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重陽lp
一開始我對英劇《德古拉》的演員人選不是很認可,因為男女主歲數都挺大,我以為的“
德古拉”必然是玉樹臨風輪廓分明的樣子,然而飾演德古拉的卻是一位“禁欲系”大叔,還略有些發福的樣子。至于女主——
“範海辛”從老博士和金剛狼(我說的是美國電影《範海辛》主演)搖身一變成了一位嘴炮力MAX且刁鑽刻薄的老修女。
這個設定下,邪惡和正義糾纏了幾百年的鬥争竟成了一對中年男女的相愛相殺。
但該說不說的,我還是耐着性子看了下去,一是因為網飛的預告片做得太有吸引力,二是從第一集開始,劇中人物就一直在玩梗耍寶。
英國人做劇還是有一套的,網傳“半部《是,大臣》治天下”,全因其中暗藏的黑色幽默和自嘲勇氣。這部《德古拉》也一樣,它從外(表現形式)到内(故事創作)能給我一種全新的感受,盡管已經偏離了我喜好血漿和驚悚的初衷。
是的,它是“三集片”——
隻有三集,看完沒有了。
每一集時常近一個多小時,相互之間既有聯系又完全獨立,看《德古拉》等于看了三部電影,奇怪的是盡管時長感人但一直到看完,似乎并沒有覺得時間過了多久,隻感到這對“戀人”很有趣。尤其是脫胎于斯托克小說中的原型“德古拉”,這個惡魔在同名英劇的鏡頭中經曆了“開場王者、終場青銅”的崩離。
可以說它反“宗教”也可以說它“很有愛”。
一
《德古拉》的三集式叙事把這個惡魔的故事分成了三段時空,該劇的主創顯然針對三個時空的各自特點做了很多細節上的描述:
中世紀特蘭西瓦尼亞的古堡、漂流在大西洋上的航船和現代化的充斥電子産品的英國都市。
然後通過重塑人物性格做到“新瓶裝舊酒”,把斯托克虛構出來的人物“改編也能胡編,戲說還能胡說”。
最有意思的是它故意從第一集就營造給觀衆一個假象:
吸血鬼懼怕陽光。
這種傳統而刻闆的印象讓“德古拉”從第一集開始呈現出完全符合原著的形象,這一集是一部純粹的恐怖驚悚電影,通過律師喬納森·哈克的叙述引出德古拉。
這部分中近三分之二的鏡頭落在特蘭西瓦尼亞的古堡中,如原著描寫的那樣,德古拉先生以年輕律師的鮮血為重返青春的依賴,喜好殺戮且神神叨叨。然而故事進行到一半時畫風變了,伯爵不再像原著一樣貪戀律師的妻子,而隻是單純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同時登場的還有修女版的阿加莎·範海辛。但男女主并不是開場就對立,他們都是經由小律師的經曆開始了相互試探的過程。範海辛鄙視教會卻期待尋找上帝,德古拉的存在讓她看到了證明上帝存在的可能。隻有可能之外的其他人的生命和情感……
她不是很在乎。
此外第一集的血漿也比較濃厚,讓這個首次出現的傳奇惡魔掙夠了排面,但台詞中也同樣顯現出英國人的幽默,比如通過德古拉輕描淡寫的自述,讓我知道“莫紮特原來是被他弄死的啊”,還有範海辛俨然如名偵探柯南式的推理,以及英劇中的“腐味兒”。
于是在第一集前半段之後,這部英劇終于也向觀衆露出獠牙:
“等着看吧,這是不一樣的德古拉。”
二
第二集從開始就給出了雲山霧罩的畫面:
德古拉與範海辛坐在一間密室中,兩人如久違的老友一樣相談甚歡,德古拉跟她說起自己離開她後在海上漂流的故事,畫面從密室轉向“密”船,德古拉登上了一艘開往英國的客船,想要一睹最為聰明和虛僞的人類,嘗嘗與故鄉愚民們不一樣的味道。
我覺得這一集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無論是船上衆人的各自嘴臉還是德古拉正式攤牌的前後過程,單獨講一部“海上食人魔大戰卑鄙有錢人”的精彩叙事,船上的七名乘客都是由同德古拉召集而來,或是以資助者的身份,或是幕後合夥人。這一次的旅行用範海辛的話說,就是他控制欲望的一次演練。
此外主創還賦予了德古拉一項新技能——
吸了誰的血就能說被吸食者的母語。
而我還能俯視德古拉在船上全程“作案”的過程,這時本集的反轉來臨——
我以為他在回憶,原來他正在經曆。
我以為她在聆聽,原來她正在受難。
範海辛發現自己一直都在德古拉給自己制造的夢境中,當她終于醒來後,戰鬥才正式開始:
孤舟有孤勇,再世已百年。
被幸存後的衆人打回棺材中沉入海裡的德古拉再度出現時,主創又戲耍了我一回,明明鏡頭隻是在告訴我“這惡魔躲過了範海辛的暗算”,連德古拉也以為不過如此,可也就是眼睛一睜一閉的工夫,當他從海底徒步走在海床上,終于走上岸時,頭頂迎來一束強光,面前駛來幾輛鐵家夥——
德古拉,歡迎來到現代社會。
第三集開始,時間進入該劇設定的2020年,他如願以償地踏上英國的土地。
三
應該說第三集開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德古拉闖入一處底層民衆的居所後對着驚慌失措的女人說:
“你們的生活像國王一樣”。
一句話,把那種古早的年代和科技代差巨大甚至沒有科技的落後感表達了出來,甚至當這個吸血鬼在說話時我居然還有些可憐他,想起小時候大人們聊天時對古人沒來由的憐惜同情:
“你看以前的皇帝多可憐啊,又沒電,還沒電視看……”
帶着這種古怪的對立和同情,德古拉在這一集裡全然不似前兩集的運籌帷幄,在電子槍、指紋鎖和攝像頭面前,這個古老惡魔竟變得有些無所适從。
經過近四個小時的人物塑造後,我見到的德古拉終于還是沒有讓人失望——
他迅速掌握了現代科技,可以随時使用平闆電腦下載他所需要的任何資訊,其中依舊穿插了一些現代人和古人對于“靈魂”的深層探讨,包括同一位女演員飾演的範海辛的後代,她和德古拉的最終對決,卻隻是給了我一種詭異的恍然——
鬧了半天,吸血鬼怕陽光的傳說隻是源于德古拉的自我設限,當他站在陽光下時,所有的妖魔傳說都成了真正的荒誕。
貌似範海辛的女人對他說:
“你知道嗎?你其實是個一直活在自己世界裡的懦夫,什麼永生、人血進補、十字架和陽光都是你自己的臆想,其實你啥都不是,你就是個活得有點久的可憐老頭……”
在這番新世紀的詛咒中,德古拉衰老、痛哭,他與“範海辛”相擁漸漸消失在畫面中……
一個構思比較奇特的結尾,又似乎在結尾處定了調:
“大夥兒都散了吧,已經結束了。這不過是個妄想症患者喃喃自語的故事。”
這些曾創作過《神探夏洛克》的主創們隻是丢下了重重迷霧後讓人感到被戲耍的短暫失落,接着卻不得不贊歎内中可以思考的永生和死亡。
這個話題從第二集開始,随着兩個聰明自大的傲嬌男女延展開來。
在永生中德古拉表面強大,實則一直在逃避不死的詛咒。範海辛看似毒舌實卻在尋找上帝的途中喜歡上了眼前的可憐人,期間都是英式愛情喜劇的套路,但……确實很新鮮。
四
後記——
讓古人進入現代社會體嘗科技不具備新鮮感,讓古人在現代社會體會愛情的新诠釋才有意思。
幾百年前潛藏在古堡中的德古拉眼裡,萬物都是他傲嬌獠牙下的附庸,然而他未曾想到在海上他卻領教了“攻守”主仆的情感糾葛,在都市中驚歎現代人對性的豪放,似乎在千變萬化甚至翻天覆地的現實中,古老吸血鬼的魔咒也不再顯得恐怖,那個曾被無數百姓唾棄恐懼的哥特式暗黑風成了現代人眼中的神秘與酷。
這些落差比現代武器彈藥給德古拉造成的傷害還大。
至于三集裡延續的相愛相殺也終于讓德古拉愛上了沒得選的“範海辛”——無論是不是本人:
“這世道變得……還是以前的老熟人能找到一些共同語言,哪怕是曾經的敵人。”
“古人得見今時月”誠然是《德古拉》的大開大合,“今月曾經照古人”同樣也是主創賦予原本可怕的惡魔一份卑微情感的終極嘲笑:
一入紅塵,德爵爺也不過是個可憐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