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有個叫邵雍的,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易學家。經常給自己的兒子邵伯溫,進行易學應用知識範圍的考驗。隆冬季節,有一天晚上,父子兩人吃完飯,正在探讨易經的理論精髓。突然聽到有人敲自己家的門,邵雍就叫兒子邵伯溫用易經起卦。來看一下敲門的人是男的還是女的,多大歲數,是來幹什麼的。邵伯溫根據當時敲門聲起卦的卦像是<天風垢>,四爻動,變為巽卦。三個木,一個金,木長金短。邵伯溫說來人是個男的,三四十歲。是來借鋤頭的。而邵雍卻笑了笑說,此人是來借斧頭的。随後邵伯溫就去把門打開,敲門的人是自己家的鄰居。邵伯溫就問鄰居,先生,有什麼事嗎?鄰居說,我是來借你家的斧頭用一下。于是,邵伯溫就把斧頭借給了鄰居。等鄰居走了以後,邵伯溫就問父親邵雍。你怎麼知道鄰居是來借斧頭的?邵雍對兒子說,你想想,隆冬季節,天氣寒冷,萬物不長。地裡也沒有雜草,借鋤頭有什麼用呢?鋤頭是幹什麼用的呢,是去地鋤地用的。所以說,隻能借斧頭劈柴取火。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就有所啟發。就是說易理離不開生活,易理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的。有時候我們日用而不知。生活的哲理有很多,有的淺顯易懂,有的高深莫測。還有的是因為我們司空見慣,而被人們熟視無睹。而這正是我們日用而不知的那些易理。易經理論不光是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就在幾千年前的遠古時代。就被廣泛用到了勞動生産上,成為當時勞動生活的重要向導。在幾千年的曆史發展過程中,易經理論一直指導着曆史的進步。人類生産力的提高。《系辭》就有: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