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太太最不喜歡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稱穆鳳貞女士,也願意别人這樣叫她。她丈夫很有錢,她老實不客氣地花着;花完他的錢,而被人稱穆女士,她就覺得自己是個獨立的女子,并不專指着丈夫吃飯。
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不說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車說,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個集會沒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沒有她?換個人,那麼兩條胖腿就夠累個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獻給社會的;那兩條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設法帶到汽車裡去。她永遠心疼着自己,可是更愛别人,她是為救世而來的。
穆女士還沒起床,丫環自由進來回話。她囑咐過自由們不止一次了:她沒起來,不準進來回話。丫環就是丫環,叫她“自由”也沒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燈向自由扔去,可是覺得自由還不如桌燈值錢,所以沒扔。
“自由,我囑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鐘,快九點了,她消了點氣,是喜歡自己能一氣睡到九點,身體定然不錯;她得為社會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長時間的睡眠。
“不是,太太,女士!”自由想解釋一下。
“說,有什麼事!别磨磨蹭蹭的!”
“方先生要見女士。”
“哪個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還會說話呀!”
“老師方先生。”
“他又怎樣了?”
“他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難過。
“不用說,又是要錢!”穆女士從枕頭底下摸出小皮夾來:“去,給他二十,叫他快走!”
穆女士的早飯很簡單:一大盤火腿蛋,兩塊黃油面包,草果果醬,一杯加乳咖啡。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來。方先生教二少爺讀書,一月二十塊錢,不算少。不過,方先生到底可憐,她得設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廚子把雞蛋給方先生送十個去,囑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
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過嫩雞蛋必能健康起來,足以抵抗得住喪妻的悲苦。繼而一想,以後索性就由她供給他兩頓飯,那可就得少給他幾塊錢。他少得幾塊錢,可是吃得舒服呢。她總是給别人想得這麼周到;不由她,慣了。她永遠體諒人憐愛人,可是誰體諒她憐愛她呢?想到這兒,她覺得生命是個空虛的東西。工作,隻有工作使她充實,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覺到快活與自己的價值,她到書房去看這一天的工作。
她的秘書馮女士已在書房等一點多鐘了。馮女士才二十三歲,長得不算難看,一月掙十二塊錢。穆女士的交際多麼廣,做她的秘書當然能有機會遇上闊人;假如嫁個闊人,一輩子有吃有喝,豈不比現在掙五六十塊錢強?穆女士為别人打算老是這麼周到,而且眼光很遠。見了馮女士,穆女士吸了口氣:“哎!今兒又有什麼事?說吧!”她倒在個大椅子上。
馮女士把記事簿早已預備好了:“穆女士,盲啞學校展覽會,十時二十分開會;十一點十分,婦女協會,您主席;十二點,張家婚禮;下午……”
“先等等,”穆女士又歎了口氣,“張家的賀禮送過去沒有?”
“已經送過去了,一對鮮花籃,二十八塊錢,很體面。”
“啊,二十八塊的禮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幾件事?”
“五個會呢!”
“甭告訴我,我記不住。等我由張家回來再說吧。”
穆女士不想去盲啞學校,可是又怕展覽會相片上沒有自己,怪不合适。她決定晚一會兒,正趕上照相才好。這麼決定了,她很想和馮女士再說幾句,倒不是因為馮女士有什麼可愛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覺得空虛,願意說點什麼……解解悶兒。她想起方先生來:“馮,方先生的妻子過去了,我給他送了二十塊錢去,和十個雞蛋,怪可憐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點發濕了。
馮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來見汪太太,她不見,而給了二十塊錢,可是她曉得主人的脾氣,說:“方先生真可憐!可也是遇見女士這樣的人,趕着給他送了錢去!”
穆女士臉上有點笑意:“我永遠這樣待人;連這麼着還讨不出好兒來,人世是無情的!”
“誰不知道女士的慈善與熱心呢!”
“哎!也許!”穆女士臉上的笑意擴展得更寬了些。
“二少爺的書又得荒廢幾天!”馮女士很關心似的。
“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靜一會兒!”
“要不我先好歹地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
“你怎麼不行!我還真忘了這個辦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虧不了你!”
“您别又給我報酬,反正就是幾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還叫方先生教。”
穆女士想了會兒,“馮,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給你二十五塊錢,豈不是很好?”
“就是有點對不起方先生!”
“那沒什麼,遇機會我再給他弄個十塊八塊的事;那沒什麼!我可該走了,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
(節選自《老舍短篇小說選》,人民文學出版社)
1.下列對小說有關内容的概括與分析,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小說中的穆女士拖着兩條胖腿趕場式地奔忙于各種集會上,其為救世而不辭辛苦的形象躍然紙上,讓人感動不已。
B.穆女士對“自由”的貿然進來回話心生怨氣,她這種為社會而心疼自己、長時間休息的做法,意在告訴人們為了奉獻社會,需要保證長時間的睡眠。
C.穆女士雖然很關心二少爺的學業,但也理解因方先生妻子去世而要荒廢幾天的實情,由衷同情方先生的不幸遭遇,資助他錢,給他送雞蛋等。
D.這篇小說主要以生動鮮活的人物對話和細緻深入的心理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用穆女士自己的言行心理給“善人”這一稱号做了最好的注解。
2.小說中的穆女士真是一個獨立、善良、忙碌、豁達的慈善家形象嗎?為什麼?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3.小說語言很有特色,極具諷刺意味。試結合文本加以具體分析。(6分)
參
考
答
案
1.D(A項對穆女士的形象理解和概括有誤,作者是用諷刺的語言刻畫穆女士這一僞善形象的。B項 “意在……”的目的無中生有。C項“由衷同情”誇大其詞,她給方先生二十塊錢、送十個雞蛋等行為可能有一點兒同情的因素在,但稱不上“由衷”。)
2.不是。①她看起來“獨立”,實則依靠丈夫。她一方面不客氣地花着丈夫的錢,一方面又怕自己在别人眼裡“專指着丈夫”。②她看起來善良,實則虛僞。她不願被人稱為“汪太太”,原因是想标榜自己的獨立;她給仆人起名“自由”,而又對仆人頤指氣使;她看起來是憐憫方先生,其實是在算計方先生。③她看起來忙碌,實則空虛。她标榜自己“生命是獻給社會的”“為救世而來”,卻隻是為了排遣空虛,打造“新女性”形象;她看起來經常參加集會、公益活動,但對社會并無實際貢獻,卻在賺取名聲。
3.①在對比中極盡諷刺之妙。例如作者把穆女士以稱謂來證明自己是獨立女性和不客氣地花着丈夫的錢相對比,諷刺她經濟上的不獨立。再如,作者把穆女士給仆人起名為“自由”與随意役使仆人相對比。②反話正說,追求諷刺效果。例如,小說稱虛僞冷漠的穆女士為“善人”。再如,作者把她本來極其豐富的早飯說成是“她的早飯很簡單”。還如,作者把本來極其自私冷漠的她說成是“永遠體諒人憐愛人”“總是給别人想得這樣周到”等等。③用誇張式的描寫進行有力諷刺。例如,小說描寫穆女士拖着肥胖的雙腿上下汽車的情景,讓人覺得可笑之極。再如,馮女士做她的秘書,她就認為人家當然有機會嫁個闊人,一輩子吃喝不愁。
— END —
來源 | 《語文報·高考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