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評價電影棋王

如何評價電影棋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2 04:20:42
《棋王》作者阿城,是王朔、陳丹青推薦的‘作家裡的作家’。

《棋王》一書由《棋王》《樹王》《孩子王》三部曲組合。三個主人公,不同的軀體,呈現的是同一靈魂思想:身處艱難時代,不怨天尤人,接受平凡,但不甘于平庸的小人物。堅持心中所想,堅守心中初心。

這三個故事曾拍成電影。《孩子王》是大導演陳凱歌在1987年改編成電影。《樹王》由意大利導演改編成電影,《棋王》則是在1991年由知名導演嚴浩改編成電影,由影帝梁家輝主演。

如何評價電影棋王(小人物也有大作為)1

一.因棋成王

棋王,講的是作者在知青下村的火車上遇到王一生。王一生因其對下棋的癡迷,又名棋呆子。當大家沉浸在離别傷痛中,王一生卻問人家下棋。在擁擠嘈雜的車廂,鎮定自如的下棋。在本篇中,作者着重刻畫了人物的吃,意為告訴大家那個年代食物的匮乏,人們對食物的珍惜。特别是王一生,“他對吃是虔誠的,而且很精細,有時你會可憐那些飯被他吃得一個渣兒都不剩,真有點慘無人道”。對于吃之外,王一生的專注都用在了下棋,甚至于,别人阻礙他,他還可以在腦海中跟自己下。癡迷程度可見不一般。更可貴的是如此高手,奉行為棋不為生,棋呆子四處找人下棋,隻為切磋棋藝。即便為此錯過下棋比賽,甯願與九人進行下棋車輪大戰也不願走後門。在驚心動魄的大戰中,最終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成為名副其實的棋王。

吳軍在《見識》一書中有一句話:“所謂命,就是個人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法,如此而已,但它們卻決定了人的一生。”棋呆子王一生正是用他對下棋的熱愛和對下棋的用心一緻,為自己在小人物這個階層扭轉乾坤。而這一點,也正是我們許多人想做又做不到的。

二.樹是精神信仰

樹王肖疙瘩,是作者在二次知青下村時遇到。肖疙瘩在部隊犯錯誤後留在深山種植,從最開始砍樹的樹王到後來疑惑“為何要砍有用的樹而換上有用的樹”。大時代背景下,大家的思想被蒙昧,随波逐流照聽照幹。隻有肖疙瘩,把樹當成一種信仰,樹在人在,樹砍了,人的精神向往就消失了。但肖疙瘩的堅守最終敵不過一個時代的思想。這個故事最讓我傷感的。一顆百年大樹既然比不上一顆小樹苗,多可笑。愚昧蒙蔽我們的良知,這讓我想到了我們在社會上,随波逐流,我們自己知道自己心中所想,卻不從心出發。我們怕自己的不一樣,顯得格格不入,我們不敢表達。

如何評價電影棋王(小人物也有大作為)2

三.以 人為本

前兩篇作者是以一個旁觀者去記錄,在孩子王中則寫的是作者本人在生産隊7年後,因上過一年高中被人提報為教師。在教書的那一個月,班上的王福對知識的渴望,讓作者看到了孩子淳樸炙熱向上的心。在大時代下以服從為宗旨,得知大家不識多少字的情況下,作者沒有踐行教學提綱從課本上教,以人為本,從基礎知識開始,最終逃不過被解雇的命運。在本篇中王福這個孩子讓我很受啟發。在我們現在,大多數人不必承受不識字的痛苦,也不用面對貧乏的困境,這是我們的幸運。然而我們許多人對于生活的觀察,對父母的對待,對獲得一切的付出是比不上認真的王福。

如何評價電影棋王(小人物也有大作為)3

本書中沒有華麗辭藻的文字,娓娓讀來的順口字迹,讓人不自禁對故事聯想。有人說,阿城是最會聊天,最會講故事的人。看阿城的文章,如同聽故事。确實如此,文字簡短直白,看似平淡如水,實則暗流湧動。連阿城本人的簡介,“别人怎麼活着他就怎麼活着”他從不說自己是作家,即便他已發表了作品,出版再出版到日本乃至世界,他隻說自己是個文字手藝人。多麼淳樸的一個寫作者。明明經曆了動蕩的峥嵘歲月,卻好似說别人的故事般平靜。正如羅曼羅蘭說的一句話“世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看清了生活的本質後依然願意熱愛它。”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在經曆了生活的洗禮,生活雖無憂,心卻漸漸被消磨,有時困惑自己要的是什麼。想以寫作來增值自己,無奈人心太焦躁,太容易受幹擾。現如今我們在生活富裕之餘追求自己的精神向往,就好像我想寫作,總想付出就得到回報,顯得急功近利,從最初的我隻是喜歡的淡然,變成要超越别人。尤其是我們總說自己超越不了别人,其實,我們自己做不好自己的事,又如何去赢别人。我們缺少的隻是像王一生,肖疙瘩,王福那樣對一件事情的專注認真,我們做事情想的是要得到回報,而他們是怎麼做好。我們缺少的正是他們這種無為之心。

在道家的無為,并非不求有所作為,隻是指凡事要“順天之時,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違反“天時、地性、人心,”憑主觀願望和想象行事。

莫說小人物隻是默默無為,他們所能做的的,正是我們想做卻做不到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