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讀書的境界與深度

讀書的境界與深度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06 12:45:04

讀書的境界與深度(讀出人生大境界)1

書籍記載着人們實踐認知和情感體驗,是人類社會漫長曆史的深厚積澱。讀書,不僅能學到知識,提升本領,還是一種精神情操的享受和陶冶。然而,同樣的一本書,同樣的字裡行間,不同讀者卻有不同的收獲。讀書是一門學問,也有不同的境界。

每每讀到書中人物身處險境便正襟危坐,雙拳緊握,神情俨然;每每讀到書中精彩絕倫的情節不禁拍案叫絕,神采飛揚,如獲至寶;受書中人物、情節的吸引,讀到深處,與喜愛的角色同喜同悲、同嗔同怒;同時,對書中的曆史脈絡、風情人土和妙文絕句均細細品味、吸收。此時,讀者已讀懂書中内容,其情感、思想也随内容情節而波動,飲其甘霖瓊漿、嘗其佳肴鮮羹,達到了沉浸書中,流連往返的境界。于謙《觀書》道:“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讀《平凡的世界》,會不知不覺沉浸在文中主人公的奮鬥、抗争的曆程中,許多讀者都是甯願不吃飯睡覺也要一氣呵成看完。從讀懂一本本書開始,堅持不懈,長此以往,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進而變得學識淵博,見多識廣,以讀書破萬卷之甘苦,享“下筆如有神”之樂趣。

坐下來,還要能讀進去。許多人工作之餘,喜歡通過報刊或者在網上浏覽一些趣事之類,一目十行,隻是單純獲取休閑或心理自娛。這樣勉強可稱之為“讀書”,難以進入境界之列。

能夠透過故事情節、人物結局,去思考作者的構思、設計,故事的框架結構是如何搭建的,内容情節是如何叙述的,人物命運是如何安排的;并從自己的角度點評作者的上述設計、構思是否合乎情理、恰到好處。此時的讀者,已進入到了另一種境界,即既在讀書,也在讀人。這一境界,已經超出了文章内容本身,不單單是讀書,會更加注重“讀人”、讀文章的作者、讀作者的思想感情、讀作者的寫作水平了。不再是單純的跟着文中人物的思想起伏,悲喜憂傷,而是去觸摸作者的感情脈絡,跟着作者的思想去思考,去感受文章情節的精妙、遣詞造句的優劣、表現手法的技巧、表達效果的好壞,能夠對文章進行主觀的品評了。比如讀“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會為作者的洞察力和構思驚奇;讀《蜀道難》,三次寫到“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但三難卻不同,然而通過對比,卻發現深層意脈貫通。初讀《西遊記》曬經石的故事時,隻感覺豬八戒笨手笨腳,弄壞了經文,被孫悟空批評,頓感妙趣橫生。多年後再讀,卻從“天地本不全,經文殘缺也應不全”這句話裡讀出了作者的巧妙構思。試想,如果經文完整,那且不是太平盛世,沒了朝代更替,也就沒有作者所處的時代了。

俗話說“内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讀到第二種境界,讀者已學會從“門道”開始,與作者隔書對話,從讀書到讀人,從讀懂到讀透的境界轉變。

通是讀書的第三種境界。周先慎先生讀《西遊記》,從孫悟空大鬧等級森嚴、規矩繁多的天庭,讀出了作者反對封建等級,希望沖破束縛,追求自由的理想。楊衛國先生以孫悟空第一個進入水簾洞為例,号召大家要學習這種敢為人先的精神。讀秦人不瑕自哀,悟出了“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複哀後人也”的借鑒意義。此時的讀者,超脫了文章,超脫了作者,能從時代背景、深層内涵,結合時代、結合自我,從更廣闊的空間去閱讀,去思考欣賞,由對文章的直接感受,上升到了理性思考。由書中智慧悟出自己人生之智慧,加以總結歸納,融會貫通,在不同領域中提煉規律,深化遞進。由此可見,觸類旁通就是這個道理。

越是成功的人,越是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識的博大精深,越是渴求讀書。他們的閱曆、經驗已遠超常人,時間比我們更值錢,但書香的熏陶,書卷的滋養,讓他們把讀書作為人生的内在需求,因為他們深知,讀書意味着與古往今來最聰明的一群人對話。于是,他們從求知的規律中感悟讀書的境界,在真理不懈的追求中吸收時間淘洗後留下來的“人生精華”,進而提煉事物發展的規律,得到了思維的革新、意志的磨砺和人生價值的提升。“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他們在讀書中升華了思想,并運用到具體的實際生活中。日常閱讀時,我們也要從他們的閱讀經驗中汲取精華,化為己用。但前提是我們必須把書讀“通”,如是,才能達到“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的目的。

當然,讀書的境界也是因人而異的。隻有勤讀書、多讀書、多思考,才能不斷超越自己,才能達到境界的不斷提升,最終把書讀懂讀透讀通,讀的明白,達到“看透紙背”的效果,最終悟出傳道授業解惑的秘法。

◎本文原載于《文摘報》(作者徐保明),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