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發生了曆史性變革。
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傳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應用成果,展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狀況。農業科技報社特别策劃推出“農業科技這十年”專欄,專題報道農科教人員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本期推出《馮佰利:深耕小雜糧 成就品牌“天下知”》。
“生育期短、種植面積少、種植地區和種植方法特殊,有特種用途的小宗糧豆,其特點是小、少、特、雜。”這是百度百科裡有關“小雜糧”的詞條。
“那都是以前的說法,現在的小雜糧可不‘小’啦。”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教授馮佰利小雜糧打了30多年交道,他用親身經曆向記者講述了小雜糧産業變革之路。
馮佰利說,随着人們消費結構的調整,愈發追趕健康養生潮流,以小雜糧為主要原料的便捷産品,為傳統糧食産業高質量轉型升級提供了方向,更為陝西小雜糧産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機遇。
“溫飽糧”成“緻富糧”:産量規模大幅提升
“開始做雜糧栽培育種研究時,我當時隻有一個想法,就是讓貧瘠的土地上種出更多的、可以填飽肚子的糧食。”從1990年開始,馮佰利緻力于小雜糧研究推廣和産業開發工作,通過多學科聯合攻關,産學研結合,不僅解決制約了産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難題,還疏通了産業鍊之間的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多年努力,團隊選育的“西農9976、西農9978”荞麥品種突出了荞麥易脫殼、出粉率高、品質優良的特點。另外,“陝糜1号、陝糜2号”糜子品種突出優質、适于機械化的特點,已經成為陝西省荞麥和糜子主産區的更新換代品種,種子供不應求,為優質荞麥米和黃米的産業開發提供了品種保證。
特别是培育出适合産業化開發的系列小雜糧品種,如西農系列荞麥品種、陝糜系列糜子品種、寶綠系列綠豆等小雜糧新品種,推動了産業技術進步和産業發展,為産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品種支撐。
小雜糧不僅僅是糧食,同時也是道美麗的風景線。馮佰利回憶:“在培育時候發現,有些小雜糧的花及葉子、莖是紫色的,有些葉子和穗是彩色的。因為小雜糧适應性強,近幾年種植面積穩定,所以作為田間藝術的發展空間較大。”
不僅如此,西農系列紅花荞麥還暢行省外,在四川丹巴、雲南昆明、湖北恩施等地,特别受當地人們的喜愛,成為鄉村振興、旅遊産業開發和田園綜合體建設的特色作物。
通過小雜糧生産方式新變革,目前已在定邊、靖邊、府谷、寶塔等縣區小雜糧試驗示範基地,示範區單戶綜合生産能力提高20倍以上,畝節約生産用工費用150元以上,增收100元以上,湧現出一大批百畝、千畝規模化生産的荞麥、糜子、谷子新型經營主體,促進糜子荞麥谷子等小雜糧由傳統小農人力畜力原始生産方式逐步向現代産業化生産方式的轉變。
“苦力活”成“技術活”:耕種方式徹底革新
傳統的小雜糧品種混雜嚴重、良種繁重困難、優質商品基地缺乏、優良品種難以轉化、生産種植繁瑣、缺乏适宜除草劑、不适合機械化收獲、種植效益差、産加銷分離等制約産業發展的瓶頸難題。
對此,馮佰利和團隊在研究之後,确立了“荞麥、糜子、谷子輕簡高效生産技術”為體系重點任務之一。經過近10年的攻關,目前已引進篩選和改造糜子、谷子精量播種機、荞麥大壟雙行播種機、中耕施肥機、糜子聯合收獲機、荞麥撿拾脫粒機、荞麥收獲機等系列生産機械,集成建立了荞麥、糜子機械化栽培技術模式,并在定邊、靖邊、府谷、延安等荞麥、糜子、谷子主産區示範推廣。
同時,通過科技培訓,促進農民掌握新技術,解決了數千年來糜子、谷子人工間苗,糜子荞麥谷子人工除草、人工收獲等的生産方式效率低下問題,有效緩解農村勞動力人口嚴重缺乏的現象。
十年來,馮佰利和他的團隊對小雜糧體系收集、鑒選評價小雜糧資源3000餘份,選育小雜糧品種17個。新品種的選育和推廣不僅培育了種子企業,而且加工企業對育成的優質、專用的荞麥、糜子品種實行優質優價收購,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觀賞型荞麥推動當地農村旅遊發展,帶動産區農民脫貧。
馮佰利說,荞麥糜子谷子生産輕簡技術的攻克,也為當地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替代作物和技術保證,初步取得節本增效,提高小雜糧種植效益的效果。
“粗糧”成“營養食品”:受衆人群迅速擴大
“如今,中國人從吃飽吃好,已經轉變為吃出健康,小雜糧不僅僅是中國糧食安全的重要補充,也是平衡居民健康飲食結構的‘新寵’。”馮佰利說。
随着近年來小雜糧産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小雜糧的營養價值逐漸為人所知,加上精細化的加工制作優化了其口感、提高了其食用的便利性,使得小雜糧逐漸走向越來越多百姓的餐桌,成為許多人喜愛的營養食品。
為了實現這一願景,馮佰利及其團隊首先從提高小雜糧知名度和消費者認可度着手,與榆林市相關部門共同研究确定荞麥粉(包括苦荞粉、荞麥米、苦荞米)、黃米、小米、綠豆、小黑豆(包括小黃豆)五大小雜糧産品優勢,重點開發産品和品牌打造重點宣傳榆林小雜糧。
經過近年來的努力,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神木縣“神木黑豆之鄉”、府谷縣“府谷黃米之鄉”稱号 ,并通過全國調研考察推出中國綠豆三大名品之一“榆林綠豆”。不僅如此,馮佰利還結合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體系專家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日本、韓國、美國、斯洛文尼亞等國家小雜糧相關研究部門建立聯系與合作,進行陝西省小雜糧品種與産品推廣,使陝西的小雜糧品牌在國内外得到認可。
俗話說,“多吃五谷,不生雜病!”小雜糧作為中國人主糧的補充,很多人都知道吃五谷雜糧的好處,也知道了陝北小雜糧的“名号”,讓小雜糧未來市場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随着市場的擴大和定位的提升,以市場為導向,先後建立了黃米協會,成立專家工作站,聯合生産企業、科研單位、政府機構、小雜糧深加工企業舉辦黃米産業大會以及黃米下江南等小雜糧美食系列活動。
“讓中國人的飯碗已經從最初的‘飽肚子’變成了‘創美食’。”馮佰利接下來的目标是将優質、專用、适合輕簡栽培品種選育,綠色高效生産技術創新與集成,産業鍊延伸關鍵技術創新作為重點攻關方向,在種植結構調整、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中做出更大貢獻。
全媒體記者:耿蘇強 賀承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