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指導思想?教育史上三個裡程碑式的著作柏拉圖的《理想國》、盧梭的《愛彌兒》、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被稱為教育史上三個裡程碑式的著作,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杜威的指導思想?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教育史上三個裡程碑式的著作
1柏拉圖的《理想國》、盧梭的《愛彌兒》、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被稱為教育史上三個裡程碑式的著作。
杜威的教育理論
2(1)教育的本質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或改組。“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将來生活的準備”。此外,杜威還提出了“學校即社會”,這是對“教育即生活”的進一步引申。“從教育即生活”到“學校即社會”,再到課程的變革(“從做中學”)是層層遞進的關系。(2)教育的目的
杜威從“教育即生活”中引出他的“教育無目的論”。“教育的過程,在它自身以外沒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改組、不斷改造和不斷轉化的過程。”(3)從做中學
要求以活動性、經驗性的主動作業取代傳統的書本式教材的統治地位。“從做中學”既是杜威提出的教學方法,是一種經驗的、思維的和探究的方法。五步探究教學法:創設疑難情境、确定疑難所在、提出解決問題的種種假設、推斷哪個假設能解決這個困難、驗證這個假設。(4)新三中心論
兒童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
實用主義教育學
3代表人物: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經驗與教育》;克伯屈《設計教學法》
基本觀點: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學生個體經驗持續不斷的增長;③學校即社會;④課堂組織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⑤師生關系以兒童為中心;⑥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的獨立發現和體驗,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
教育适應生活學說
4(1)教育準備生活說。斯賓塞明确提出,教育目的就是為“完滿的生活”做準備,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教會人們怎樣說活,教會他們運用一切能力,做到“對己對人最為有益”。
(2)教育适應生活說。杜威反對将教育視為未來生活的準備。他主張“教育即生活”。學校教育應該利用現有的生活情境作為主要内容,教兒童适應眼前的生活環境,即培養完全适應眼前社會生活的人。
課程定義:課程即經驗
5杜威根據實用主義經驗論,認為課程即學生的學習經驗,試圖把握學生實際學到什麼。這一課程定義把學生的個人經驗也包括進來,顯得過于寬泛。
課程理論:經驗主義課程理論
wx搜索“上岸者題庫”查看更多教師招考資料
6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基本觀點:①反對分科教學,主張課程的内容要适合兒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要以活動為中心組織教學,沒有固定的課程标準和教材。②課程應該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動機、需要、能力等為核心來編制;③課程強調的不是學科知識,而是學生的發展,課程的核心是社會生活經驗,課程内容不能超出兒童經驗和生活的範圍,組織應心理學化,主張兒童的直接經驗為教材内容;④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情感及體驗,突出知識的獲得過程。
教學組織形式:設計教學法
7設計教學法是美國教育家杜威首創,後來由他的學生克伯屈加以改進并大力推廣。
它主張廢除班級授課制和教科書,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教師不直接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指導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興趣,自行組成以生活問題為中心的綜合性學習單元。
學生在自己設計、自己負責的單元活動中獲得有關的知識和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