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海豚一樣,諸多名字裡帶“豚”的多少都會和豬有些許聯系。不管是體型上或習性上都會有些相似,今天我們要講的豚鼠也是如此。那麼豚鼠緣起何處,又到底和豬有沒有關系呢?
豚鼠: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名字
豚鼠,俗名荷蘭鼠、荷蘭豬、天竺鼠或者幾内亞豬。别看這些名字中充斥着“荷蘭”、“幾内亞”、“豚”和“豬”字眼,可是豚鼠既非豬類,也不是來自荷蘭或者幾内亞。豚鼠之所以得此名,那大概與它那肥笨的體型和頭部長得類似豬頭有關。
事實上,豚鼠是一種源自南美洲的食物來源。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地區的土著部落首先飼養馴化豚鼠作為食物來源。在秘魯和玻利維亞出土的豚鼠雕像表明了豚鼠在當時人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直到公元1200年,人們才開始對家養豚鼠進行選擇性的繁殖,這就為現代人工繁殖豚鼠奠定了基礎。當然,這個時期,豚鼠依然是被當做食材才進行飼養的。
除了作為食材,豚鼠還在當時人們的生活中扮演着很多角色。人們選擇豚鼠作為禮品進行交換,它們是人們社交活動和宗教場所的重要物品,甚至在日常的口頭禅中也經常提到豚鼠。
此外,豚鼠在當地人的醫療活動中也頻頻出現。當時的巫醫會利用這種動物來診斷黃疸病、風濕病、關節炎和斑疹傷寒等病症。
豚鼠被用來在患者身上摩擦,這個時候的豚鼠會被看做通靈的媒介。這其中黑色豚鼠尤其被看做有效的診斷工具。時至今日,安第斯部落仍然廣泛采用這種動物來進行診斷治療。
“鍍金之旅”
南美洲被來自西班牙、荷蘭和英國的商人開發後,豚鼠也随着船隊漂洋過海來到遙遠的歐洲,開始了自己的“鍍金之旅”。
豚鼠來到歐洲後很快便得到上層社會和皇室的熱捧,不久便成為伊麗莎白女王的“寵臣”。這樣一來,豚鼠自然就被更多的人愛屋及烏地喜愛上了。
雖然豚鼠早在1547年就出現在了聖多明哥的相關文字記載中,可是它的真正定名則被推遲到1777年,這一年,俄克斯勒本首次采用“豚鼠”這一種名和屬名的結合體。
豚鼠有很強的環境适應能力,目前各大洲都有其種群分布,當然最主要的分布區還是在南美洲的哥倫比亞至圭亞那一帶。
如何選擇一隻健康的小豚鼠?
養豚鼠這些你要知道
豚鼠群居,但不能混養
豚鼠不是獨居動物,因此不能單獨飼養,至少要把兩隻養在一起,這樣才符合豚鼠的生活習性。但遺憾的是總有人幹這樣的事,把豚鼠和兔子養在一個籠子裡,這完全是虐待動物!這兩種不同的動物必須和各自的同類住在一起,才能正常生活。
“眼尖耳聰”
豚鼠有寬廣的視角,想從後面悄悄接近它幾乎是不可能的。豚鼠能夠分辨紅色、綠色、藍色和黃色。
即使是極微弱的聲響也逃不過豚鼠的耳朵,它們的耳朵還能聽到人耳聽不到的高頻率聲音。豚鼠能夠迅速識别出熟悉的聲響,如腳步聲、櫃門開關的聲音、塑料袋的沙沙聲或你準備食物的聲音,緊接着你就會聽到它們的尖叫了。
嗅覺相對靈敏
豚鼠的嗅覺非常靈敏,嗅覺在它們的群居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豚鼠會仔細地聞所有的東西,互相之間也會嗅來嗅去。
食物是否可口,它們根本不需要品嘗,隻要聞一聞就已經知道了。豚鼠對于令它們不愉快的氣息非常敏感,如香煙味。如果它們聞到了不喜歡的氣味,就會想辦法躲開。
豚鼠會明顯偏愛某種特定的食物。它們的野生近親尤其喜歡新鮮的青草,這也是家養豚鼠最愛的食物。給豚鼠一盤多種蔬菜組成的拼盤,它會迅速吃光最喜歡吃的,把其他的蔬菜長時間剩在那裡。
性情溫和,但愛“逃跑”
豚鼠是性情非常溫和的寵物,咬人的情況極少發生,它們隻會在非常生氣或極度驚恐的情況下才會咬人。豚鼠對許多東西都不挑剔,一般也沒有敵意。重要的前提是,你要充滿愛心、周到細緻地對待它們。
豚鼠是一種逃跑型動物,總是小心謹慎,随時準備逃跑。當豚鼠變得不認生了以後,特别是當它們漸漸明白,從主人那裡隻會得到好東西的時候,就會失去警覺性。
以後它們甚至會主動跑到籠子栅欄邊上,想知道你帶來了什麼。豚鼠的好奇心也很強,喜歡四處跑動,探查環境。
豚鼠挨着跑,你别奇怪
豚鼠們有這樣一種習慣,奔跑時首尾相接,後一個的鼻子緊貼前一個的屁股。野生豚鼠用這樣的方式經常保持身體接觸,這種行為也被稱為接觸跑動。小豚鼠尤其喜歡奔跑,它們會突然一個急轉身地折返奔跑。不過豚鼠進入老年以後,就很少活動了。
喂食禁忌
這些不能給豚鼠吃:
豚鼠行動笨拙可愛,個頭适中,既不像老鼠那樣小巧,又不像兔子那樣成年後實現大變身,非常适合家庭飼養和互動遊戲。市場上的豚鼠價格便宜,非常适合成為老人和孩子的玩伴。
除此之外,豚鼠飼養起來也很容易,這一點跟老鼠非常相似,如果您想讓家中不時傳出那麼一點小動靜,那就選擇這個“笨頭豬腦”的小精靈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