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辣後,嘴巴火辣辣的,胃裡也火辣辣的,讓人生疑:吃辣會不會傷腸胃?
尤其是,随着年紀漸長,有些過去無辣不歡的人,不得不與辣椒告别,因為吃完第二天,肚子痛,腹瀉不停,太折騰了。
甚至有更令人擔憂的傳言:經常吃辣,會導緻胃穿孔、胃癌。
真的會這樣嗎?
不妨聽聽周永健主任的意見。他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在消化内科有近30年的臨床經驗,吃辣吃出消化道不适的,他見得多了。
受訪專家
周永健(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醫師)
往下看,真相就在這裡!
适量吃辣,不傷胃,還護胃“适量地吃辣,不僅不會損傷胃黏膜,相反,還可以保護胃黏膜。”周永健主任說道。
一隻小辣椒,之所以辣得嗆人,關鍵在于,其中含有辣椒素。
周永健主任表示,曾有研究者專門用大鼠作為模型進行動物實驗,通過給大鼠連續灌喂辣椒素,來觀察辣椒素對大鼠胃黏膜的影響。
結果表明,“适量的辣椒素,會促進胃部的血流供應、胃黏液的分泌,并抑制胃酸的分泌。”胃黏液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了一個“保護層”。适當吃辣後,胃黏液分泌增多,能加快修複損傷的胃黏膜,對胃部起到保護作用。
另外,一些人常反酸、胃部燒灼痛,是由于胃酸分泌過多。适當吃辣,抑制胃酸分泌,也可以相對減輕這些不适。
但那為什麼胃病患者經常被醫生提醒,要戒辛辣呢?辣椒素具有刺激性。對正常人來說,适量吃辣,胃部能夠承受這一刺激,所以,辣椒素發揮的更多是護胃作用。
但對于胃炎、胃潰瘍等胃病患者來說,其胃部多存在炎症損傷或創面,這種情況下,隻吃一點辣椒,辣椒素也可能直接刺激創面,加劇損傷,導緻病情加重。
辣,不是味覺,而是痛覺說起“五味”,人人都能一一數出來,不就是酸、甜、苦、辣、鹹嗎?
但其實,辣跟酸甜苦鹹,并不是一夥的——
辣,不是味蕾所感受到味覺,而是一種痛覺。
吃辣椒後,辣椒中的辣椒素會迅速與口腔中的辣椒素受體相結合,感覺神經元接受刺激後,會把這種信号傳遞到大腦。
大腦經分析後,判定這種感覺為“人體被灼燒”,也就是所謂的“灼痛感”。
所以,吃辣後,舌頭、口腔和鼻腔都有一種刺痛、灼熱的感覺。
長期吃辣,更容易得胃癌?“目前尚沒有證據表明,長期吃辣的人更容易患上胃腸疾病。”周永健主任說。
根據臨床觀察,長期吃辣的四川人、湖南人等,其胃腸病的發病率并不比廣東等不吃辣地區的人要高。
《2014年中國分地區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顯示,我國胃癌高發的地區主要集中在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長江三角洲、太行山脈和甘肅等地。
從飲食習慣來說,這些地區也并非我國的“重辣區”。
過量吃辣,才傷胃周永健主任指出,如前文所說,辣椒素對人體是一種刺激。持續過量地攝入辣椒素,對胃部刺激過大,可能損傷胃黏膜,導緻胃黏膜糜爛,甚至胃潰瘍、胃穿孔。
吃多少辣,才算過量了?身體會告訴你答案。吃辣後,出現胃痛、燒心、反酸等不适,都是身體在發出預警,應馬上停止吃辣。
一般來說,等體内的辣椒素全部排出體外,不适的感覺也會随之消失。若症狀持續好幾天,就需要及時就醫。
周永健主任提醒,千萬别為了與人比賽,或為了在網絡上出風頭,而盲目追求吃重辣、變态辣,若損害了胃腸健康,可就得不償失了。
Q:吃辣,是長痘的“元兇”?
A:關系并不大。
周永健主任說,從目前的醫學證據看,辣椒本身并不能引起痘痘。
不過,“辣的刺激,會引起内分泌的變化,比如使汗腺擴張,讓人大汗淋漓,或引起皮脂腺分泌過多。這時,如果毛孔堵塞,或細菌感染了,就會引起發炎、長痘痘。”
而且,很多人吃辣時,會食用大量肉類、喝大量高糖飲料,這都是引起痘痘的因素。
嘴巴爽歪歪,下面火辣辣
很多網友調侃:“吃辣一時爽,菊花(網絡語中,指肛門)火葬場。”
這是“食辣一族”的生動寫照:吃辣時爽歪歪,但沒過多久,可能就肚子疼,而且,拉肚子時,肛門火辣辣的痛。
為什麼會這樣呢?
辣椒讓人爽、讓人火辣辣的,都是因為,辣椒素會給人帶來灼痛感。
“為了緩解這種疼痛,大腦會分泌出一種叫‘内啡肽’的物質,它可以讓人産生愉悅、快樂的感覺,壓制疼痛。”周永健主任解釋。
在内啡肽的作用下,吃辣的人便欣欣然的。如俗語所說,“一直吃辣,一直爽”。
但暢快過後,腸道和肛門就遭殃了。
周永健主任介紹到,結腸有辣椒素受體,當經受辣椒素刺激,可能出現功能紊亂。
本來,結腸可以妥妥地把食物殘渣“加工”成糞便。被辣椒素打亂了工作節奏,結腸收縮加劇、蠕動加快,糞便難以成型。
于是,人們便肚子痛、拉稀。
“肛門粘膜周圍,也分布着辣椒素受體和密集的陰部神經,對疼痛非常敏感。辣椒素會刺激肛周的皮膚,導緻粘膜充血。”
于是,人們排便時,會感覺到肛門火辣辣的。
若長期吃辣,還容易長痔瘡。“長期吃辣,會使肛門皮膚長期充血,從而導緻痔瘡的發生。”
Q:以前吃辣都好好的,怎麼現在吃完就拉肚子?
A:可能是年紀大了。
有的人年輕時,吃多辣都能承受,但三四十歲後再吃辣,會覺得不舒服。
對此,周永健主任表示,這主要與人體的代謝機能有關。
“人體的整體代謝機能,會随着年齡的增大而逐漸減弱,相應地,對于辣的承受能力也會下降。”
周主任提醒這些人,要慎吃辣!
專家建議
以下人群最好少吃辣,以免誘發或者加重疾病。
▪ 胃腸道有基礎疾病
比如,患有痔瘡、慢性膽囊炎、胃炎、胃潰瘍或腸胃功能不佳的人。
▪ 有慢性疾病
比如患有冠心病、高血壓、慢阻肺等。
▪ 内分泌失調,經常長痘痘
辣的刺激會引起内分泌的變化,導緻皮脂腺分泌過多,加重長痘症狀。
▪ 老年人
辣的刺激,會使血壓升高。
Q:為什麼有些人不能吃辣?
A:他們有更多“辣椒素受體”。
辣椒素進入人體後,會與人體内的辣椒素受體結合,從而使人感受到辣味的刺激。
“有些人天生辣椒素受體比較多,相對來說對辣更加敏感,就沒那麼能吃辣;而有的人辣椒素受體比較少,對辣椒素的耐受性相對更高,更能吃辣。”周永健主任說。
還有研究表明,當辣椒素攝入量過大,會影響對疼痛的敏感性,就是說,感覺不到痛了。
Q:吃辣的能力,多吃幾頓就能“鍛煉”出來嗎?
A:不能。
周永健主任指出,辣椒素受體的數量,是影響人們對辣椒素耐受程度的關鍵因素。而人體内辣椒素受體的數量,并不能通過“鍛煉”來增加。所以,吃辣的能力是鍛煉不出來的。
有些人看上去越來越能吃辣,可能是因為,他對辣椒素的耐受度本來并不低,隻是過去少接觸辣味,所以一時未能習慣該刺激。
吃什麼東西,最能解辣?
周永建主任指出,辣椒素難溶于水,易溶于脂質,可通過食用一些富含油脂的食物,使辣椒素溶解于其中,從而達到降低灼燒感的目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