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汽車的研發對主動安全配置及自動駕駛技術越來越重視,無論是自主亦或者是合資,運用都較為廣泛,也是一種汽車駕駛的趨勢。而AEB(主動刹車功能)近年來也是頗受追捧,在歐美市場甚至還頒布了專門的法規強制新車标配。在國内市場,2018年開始,AEB也已經納入《C-NCAP管理規則(2018年版)》評級規程,占總評分的百分11,這也意味着新上市的車輛想要取得五星以上的評級,就必須配有AEB功能了。
有研究表明裝備AEB的車輛可以減少27%的事故發生率,這其中追尾的減少率為38%。還能明顯減少事故所帶來的傷亡。從數據看來,這一功能的運用無論對于駕乘者還是車企而言,都是一項值得肯定的安全輔助功能。但随着AEB的普及,因AEB誤觸發而導緻的交通事故及弊端也漸漸顯現出來,AEB到底是不是一把雙刃劍也值得我們考究!
簡而言之,AEB技術就像是你副駕駛上坐着的教練,在緊急情況下幫你踩住刹車。而且這個教練是可以一直處于警覺狀态,并不會像人類那樣疲勞或分心的。但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市面上大多車型的AEB卻是在車速低于80km/h才有用,有的要低于50km/h才會介入,這也讓AEB的應用場景得到了局限。
目前,所搭載的AEB技術大緻有四種。第一種是依靠77GHz毫米波雷達的最基礎的技術方案;第二種是依靠視覺方案,大部分隻可有效識别行人或車輛;第三種是視覺(包括單雙目和多目) 毫米波雷達,除有效識别行人和車輛外還可識别一些障礙物,但易觸發導緻頻繁急停;第四種是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包括近距離24GHz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以及環視攝像頭等。
雖然許多車輛搭載了較為先進的AEB系統,但就目前的AEB各種配套傳感器而言,都沒法保證百分百不出現相關問題,所以在安全考慮的情況下,工程師隻能選擇在盡可能慢的情況下讓AEB介入。就目前而言,缺乏綜合判斷能力、不夠人性化的AEB,存在的一些誤觸發等問題就在所難免了。
就有網友表示對AEB系統真是又愛又恨,一次在經過有地樁的入口,在減速謹慎通過的時候,由于接近地樁觸發了碰撞預警系統導緻急刹車。雖然沒有直接刹停,可是也讓這位車主吓得不行。同樣的一次情況,在經過拐彎處也是遇到地樁,減速慢行卻來了個急刹停,給油都不走,讓這位車主以為自己撞到了什麼,驚吓過後還是決定将碰撞預警系統關閉。
無獨有偶,有網友反映自己的特斯拉Model 3在狹窄的輔路上行駛的時候,可能将隔離帶誤識别為障礙物,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直接刹停,真是相當驚險。甚至還有網友爆料,特斯拉Model 3 AEB誤觸發并非個例,就有車主在高速行駛的情況下,由于 AEB緊急制動而導緻後方車輛追尾,造成了嚴重的交通事故。作為标榜智能化的特斯拉發生這樣的事情,也是讓人大跌眼鏡。
其實,對于AEB的安全問題也并非某款車的特例,是目前行業内普遍存在的問題。
業内人士分析針對AEB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就有業内人士認為可以針對觸發場景進行後續算法叠代,在彎道處或其他狹窄場景進行特殊處理,讓觸發刹車條件更為嚴苛,降低誤觸率;可限制AEB低速感知距離,當車速度低于一定值時,不觸發或觸發值更高,改善用戶使用體驗感;或結合轉向角度傳感器和車輛動力學,預測車輛行駛軌迹防止誤觸發,但目前做到全面感知還是較難實現的。
作為消費者而言,先進的科技運用當然會帶來許多便捷和好處,但是作為行駛在馬路上的交通工具而言,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對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盲目追捧新科技新技術,在使用之前先了解清楚利弊及使用情況,是很有必要的。對于諸多的先進的汽車安全裝置,駕駛人員自我集中注意力安全駕駛才是王道!
大家對于車輛搭載的先進科技配置有什麼使用體驗,也歡迎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