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門診中經常有患者咨詢:“醫生啊,我最近隻要一活動脖子就聽到“咯吱咯吱”的響聲,不會錯位了吧?問題大嗎?”,我們平時看電視的時候也經常看到一些情節,某個打手或黑社會人員,在向别人示威時故意轉動脖子發出明顯的“咯嘣咯嘣”聲音。很多人對此不解,以為是關節錯位了呢。其實這種聲音屬于“彈響”的一種。
頸部有很多關節,關節活動時,關節面之間、滑膜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都有可能因摩擦而發出聲音。在大部分人身上,這種聲響不明顯,而在有些人身上則聽起來比較清楚。
為什麼會出現彈響呢?
人的頸部有很多肌肉和關節,人是直立行走動物,頸部肌肉的力量與爬行動物相比有明顯退化,強度明顯下降,因此如果長期(經年累月)保持某個姿勢太長時間,平時頸部肌肉又缺乏運動鍛煉,那麼頸部就會出現肌肉力量不均衡,肌肉慢性勞損,還可能會導緻關節軟骨退變,關節液減少、關節面粗糙、肌腱也可能出現慢性無菌性炎症等情況,這時候兩側關節活動不對稱,關節面摩擦增加,就會出現彈響,通俗來講就是:關節面、肌腱、韌帶、關節囊、肌肉等之間摩擦發出的聲音。特别是那些久坐或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如教師、編輯、秘書、電腦錄入員),關節間産生的潤滑液少,加大了關節摩擦的損耗,更容易聽到彈響了。有人把它比作一扇門長時間不動(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再開就會咯吱咯吱響,也有一定的道理。
怎麼辦呢?
一般來說,僅有彈響、外表不紅不腫,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活動障礙者屬于生理性彈響,不需要特别處理,也不必為此過于緊張不安。
當然如果伴随頭痛、頭暈,頸肩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狀時請盡快到醫院就診,因為此時可能出現了頸椎病或其他問題,不能掉以輕心。彈響的出現恰恰在提醒人們要多加鍛煉。
一旦出現彈響,最好在生活中要注意保養,頸椎不要着涼,(頸部)不要過度疲勞,必須伏案或坐位工作時,注意糾正坐姿,最好每隔一段時間就起來活動一下頸椎,比如手背腰後,頸椎往後仰,同時肩背也往後一起拉伸,之後頸椎再往左右轉動,動作一定要輕柔以免損傷,這樣可以有效緩解頸部疲勞,又能鍛煉頸部肌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