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圓明園内,有三個著名的戲場:建于雍正初年的萬方安和戲台、建于雍正四年的同樂園三層大戲樓、建于雍正六年的西峰秀色戲台。對于清朝的皇帝來說,看戲是一項重要的娛樂活動,由此,圓明園的宮廷演劇這一傳統便應運而生了。
同樂園複原圖
圓明園的戲劇演出傳統大緻分為五個階段。
雍正朝的萌芽期
雍正
康熙四十六年,康熙皇帝将圓明園賜予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雍正帝時期的圓明園不僅是皇家的日常居所,同時也是政治活動的重要場所。與此同時,圓明園還是宮廷演劇的重要場所,相關的演劇記錄如下:
雍正四年正月十五日,雍正帝在正大光明筵宴外藩王公及内大臣、大學士等。
雍正五年正月十九日,圓明園筵宴,循去年例備辦禮樂、摔跤及煙火等。
雍正八年正月十五日,筵宴王公外藩等,正大光明殿上照舊安設西廂鳌山燈和萬國來朝鳌山燈。由此可見,在雍正帝時期,圓明園已經成為皇帝設宴招待群臣與外藩的重要政治場所,皇帝常常在圓明園處理内政與外交事務,而演劇則是溝通群臣與外交關系的一條重要途徑。
雍正帝時期,戲樓和戲台的建設已初具規模,文章開頭所說的三座戲台均是此時建成。這不僅為後來圓明園演劇的發展做下了鋪墊,也培養了第一批愛好宮廷戲曲的觀衆以及人們對于宮廷戲曲的審美習慣。
乾隆朝的形成期
乾隆
乾隆帝時期,圓明園演劇的發展主要體現在戲台的新建和戲曲類型的增添上。
乾隆皇帝出于對戲曲的偏好,不斷在長春仙館、濂溪樂處景區的慎修思永殿、彙芳書院、長春園思永齋等處添蓋戲台,使得圓明園的演劇場所不斷增加,演劇環境也朝着更加幽雅、豐富、規範的方向發展。這無疑為圓明園演劇的發展提供了比較好的物質條件。
長春仙館藤影花叢戲台位置
随着圓明園演劇場所的增多,演劇的種類也逐漸豐富。演劇成為了皇室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在史料的記載中,在乾隆三年的正月十四日、十五日這兩天,皇帝就和皇太後共同在同樂園進膳、看慶節大戲。
彙芳書院遺址
每遇節令,圓明園演劇成為了皇家活動的一項必要程序,因此,在乾隆朝,圓明園的演劇傳統開始形成,而随之應運而生的“應節戲”則是圓明園演劇發展的一個重要産物。就中國戲曲本身的發展而言,應節戲也成為戲曲藝術的一個新類型。在這個意義上,圓明園演劇的發生為戲曲藝術的發展貢獻了一個新類型。
嘉慶朝的繁榮期
嘉慶
圓明園演劇進入到嘉慶朝,不僅延續了乾隆朝的輝煌,在場所、演出頻率與劇目上也都逐漸增加。嘉慶朝共添蓋戲台四座,分别位于恒春堂、桃花塢、長春園淳化軒、绮春園生冬室。其中恒春堂戲台是較多承應日常演出之所。
桃花塢、恒春堂壺中仙籁戲台位置
五月初一到初五,圓明園會在同樂園上演應節戲《闡道除邪》。端午節當日除了龍舟比賽,還會在望瀛洲亭上演各種小型戲曲、曲藝、雜技、戲法等。嘉慶朝一方面繼承了乾隆朝節令戲的演劇傳統,同時也将圓明園的日常演劇以及劇目類型發展得豐富多彩,不僅有戲曲,同時也有各種曲藝、雜技等融彙其中。因此,嘉慶朝也被評價為圓明園演劇的發展期與繁榮期。
道光朝的變革期
道光
圓明園演劇進入到道光朝逐漸呈式微态勢。當時國家内憂外患、财政狀況吃緊,道光帝迫于情勢,隻好減少了各地進貢,同時停止了對圓明園的繼續修建。這雖然是形勢所逼,但對圓明園演劇情況也帶來了極大影響。
昇平署戲樓(舊址位于北京南長街南口路西)
首先是演劇部門級别的降低,道光七年七月,清帝下谕,把南府改為昇平署,令南府民籍學生全數退出,各回原籍;其次停止了自乾隆年間便開始的自蘇州一帶挑選演劇伶人的舊規,裁撤外學伶人和旗籍學生,僅留内學太監在内廷演戲,以縮減圓明園演劇的各項開支,其結果就是圓明園中大部分節令演劇和慶祝活動被取消,圓明園演劇從劇目類型、演出頻率到應承方式都發生了不小的變革。可以看出,道光朝是圓明園演劇的變革期,同時也是圓明園演劇逐漸式微的一個時期。
鹹豐朝的中興期
鹹豐
自道光二十年後,清朝陷入外敵入侵和農民戰争的動亂之中,作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也在英法聯軍的炮火中化為灰燼。但由于鹹豐帝本人對觀劇有着特殊的偏好,他打破道光帝舊例,重招民間伶人入宮承差。
戲曲藝術畢竟是角兒的藝術,演劇人才的繁盛是戲曲藝術可以真正發展和繁榮的重要原因。但鹹豐帝後,内憂外患的國情無法支撐宮廷演劇的消耗。同治二年,内務府七月二十三日下谕,把鹹豐十年、十一年所選民籍學生和教習等一律裁退,令仍回原班。唯将六年所挑選随手十二名、筋鬥七名留下,照常任職。因此,演劇人員的裁退,讓圓明園演劇的發展再次遇到瓶頸。鹹豐朝的圓明園演劇不過是一次短暫的中興。
在圓明園演劇的五個階段中,該場域的演出既承擔着皇室儀典方面的禮樂功能,也在宮廷節令與日常生活中擔負着娛樂的功用。但從中國戲曲的發展而言,圓明園演劇有着其獨特的價值,它建立了演劇的規範,引導了人們的觀劇品位,也推動了戲曲的傳播。
[參考資料]
《論圓明園宮廷演劇傳統的形成與意義》
[編輯]
馮詩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