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文言文練習一
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世說新語》節選
[注釋]
甚:非常
1、解釋下面句子中的字。
(1)、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詣:______ 乃:______
(2)孔指以示兒曰。 示:______ 曰:_____
(3)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聞:________
2、仔細讀下面的句子,回答問題。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 對話意思:
(2) 對話精妙極了,妙在何處?
3、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
答案:
1、(1)詣:拜見 乃:于是,就 (2)示:給„„看 曰:說 (3)未:沒有 聞:聽見
2、(1)孔君平指着楊梅給楊家兒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果子。”楊家兒子答道:“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2)都根據人物姓氏來借題發揮,楊家兒子反應極快,才思敏捷。
譯文: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的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着楊梅給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我可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本組課文描述了楊氏子的聰慧,把楊氏子的稚氣和巧妙的回答描寫得惟妙惟肖!教導我們要學會随機應變,用智慧解決問題。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複鼓。
——《呂氏春秋》
[注釋]
善鼓琴:善于演奏古琴
峨:高
洋:廣大
1、成語 出自《伯牙絕弦》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中(人物 是 的知音,從(課文句子)“ ”這兩句可以看出。
2、人們常用"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感歎 。
3、“高山流水”比喻 或 ,也比喻 。人們把“知音”比作 的人。
4、從鐘子期死後,伯牙“破琴絕弦”,我們感受出他當時的心情 (用一個成語概括),可見二人之間的感情 (用成語概括)。
5、你是怎樣理解伯牙絕弦的:
答案:
1、高山流水、伯牙、子期、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2、知音難覓
3、知音、知己、樂曲高妙、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
4、悲痛欲絕、深情厚誼
5、伯牙絕弦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俞伯牙與鐘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俞伯牙善于演奏,鐘子期善于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後鐘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萬分,認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鐘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終生不再彈琴了。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歎道:“好啊!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澎湃的江河,鐘子期贊歎道:“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 無論伯牙想到什麼,鐘子期都能準确地說出他心中所想的。鐘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鐘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絕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正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世說新語》
[注釋]
謂:問
何以也:用什麼辦法
坐:犯罪
詣:拜見
曷:通假字,通“何”
善:擅長,善于
1、解釋文段中的詞語。
習辭:
避席:
2、楚王為什麼想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樣回擊的?
3、晏子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目的是想說明什麼?
4、把“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翻譯成現代漢語。
譯文:
5、晏嬰在這場外交鬥争中巧妙地運用了類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為 ,把“淮北”比為 ;把“橘”比為 ,把“枳”比為 。
6、“吏二縛一人詣王”的目的是什麼?
7、晏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答案:
1、習辭:能言善辯,長于辭令。避席:離開座位。
2、因為晏子是“齊之習辭者”;機智設喻進行回擊
3、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盜,一來到楚國就偷盜,是因為楚國的水土使人喜歡偷盜。反擊“國人本來就喜歡偷盜”的發難。
4、譯文:當他到來的時候,請讓我們綁着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
5、齊、楚、不盜之民、盜賊
6、讓楚王看見并借此侮辱晏子。
7、機智善辯 義正詞嚴而又不卑不亢
譯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的一個能言善辯的人,現在 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侍臣回答說:“在他來的時候,大王請允許我們綁着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做什麼的?’(我則) 回答說:‘(他)是齊國人。’大王(接着再)問:‘(他)犯了什 麼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竊罪。’"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名小官員綁着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着的人是做什麼的人?’(公差)回答 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着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擅于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隻是葉子相像罷了,他們的果實味道卻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到了楚國就偷東西,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東西嗎?”楚王笑着說:“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沒趣了。
六年級文言文練習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