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物中的“狀”是描摩、描繪的意思。狀物,就是對物體進行描摩。狀物文就是通過叙述和描摹,把某一物體的特點呈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對該物體留下生動具體的印象,或受到某一方面的啟示或教育。狀物文的描寫對象可以是用品,可以是動植物,可以是某處景觀,可以是一座建築,總而言之,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有生命的、無生命的物,都可以成為狀物文的寫作題材。
狀物文的主要目的是寫物,把物寫明白、寫生動。可能有的同學心裡就有疑問啦:說明文不也是把物體寫明白嗎?這兩種文章有什麼異同呀?
它們的第一個不同就在于,寫作的目的不一樣。說明文的寫作目的是為了講清楚,狀物文則往往在寫作過程中寄托某種感情,某種寓意。
再者,它們常用的寫作手法不同。說明文講究科學性,往往運用數字、圖表、原理等來進行說明,狀物文則講究形神兼備,常常用比喻、拟人、誇張等修辭手法,做到栩栩如生,形象鮮明。
寫作狀物文,首先要選擇好寫作對象。大多數狀物文章不是泛泛而寫,而是為了某種目的,這樣寫作時就要選取有助于達到寫作目的的物體作為寫作對象。如通過梅花來寫高潔的情操,通過老黃牛來寫勤勞樸實的精神,等等。
要使讀者對描摩的對象産生深刻印象,就要寫出對象的外在和内在特點來。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絢麗多彩的,各種事物也都有各自特點,這些特點,有的是物體本身就具備的,我們隻要通過語言把它如實地反映出來,比如水是流動的,糖是甜的;有的則是寫作者從自己主觀情感出發,強加于物體的,比如用“挺且直”來形容大雪中的青松,從而表現作者對不向壓力屈服、在惡劣的環境中堅忍不拔的精神的贊美。狀物文就是要寫出各種物體之間的這種種不同來。
準确地把握物體的外部特點,仔細觀察十分重要。觀察物體有一定的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前到後、從整體到局部、從形狀到色彩,觀察沒有一定之規,關鍵在于掌握物體的特點。
在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的同時,還要善于利用形象思維,将觀察所見所得用形象化的語言表述出來。比如,寫夜空中的星星,“就像一顆顆亮晶晶的寶石”,寫公園中的猴子,“爬上爬下的,好像一個調皮的孩子”,寫花兒在微風中搖曳,“如同一隻小手,在那裡充滿留戀地擺呀擺”……形象思維最主要的一點是抓住物體的特點進行聯想和想像,同時這種聯想和想像要與物體當時所處的情境或者要表達的感情相适應。
物體的特點是通過物體的外部形态、内在性質、功能用途等反映出來的。這需要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去發現,要善于比較,長于總結。這有一定的方法可以遵循。簡單來說,抓物體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是看物體的形狀,長短、方圓、肥瘦、大小等;
二是看物體的顔色,赤橙黃綠青藍紫,各有不同;
三是看物體的質地,粗糙、細密、堅硬、柔軟等;
四是看物體的數量,一個、兩個、一條、兩條等;
五是看物體的功能用途,如果是動物,還可以通過它的生活習性來說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