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号“一千零一眼”原創作品,歡迎大家關注、評論、分享,謝謝)
之前我寫了一篇介紹四川境内的成汶鐵路,雖然長度比較短,隻有59.5公裡,但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光在1984年就運送了23.7萬人。四川有條62年曆史的老鐵路,一年曾運輸23.7萬人,現在隻運送貨物
有網友告訴我說,四川這樣的鐵路線還有好幾條,當年都發揮了和成汶鐵路一樣的作用,現在也還在運營,希望我多寫寫。确實,目前四川除了多條鐵路大幹線外,還有幾條鐵路支線尚在運營,比如德天鐵路、廣嶽鐵路、宜珙鐵路等。
宜珙鐵路示意圖
今天,我先說說宜珙鐵路。
宜珙鐵路位于四川省宜賓市境内,是内昆鐵路上的一條支線,其從宜賓火車站出發,向東經過南岸壩後,再掉頭向南一路前往珙縣,中間設站福溪、塞金橋、金沙灣、巡場、武家岩、卷子榜後,終到珙縣縣城所在地珙泉鎮,全長60.25公裡。
其中,鐵路到了金沙灣車站後,還有一條金筠地方鐵路在此相接。
宜賓火車站
為何要修這條鐵路呢?原因在于珙縣等地有着豐富的煤炭資源,開采挖掘後可以運送出去支援國家建設。于是,1965年這條鐵路的宜賓至武家岩段開始動工,5年後的1970年3月修建完畢,10月份正式開通運營。
宜珙鐵路(圖據網絡)
而武家岩到珙縣段,因為中間有個叫轎頂山隧道,修建時遇到岩溶暗河,多耽擱了一些時間,直到1978年初才修完。
宜珙鐵路全線開通運營後,既有貨運列車運輸煤炭,也有客車辦理客運,初期是1對客車(也就是來去各1趟),後來到了21世紀初,客車增加到了2對,分别開往成都和重慶。這些客車,開行的距離主要在成都到珙縣之間。
轎頂山隧道(圖據網絡)
從珙縣到成都,硬座全價隻需要7.1元。有網友說:1979年從金沙灣站到成都火車站,當時的車次叫523次,票價為6.7元,從早上7點發車到晚上11點到成都,每站必停。還有位曾在巡場的網友說:隻要3.5就能坐火車去宜賓吃燃面。
别看這段支線鐵路隻有66公裡,但由于當時珙縣、宜賓和成都之間,沒有高速公路,更無現在的成貴高鐵,隻有一條内昆鐵路(那時候内昆鐵路也隻修到了宜賓市)聯通,乘坐火車出行最為方便。
1984年的成都到珙縣火車票(圖據網絡)
珙縣的老百姓出行有多依靠鐵路,可以從幾個數據看出。1988年一共發送99.3萬人,近100萬;2005年,數字有所降低,但也發送了80.1萬人。說明當時的鐵路,是當地老百姓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不過很遺憾的是,到了2011年初,宜珙鐵路停止了客運辦理,不再開行客車,全線隻負責貨運辦理。當然,客車停運也有一定的道理,公路運輸逐漸發達,沒有多少人選擇鐵路出行了,加上宜珙鐵路隻是一條支線鐵路,線路設備不是很好,安全為重。
已被廢棄的團魚灣站(圖據網絡)
随着城建發展,和線路安全需要,從卷子榜到珙縣段也廢棄不用,宜珙鐵路的終點站變成了卷子榜站。除此之外,一些中間站也相繼關停廢棄,如團魚灣站。
現在,這條鐵路已成了衆多珙縣人的回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