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湘西青山綠水深處的沅陵縣是我國中部六省面積最大的縣,總面積5852平方公裡,是湖南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沅陵縣深入學習貫徹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要論述及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繼續弘揚偉大脫貧攻堅精神,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當示範、立标杆,力争把沅陵打造成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态、組織全面振興的樣闆區。
沅陵縣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深入開展“十看十排查”,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一是動态化跟蹤監測。實行“一月一排查、一月一例會、一月一報告”制度,持續跟蹤脫貧對象收入支出情況、“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對有返貧風險的農戶及時納入監測戶範圍,每月對監測對象幫扶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實時跟蹤,做到早預警、早發現、早幫扶。二是常态化精準幫扶。采取開發式與保障式相結合的幫扶方式,加強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和特殊困難群衆的政策落實力度。實行常态化一對一幫扶聯系,整合現有政策和社會幫扶力量,綜合分析戶内實際情況,按照“一戶一策”精準落實事前預防幫扶,通過産業扶持強根基、就業幫扶穩增收、綜合保障減支出、扶志扶智增後勁、社會幫扶解困憂,實現了定時跟蹤、定向幫扶,進一步減少返貧緻貧風險發生。全縣574戶重點監測對象戶均落實各類幫扶措施。三是高效化管控風險。按照農戶提、鄉(鎮)村審、行業核、縣級查的方式,落實村級排查研判、鄉(鎮)級評估審定、縣級動态調整的“三級聯動”風險管控解除辦法,建立了村、鄉(鎮)、縣三級風險解除快速響應工作機制,實現了上下聯動、逐級核查、消除風險,确保逐級對風險的實效性管控和有效性解除。
按照鄉村振興“二十字方針”和“五大振興”的要求,沅陵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落地見效。一是建立“1 1 6”領導機制。調整縣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分别成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組織振興和人才振興、産業振興和農民就業、文化振興、生态振興、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等六個專項工作組,形成“1 1 6”的鄉村振興領導機制。二是推行“1 X”工作體系。以沅陵縣《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為總攬,分别出台防止返貧動态監測和幫扶、産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态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等十二項工作方案,形成“1 12”的鄉村振興工作體系。三是開展鄉村振興示範創建。鼓勵各鄉鎮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先行先試、争先創優,将官莊鎮至筲箕灣鎮319國道沿線建設成為全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先行示範帶。重點抓好41個省級重點幫扶村、21個省級示範村創建鄉村振興示範樣闆,打造一批鄉村振興示範村、鄉村旅遊示範村、集體經濟示範村。多層面開展“五大振興”示範樣闆創建活動,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鄉村特色産業、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态振興、組織振興等一系列示範創建活動,力争鄉村振興工作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沅陵縣大力抓好“六大百億産業”,着力建設産業高質量發展集聚區,點燃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一是大力發展電子信息制造業。圍繞建設“百億電子信息産業園”和“奇力新全球第二總部”,加快培育以奇力新、向華、旺诠、美桀、飛磁、美磊、帛漢等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産業鍊及産業集群,形成“百億産值、十億稅收、萬人就業”的支柱産業。二是大力發展有色金屬循環經濟。依托辰州礦業、西澳礦業、中國黃金鑫瑞礦業等行業領軍企業,延伸産業鍊條,做精做優金、銻、鎢産品加工産業。三是大力推動水電風電擴能增效。加快五強溪電站擴機和鳳灘電站機組增效改造項目進度,推進聖人山風電場二期、華能湖南讓家溪風電場(儲能)、20萬千瓦光伏發電、風電光伏(儲能、制氫)一體化等項目建設。四是大力推進生态文旅融合。突出沅陵“底色是古色、主色是綠色、紅色是點綴”的特點,以縣城旅遊開發為引擎,打造人文之旅、生态之旅、紅色之旅三條精品旅遊線路,打響沅陵文旅品牌。五是大力打造茶酒知名品牌。加大碣灘茶業、沅陵大曲研發力度,提升茶酒産品品質,延伸産業鍊條。深入推進茶酒基地建設,優化茶酒業加工布局,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推進公共品牌立體宣傳。六是大力促進中藥材綜合開發利用。引入1—2家國内知名藥企落戶縣工業園區,根據市場需求倒逼中藥材基地建設,形成“種子種苗—種植加工—提取制藥—銷售研發—文旅培訓”産業鍊條,為“北有通化、南有懷化”貢獻力量。
始終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 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态兩條底線,沅陵縣着力把“美得令人心痛”的沅陵建成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景更美、民更富的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一是堅決打好“三大保衛戰”。嚴格落實污染物總量減排措施,提升重污染天氣應對能力。持續推進“一江一水”沿岸治污治岸治漁,紮實做好網箱上岸、禁捕退捕工作的成效鞏固。深入持續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淘汰落後産能,整治礦山污染,提升農業效能,消除黑臭水體,打造綠韻沅陵。二是加強生态保護與修複。擦亮借母溪國家自然保護區、五強溪國家濕地公園、沅陵國家森林公園、齊眉界國家森林小鎮“國字号”綠色名片,打造生态人文“沅陵旅遊三十景”。全面落實“林長制”,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6.15%。三是推動生态産品價值實現。加快生态産品價值轉換,主動适應“碳中和”、“碳達峰”,充分利用林業資源禀賦,開發碳資産,推進碳彙産品包裝儲備,把綠色優勢轉化為綠色經濟。推動山地生态向鄉村旅遊轉化、河流生态向綠色水電轉化、農業生态向産品加工轉化,實現生态安全與經濟發展“美美與共”。
沅陵縣牢牢抓住基層基礎這一本源,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将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着力建設社會治理試驗區。一是做好“三治”結合文章。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深入實施《沅陵縣常态化推進“四支隊伍”集村部引領基層治理上水平實施辦法》,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在鄉村振興、疫情防控、防汛抗災等急難險重一線發揮作用,讓集村部解難題、辦實事在鄉村成為常态。二是健全鄉村治理新機制。完善社會治理創新試點、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和源頭治理、風險評估等工作機制,建立溯源治理工作站、鄉鎮綜治中心、鄉鎮矛盾調處中心“三位一體”矛盾糾紛化解體系。穩步推進“微信創安”、“十戶一體”、城鄉末端感知系統等一批創新試點。全面落實“六訪”機制,深入化解信訪積案,創建“零信訪村”、“零信訪鄉鎮”。推廣村級“幸福基金”、城市“紅色物業”等黨建模式,推進基層治理能力提升。三是探索推行“中心戶長”制。采取“黨帶群、親幫親、鄰幫鄰”的方式,按照地緣相鄰、人緣相似、親緣相近、産業相同的“求同模式”,在每個村(居)的村(居)民小組或跨組組建若幹個管理和發展主體,每個主體由25戶左右的居民戶組成一個中心戶(微網格),并推選一名能力強、威信高、想幹事、善作為的黨員或群衆為中心戶長,“中心戶長”制工作在村支兩委的領導下開展,使各中心戶通過相互督促、相互制約和相互幫助等發展管理方式,整合發展資源,與基層黨組織建設、矛盾糾紛調解、治安聯防聯控、産業發展、疫情防控、衛生整治、消防安全、防溺水等工作挂鈎,保障群衆在民主治村中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形成“發展産業一起幫,公益事業一起幹,社會責任一起擔,文明鄉村一起創”的“中心戶長”制發展模式。(梅淑娥 舒祖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