園林,将山、水、植物、建築有效地融為一體,頗為雅緻、隐逸,具有濃厚的文人色彩,園林也升格為“藝術作品”。

進入工業社會之後,古代園林景觀的造園理念、方法、目标等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城市裡,景觀不再是私人享用的私密空間。作者在《無可替代的生态系統》一文中,對于城市景觀、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闡釋了觀點。如今的大城市,由自然系統和人工系統組成。自然系統包括水域、綠地,人工系統則是建築和生活基礎設施。當前很多城市,為了追求景觀之美麗,常常違背了自然規律。例如,有的城市不顧及地理、氣候因素,盲目開展“南樹北植”;有的城市用水緊張,卻在公共景觀營造時打起了“水牌”。筆者認為,城市景觀營造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在規劃之初要充分考慮自然系統和人工系統的融合,不能各自為政。最重要的是,城市景觀營造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生态規律,要善于“就地取材”,否則,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觀,隻會讓城市走向醜陋。

順應自然是城市建設的遵循

城市規劃和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古人很早就知道,城市建設必須要有相應的自然系統作為支持,要合理處理好土地、水域、建築以及人口的關系。比如杭州的西湖、南京的玄武湖、南昌的東湖等等,在古代實際上就是水利工程。今天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古時有很大不同,城市也更加綜合複雜,人口密集、社會經濟活動高度聚集,城市變得越來越大的同時,在自然調适方面越來越弱,越來越不具有适應環境變化影響的彈性。

在面對自然或人為環境變化時,有些基礎設施完備的現代城市,并沒有強大的抵禦能力,一場暴雨、一次台風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災難和損失。本書認為,當代城市建設要倡導“彈性城市”建設,即加強城市生态系統自我修複能力的建設。另外,還要樹立“海綿城市”理念,城市要像海綿一樣,在适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儲存并加以利用,減少雨水地表徑流、改善水質、增加土壤濕度、豐富城市的多樣性。

自然環境支撐系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城市的興廢。在生态脆弱的中國西北地區,古代有很多城市。但是當湖泊幹涸、大地斷流、綠色消失之後,城市也随之消失,樓蘭古城就是典型的例子。現在城市建設和景觀營造盡管意識到了環境與自然的重要性,可是城市建設和管理卻被不同部門進行“切割”管理,解決城市問題的方法看上去越來越專業,但是也出現了以單一目标為導向的建造,如道路為了交通、水渠為了引水、河流為了排洪、堤壩為了防洪、園林為了美化,盡管這些目标明确,每項工程看似合理,但仍要警惕城市變成各類基礎設施的拼貼,導緻城市失去有機性,自然系統變得支離破碎。城市建設和景觀營造,需要統籌考慮,整體推進,不能昨天挖水渠、今天修道路,明天搞拆遷,城市如果成為無休無止的“大工地”,這對于人們追求健康、宜居、環境優美的城市生活目标,不是距離更近,而是更遠。

近年來,空氣質量改善是很多城市環境治理的重點和難點。本書認為,當前城市建設必須考慮空氣的流通,留出沿着主導風向的通風廊道,這是城市景觀規劃和營造的要點,因為風道可以将城市外圍清潔涼爽的自然風引入城市,穿城而過,将污濁的空氣帶出城市,使得城市如同健康的生物一樣,具有呼吸的能力。

城市本身,就是一個系統的景觀。作為“大景觀”的城市,如果土地不合理使用,沒有充分的綠地空間,過度進行地表硬化,城市就沒有收縮的餘地,城市将會引發系列的生态麻煩。閱讀本書後,筆者帶來這樣的啟發:我們越是親近自然,靠近自然、尊重自然,生活才會真正美好。(陳華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