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析詞句。
(1)賞析類。
1.從修辭的角度賞析句子。
整體模式:指出修辭手法 分析 表達效果
A.比喻: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比如……。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情感,突顯了對象的勃勃生機)
B.拟人:運用了拟人的修辭手法,……詞賦予了對象人的情态,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的情态(表達了作者……的情感,突顯了對象的勃勃生機)
C.排比: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強調了對象……的特點/怎樣的情感,增強氣勢,加強語氣。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D. 反複:運用了反複的修辭手法,……反複使用,強調了對象……的特點/怎樣的情感。
E.設問:運用了設問的手法,提出……的疑問,自然地引出下文,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F.反問:運用了反問的手法,加強語氣,增強情感。
G. 反語:運用了反語的手法,實際上是自嘲,諷刺了……,表達了……
H.對比: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把……和……進行比較,突出了……的特點,表達了……的情感
加油
2.從描寫的角度賞析句子
五種表達方式:記叙、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A. 人物描寫
描寫方法:
正面描寫:神态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細節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
側面描寫:環境描寫、他人的言行。
表現手法:欲揚先抑、以小見大、諷刺、對比。
整體答題模式:
指出描寫方法十分析 效果(塑造人物形象)
示例:運用了動作描寫,通過使用“壓”“推”等動詞,生動形象(細緻傳神)地寫出了我修書的過程,表達了我對書的珍愛。
B.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的作用:
a.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環境,突出時令特征。
b.渲染了……的氛圍,奠定了……的感情基調。
c.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命運。
d.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為下文……情節作鋪墊。
e.如果環境描寫在後半部分或者結尾,則需考慮是否存在前後照應、
首尾呼應的作用。
f. 解釋文章主旨。
3.從加點詞的角度賞析句子。
A.分析詞語。即指出詞性或解釋詞語的意思,有的詞兩者都需要,如:顫栗。顫栗是動詞,是顫抖、發抖的意思。
B.指出詞語效果。即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表現了……。
C.如果加點詞是拟聲詞或疊詞,需指出個性特點。即富有音韻美和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然後再去指出詞語效果。
含義類題
題型:請結合語境分析下列加點詞的含義。
A.解釋詞語。(使用兩個近義詞或者闡釋性的句子來解釋)
B.結合語境解釋該詞。(在文中指的是……)
C.該詞表現了……
示例:“與世隔絕”是和世界、和外界阻斷隔離的意思,在文中指的是我因為患上二期肺病被長時間隔離在病房中,不能和外界聯系,該詞表現了我患病期間的孤獨和痛苦。
理解類題
題型:談談對某個句子的理解。
A. 解釋句子。
B.分析該句子表達的情感。
努力
二、分析人物形象
(1)概括人物形象特點題。
題型:文中的某某是一個……的人/文中的某某有……的性格特點。
模式:點析結合。
分點作答,有點有析。
示例:
1.善良,樂于助人。文中的奶奶在地震發生以後主動地搭建帳篷,幫助受災群衆。
2.樂觀堅強。奶奶在地震發生後,每天穿旗袍,給人們帶來希望和好的心情。
3.疼愛孫女。遭受地震重創後,奶奶在我身邊安慰我,幫助我走出恐懼。
(2)塑造某某人物形象的作用。
1.這是怎樣的人,是否對其他人物形象有襯托作用。
2.解釋文章主旨。
3.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為下文……情節作鋪墊。
4.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5.作為線索,貫穿全文,使行文結構緊湊。
(3)人稱作用題。
1.第一人稱:給人真實可信之感,拉進讀者和作者之間的距離,便于抒發作者的感受和看法。
2.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
3.第三人稱:全知全覺,包括人物隐秘的内心活動,能反映廣闊的生活面,叙述靈活自由。
三、句段作用題。
題型:第一段有什麼作用?結尾的妙處是什麼?文章寫什麼的情節有什麼作用?
句段作用題從内容上和結構上兩方面來考慮。
1.開頭。
内容上:交代了……,寫出了……,突出了……,表現了……(如果有使用手法,要分析手法,如對比,突出了……)
結構上:為下文叙事/抒情作鋪墊
總領全文,引出下文
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2.中間。
内容上:寫出了……,表現了……(如果有用插叙,必須要分析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回憶了……,解釋了……的原因,與下文形成對比或照應)
結構上: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為下文……情節作鋪墊。
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内容,引出下文……内容。
3.結尾。
A.戛然而止,留下空白,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B.出人意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C.如果是寫人的結尾,一定要考慮人物形象。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暗示了人物……的内心變化,使人物形象更鮮明。
D.人物形象一突顯,就要考慮揭示文章主旨。 E.首尾呼應,前後照應,使文章結構完整緊湊。
F.形成情節反轉,使情節跌宕起伏,增強文本的可讀性。
G.富有戲劇性,增強諷刺力量或幽默效果。
H.總結全文,富含哲理,意蘊深長,耐人尋味,引發讀者思考。
标題的含義
考慮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
表層含義:帶入到文章中看具體所指。
深層含義:如果是具體的物,一定要考慮象征義。
如果和文章主旨有關,考慮主旨義。
具體答題過程中,可寫成:……既是指……。又是指…
#頭條創作挑戰賽##語文##寫作幹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