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百川
莊子,名周,字子休,男,漢族,公元前369年農曆二月初九生,屬相豬,星座摩羯座,安徽蒙城人,一生倦于從政,隻擔任過戰國時期宋國負責園藝、種植、農耕的“漆園吏”官職。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是思想家,主張“無為”;他是哲學家,提倡“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他是文學家,傳世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
《逍遙遊》是莊子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莊子在文章中舉了鳥獸蟲魚等等為例,寓意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欲望,是人生的可悲。
所以人要想活得快樂,就要無欲無求,順其自然。“北冥有魚,其名為鲲。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莊子展開奇特怪誕的想象,運用浪漫色彩的語言,時而高呼“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的大鵬,時而低吟“控于地而已矣”的笨鳥。
時而描述長壽的彭祖,時而感歎短命的夏蟬;時而藐視具備世俗缺德的君主、官員,時而羨慕超塵脫俗的宋榮子、列子。
凡此種種,其間雖有大小之分,而小者不及大者。莊子認為,人有欲望,是造成人生不能自由的根本原因,擺脫有欲,達到無欲,才能實現自由,即獲得逍遙遊。逍遙遊是無欲的自由境界。
還有,莊子在《齊物論》中講了一個寓言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
其大意就是,莊子一天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夢醒之後發現自己還是莊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夢到莊子的蝴蝶呢?還是夢到蝴蝶的莊子?
莊子是在用這個最簡單的故事來說明一個人類最沉重的話題——生和死。夢境象征死亡,蝴蝶象征死後的莊子。
醒着的時候是莊子,那麼就隻做莊子該做的事情,夢裡的時候是蝴蝶,那麼就想蝴蝶該想的事情。引申到生死問題上,就是生和死都是人所必須經曆的不同階段。
你處于哪個階段就做好哪個階段的你,沒有必要去為另一個階段的你去操心。活着就安心做人,踏實做事,至于死後怎麼樣,那就等到了死後再去研究吧。
《莊子·秋水》中記載: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施說:“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吧。”惠施很慌恐,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都中搜了三日三夜。
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說:“南方有隻鳥,其名為鹓(yuān)雛,您可聽說過?這鹓雛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樹不栖,非鳳凰果不食;非甘露泉不飲。
這時,有隻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好鹓雛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怒目而視地喊:‘吓!’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吓我嗎?”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二位官員前來聘請他說:“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
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楚國有神龜,被殺死時三千歲。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位大人,此龜是甯願死後留骨而貴,還是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
二人道:“自然是願活着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二位大人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莊子于公元前286年農曆八月二十四日去世,終年83歲。他畢業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超世”境界。他說,大自然給我形體,用生使我操勞,用老使我清閑,用死使我安息。所以我贊美生存,同樣我也贊美死亡。這就是莊子通達的生死觀。
莊子在《胠箧》裡還講了一個精彩故事:古代有一個俠盜名叫盜跖(zhí),他的徒弟向他請教:“盜亦有道乎?”盜跖回答說:“當然有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必須遵循法則,才能成就大事業。
做大盜就要具備以下五點,一是聰明,能夠猜測屋内财物;二是勇,能夠帶頭沖進屋;三是義,能夠最後退出屋。
四是智,能夠酌情判斷是否動手;五是仁,能夠分贓均等。這五種不具備而成為大盜的,天下是決不會有的。”
國學名篇《千字文》有言“律呂調陽”,直譯為六律六呂調陰陽。律呂是中國古代的音律,道家的陰陽,廣納天地,包羅萬象。不但是音樂,世間的一切事物,都與陰陽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