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手機已成了人們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平時孩子拿着家長的手機玩遊戲、看電影、登QQ和微信等,部分家長并不放在心上,覺得孩子不過是玩玩遊戲而已沒什麼大不了。但最近發生的一起詐騙案給廣大家長敲響了警鐘,短短幾個小時之内一名未成年人玩手機遊戲被騙了7000餘元!
真實案例
近日,我市居民曾某報警稱:其兒子在家中玩“逃跑,少年”網絡遊戲時,收到一條免費領取遊戲皮膚的QQ信息,遂添加對方好友,後對方以領取免費皮膚要先繳納“保證金”為由,誘騙其兒子用家長微信掃碼轉賬,其兒子先後向對方提供的微信收款碼轉款7次,共計被騙7000餘元。
套路解析
1、 騙子通過遊戲平台、微信、抖音、QQ等社交軟件發布虛假免費送遊戲皮膚的廣告或遊戲找内部玩家為由,實現廣撒網,吸引受害人上當。主要選定的目标是愛玩遊戲的未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欠缺社會經驗,又想要免費皮膚等福利的心理,引誘加為好友。
2、騙子利用家長對孩子無條件的信任,讓未成年人要來父母的手機,以領取免費皮膚要先繳納“保證金”“手續費”等為由,誘使未成年人向他們提供的銀行賬戶轉款,直到受害人發現被騙。
此類免費送遊戲皮膚騙局的受害人一般以未成年人為主,未成年人在“免費送皮膚、遊戲禮包”等吸引下,被聊天群内“成功領取禮包的照片視頻”蒙騙,不易分辨活動真假,同時未成年人對掃碼轉賬、信用卡還款等操作敏感性不高,不易識破騙局。
宜春網警提醒您
1.家長要保護好自己的身份信息以及銀行卡、支付寶、微信支付等賬号的密碼。孩子使用的手機不與家長的身份信息、銀行賬号相關連。
2.家長要教育孩子健康上網,限制上網和玩遊戲的時間,同時提高孩子的識騙、防騙能力。假期盡量讓孩子少用手機,學生使用手機上網課過程中,家長應做好監督。
3.作為學生要提高防騙意識,不輕信網友,不亂點網友發的鍊接,不在網上兼職,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要加強個人信息保護,不要輕易洩露個人信息,防止被騙。
4.一旦遭遇網絡詐騙,要準确記錄騙子賬号、聯系方式,保存相關轉賬憑證、聊天記錄,并盡快撥打110報警。
不信、不聽、不轉賬
謹防詐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