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争霸,項羽心高氣傲,不觀人相,不識人才;将韓信白白“送”給了劉邦,結果劉邦建立的大漢帝國,其一半功勞都來自于韓信。
東漢末年,一沒地盤、二沒銀子、三沒軍隊的劉備,最後卻建立了蜀漢帝國,與不可一世的曹操,桀骜不馴的孫權三分了天下,靠的是什麼?
靠的就是一顆識人的心……
人這一輩子最大的風險就是遇人不淑,識人不善;與君子為友,能收獲實打實的情分,而與小人相伴,隻會得到血淋淋的教訓。
如何辨心,怎麼識人?
老祖宗其實早就将這8條識人辨心的智慧與經驗告訴了我們......
一個人富貴發達了,要看他是否還能謙虛有禮、待人溫和、遵守規則.......就像:清朝康熙年間的張英。
時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的張英,有一天忽然收到了老家的來信,說隔壁的老吳家建新房要霸占公共的喇叭巷,張父希望兒子能夠出面解決,給老吳家一個下馬威,警告他們千萬不要“踩過界”。
結果,張英看完信後,直接寫了一封四句話的回書:千裡家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不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父收到回書後,當即就明白了兒子的意思,于是便主動讓出三尺空地讓老吳家建房子,老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不但打消了霸占整個喇叭巷的念頭,還主動讓出了三尺宅基地......為了見證兩家的友誼,喇叭巷,自此便改成了“六尺巷”。
張英雖身居高位,卻還能保持一顆平常心,時刻與民為善……這才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所應該具備的良好品質……
而有的人則正好相反,自以為有了兩個臭錢,當了一個小官,便就得不知道自己姓啥名誰了,肆意妄為,頤指氣使……故意拉開與曾經苦難朋友的距離,刻意擡高自己的身價,甘當别人的奴才,将靈魂出賣得幹幹淨淨……
學會識人,要懂得通則觀其所禮……千萬不要把那些表面上人畜無害,實際上卻是一個假仁假義的混蛋,當成一個富貴有愛的大善人。
二,貴則觀其所進一個人升職了,地位提高了,要看他推薦什麼樣的人,提拔什麼樣的人,那他就是什麼樣的人……比如:李善長——
李善長準備告老還鄉之時,朱元璋曾問他:
“愛卿,你若退了,宰相之位該有誰做?”
李善長當即便回答道:
“胡惟庸!”
胡惟庸是什麼人?
那可是李善長的學生,雖說舉賢不避親,可胡惟庸卻還有一個身份:與李善長一樣,同屬于淮西集團的重要成員。
李善長的目的很簡單:通過舉薦胡惟庸,将宰相之位牢牢控制在他們淮西集團的手中。
可人洪武大帝又不是傻子,大明帝國可是姓朱,并不姓李……結果,胡惟庸連帶李善長一道被送上了斷頭台。
李善長是個自私貪婪的人,而他推薦的胡惟庸則比他還要自私且貪婪……
學會識人,要懂得貴則觀其所進……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麼人推薦的自然還是什麼“人”。
三,富則觀其所養一個人有錢了,要看他怎麼花,給誰花,花在什麼地方......就像:古天樂
古天樂紅火的時候,拍一部電影就有一千多萬的片酬。
然而,出道至今,拍了幾十年的戲,古天樂的座駕仍舊是一輛普通桑塔納,住着廉價的商品房……
與那些動則上擁有百萬豪車,千萬豪宅的某某國内所謂的一線大明星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别,雲泥之差……
古天樂的錢都用哪了?
難道是與某些港星一樣:豪賭輸了?
當然不是……看看古天樂的另外一個身份,便就一目了然了:古校長……
迄今為止,古天樂已經在内地捐資新建了一百多座希望小學……妥妥的大慈善家……
原來古仔的錢幾乎全部用在了全國失學兒童的身上,花在了為國貢獻上……
學會識人,要懂得富則觀其所養……為富不仁,再有多少錢,富的也隻是他自己而已……
四,聽則觀其所行一個人說完話以後,要看是不是照着去做,不怕說不出,就怕做不到……比如:M雲。
“我這個人啊,對錢沒興趣,從來不管錢,錢嗎,本就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
這是M雲在一次座談會上“慷慨激昂”的肺腑之言……
可會議一結束,他的某寶便開始開始強制性地割起商戶的韭菜來……
試問:這就是一個對錢沒有任何興趣,視金錢如糞土的人嗎?
好在,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M雲與他的商業帝國也最終沒有逃過法律的嚴懲……
學會識人,要懂得聽則觀其所言……言出必行才是真君子,言而無信都是假好人……
五,止則觀其所好一個人的愛好,能看出他的本質……比如:高俅
世人皆知高俅喜歡踢蹴鞠(古代足球),那腳法,一個大腳開出去幾乎沒有幾人扛得住,号稱古代版的羅伯特·卡洛斯。
要說,這踢球的愛好也沒什麼不好的吧……既能娛樂,又鍛煉了身體……何樂而不為……
說的是沒錯……
但要看這個“愛好”是不是純真,且不帶有任何目的性……
若單純的隻是為了踢球而踢球,純屬娛樂,那倒也無可厚非……
可高俅則不同......
他踢蹴鞠是有目的的.......純粹就是為了接近皇帝,因為當時的宋徽宗就喜歡這玩意。
這就叫做投其所好......
最終,高俅也的确憑着自己的“愛好”獲得了皇帝的好感......而結果,宋朝也被他的“愛好”治理得一塌糊塗。
學會識人,要懂得止則觀其所好……愛屋“及烏”,通過一個人的愛好去洞悉他的品質,百試不爽!
六,習則觀其所言第一眼跟一個人見面的時候,他說的話八成都是“假話”,隻有等時間相處久了,再聽聽他跟你說什麼,那才是“真言”......例如:嶽不群
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嶽不群,第一眼看到他的印象:謙遜文雅,正氣凜然,随便與之交談上一兩句都能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妥妥的“君子劍”。
然而,事實上的嶽不群卻是另一副嘴臉:為了得到辟邪劍譜,毫不手軟的迫害徒弟與家人,甚至最後為了練成辟邪劍譜,連自己也不放過——揮刀自宮了。
兩面三刀,用在嶽不群身上名副其實,在合适不過。
學會識人,要懂得習則觀其所言……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七,窮則觀其所不受人窮沒關系,若不愛占小便宜,才會有大出息......就像:我的同學趙慶元
趙慶元是我大學同學,這個人其實啥都好,善于交際,能力又強,從小我就感覺咱班以後最有出息的肯定是他。
可是,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一次同學聚會上,趙慶元卻是唯一一個沒車沒房,混得最差的哥們。
後來,聚會結束,我的紀念品(一盒巧克力)忘桌上了,剛準備回去拿,卻被趙剛(我同桌)一把給拽了回來:
“老同學,别拿了,肯定是趙慶元拿走了......”
我說:你怎麼知道的?
趙剛拍了拍我肩膀,唏噓道:
“他是我發小,現在又是同一個單位,我還不清楚麼......愛貪小便宜,每次公司聚會都這樣,總是最後一個離開,等着撿桌上的殘酒,剩菜,甚至連空酒瓶子都不放過.......在單位也是這樣,天天等食堂的泔水,說是拿回去喂狗......你說,你那盒禮品,他會放過嗎......領導都找他談過好幾回話了,可他總是改不了......哎!真是白瞎了他一身好本事......”
.......
對于趙剛的話,我半信半疑,最終還是忍不住折返了回去......結果,正好撞見趙慶元拿着我的禮品盒匆匆自聚會場所内走出來。
.......
或許,趙慶元混得差還有别的原因,但我覺得愛占小便宜定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
學會識人,要懂得窮則觀其所不受……人窮志不短,占小便宜吃大虧.......
八,賤則觀其所不為人的地位低沒關系,不卑不亢,保持尊嚴,活出自己的境界.......比如:蔺相如
戰國時期,有一次秦王邀請趙王喝酒,酒過三巡,茶過五味之後,正在興頭上的秦王對趙王揶揄道:
“孤聽說趙王喜好音樂,便請趙王為寡人彈瑟一曲吧。”
趙王懼怕秦王發飙,便隻好低聲下氣的彈瑟助興。
然而,一曲完畢後,秦王卻忽然唆使史官在旁邊寫道:
“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盟飲酒,并命令其彈瑟一曲。”
趙王聞聽後,十分氣憤,但卻無可奈何。
就在這時,随行的蔺相如突然走到秦王跟前問道:
“趙王聽說秦王擅于演奏秦地樂曲,請允許我獻缶一隻,借此娛樂娛樂吧!”
言罷,便将一隻缶恭敬地獻了上去。
秦王當即大怒:
“混賬,誰給你的膽子......”
然而,蔺相如并沒有退縮,而是上前一步厲聲威脅道:
“相如雖位低言輕,但我也有尊嚴,也需要得到尊重......現在你離我這麼近,若你不答應擊缶,我便立刻讓你血濺當場!”
秦王吓壞了,隻能點頭答應......
等秦王擊缶完畢後,蔺相如立刻召喚趙國史官寫道:
“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
......
與趙王相比,蔺相如的确是活出了自己的尊嚴。
學會識人,要懂得賤則觀其所不為……人可輕,言可微,尊嚴絕不可踐!
總結:什麼樣的人值得交往?老祖宗的“8條”古訓:
一,通則觀其所禮
二,貴則觀其所進
三,富則觀其所養
四,聽則觀其所行
五,止則觀其所好
六,習則觀其所言
七,窮則觀其所不受
八,賤則觀其所不為
您覺得正确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記得點贊 收藏!
謝謝觀賞!
關注我每天都會給您帶來不一樣的精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