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平洋:雷霆再起》(Pacific Rim: Uprising)上映五天,全球票房1.5億美元,其中國内票房貢獻了将近一半——7200萬美元。足見大家對于機甲以及機器人的熱愛了。今天美叔跟大家聊一下與機器人有關的電影,給大家介紹一下影史上比較知名的那些機器人:
第一次出現在電影中的機器人《大都會》(Metropolis)——1927
這是曆史上第一部描述機器人的電影,電影中的這個機器人形象也成為曆史上最知名的機器人形象之一。《大都會》是默片中制作成本最高的一部電影,原本電影有153分鐘,不過因為戰争的原因導緻母版丢失,雖然後來又找到了拷貝,但是也隻修複到147分鐘。
二十世紀經典機器人《終結者》系列(Terminator)
重點說一下T-1000。這個機器人可能是很多朋友們童年的噩夢,液态金屬機器人的設定即使現在來看也非常的新穎,帕特裡克的演技也讓這個角色常年占據著名反派排行榜的前十名。
《機器管家》(Bicentennial Man)——1999
羅賓·威廉姆斯所飾演的安德魯這一角色讓人難以忘記。這部電影探讨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怎麼樣定義人。安德魯是機器人,但是它最終擁有了人類的情感和思維,那麼它還算是機器人嗎?還是生活在機械軀體内的人類靈魂呢?電影最後給了我們一個完美的結局,不過如果放到現實中可就沒這麼簡單了。
《星球大戰》系列(Star Wars)
《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在國内始終不溫不火,國内影迷除了死忠粉之外對這個系列上心的好像不是特别多。不過這個系列在國外的火爆程度類似于國内書迷對《三體》的迷戀。《星球大戰》系列當中的兩位機器人R2-D2以及C-3PO,一個不會說話,一個碎嘴子……
二十一世紀經典機器人《人工智能》(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1
美叔第一次見到“A.I.”這個詞,并知道人工智能的含義,就是通過這部電影。小男孩大衛的形象深入人心,這也是斯皮爾伯格的經典作品之一。這部電影探讨的問題與上面的《機器管家》有些類似,不過以電影的表現手法來說,大衛這個角色更容易打動人。
《銀河系漫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2005
《銀河系漫遊指南》這部電影當中,機器人馬文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形象,美叔個人超級喜歡這個很喪的吐槽技能點滿的機器人。而且它的形象也非常的好玩,大大的腦袋,短小的四肢。
《我,機器人》(I, Robot)——2004
桑尼這個機器人的形象充滿了未來感,在衆多以機器人為主角的電影當中,桑尼是最不像人的一個存在(《變形金剛》除外),電影所探讨的問題也比較深刻:當科技突破了人類的限制,對人類是有利還是有害?
《變形金剛》系列(Transformers)
說到機器人,就必須要提《變形金剛》系列電影。雖說近幾部《變形金剛》口碑越來越差,不過其票房成績與《環太平洋》非常相似:國内票房占據主流。充滿機械感的造型以及各種炸炸炸的特效場面是其國内票房的保證之一,不過各種硬廣告讓人很不爽。
《機器人總動員》(WALL·E)——2008
這個可愛的小機器人相比大家也有非常深刻的印象。抛開片中的“環保”話題不談,隻看瓦力與伊娃的“愛情故事”,就能讓人心滿意足了。
《超能陸戰隊》(Big Hero 6)——2014
别忘了,大白也是機器人。這個又高又大又軟的白胖子也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形象。
人形機械《機械戰警》系列(RoboCop)
這個分類下面的角色與上面的不同,因為這些機器本質上還是“人”在操作。《機械戰警》第一部是1987年上映的,這部電影給美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美叔是把這部電影當恐怖片看的……
《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2017
斯嘉麗·約翰遜主演的《攻殼機動隊》在影片本質上探讨的問題與《機械戰警》非常相似:人的意識融入到機械當中,到底算人還是算機器?
《環太平洋》系列(Pacific Rim)
吉爾莫·德爾·托羅為大家帶來了巨大機甲的勁爆格鬥觀影體驗,雖說第二部的口碑并不高,不過就像開頭美叔說的,這部電影在國内還是非常有市場的。劇情雖然簡單,但是精緻的畫面以及特效也算是誠意之作吧,最起碼比起五毛特效來說,要好看多了。
(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