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年輕的時候一直沒有兒子,他的哥哥諸葛瑾便将自己的次子諸葛喬過繼給了諸葛亮。
諸葛喬到了蜀國之後,諸葛亮對他非常喜愛,對他管教很嚴,希望他能繼承自己的衣缽,并将他任命為驸馬都尉。
諸葛亮在漢中的時候,讓諸葛喬與與霍弋一起參贊軍務。還讓他與士兵們一起生活,負責督運糧草,可惜的是諸葛喬的身體并不好,在二十五歲的時候就去世了。
在公元227年,已經四十六歲的諸葛亮有了他的第一個兒子諸葛瞻,在諸葛瞻八歲的時候,諸葛亮曾給他的哥哥寫過一封信,在信中對諸葛瞻的評價是:“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然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通過後來諸葛瞻的成長來看,諸葛亮對自己兒子的評價和擔心還是很準确的。在諸葛亮去世之前給諸葛瞻寫了著名的《誡子書》
其中最為有名的兩句是“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
在諸葛瞻十七歲的時候,迎娶了蜀國的公主,同時被封為騎都尉。後來諸葛瞻又與輔國大将軍董厥共同執掌尚書台政務,統領國事。
但是面對當時宦官黃浩弄權,諸葛瞻并沒有出面制止,而是選擇了視而不見,反倒是姜維北伐失敗後,諸葛瞻認為姜維好戰無功,上表劉禅,剝奪了姜維的兵權。
在公元263年,魏國征西将軍鄧艾奇襲陰平,諸葛瞻帶領着張飛的孫子張遵前去抵抗,但他不聽随軍尚書郎黃崇的勸告,沒有迅速搶占有力地勢,緻使鄧艾的大軍長驅直入,打的諸葛瞻一路退收綿竹。
在拒絕了鄧艾的勸降之後,諸葛瞻帶領張遵等人與魏國大軍展開決戰,最後兩人戰死疆場。諸葛瞻的兒子諸葛尚聽到這個消息後,也決定以死報國,沖入魏軍戰死。
劉禅可以說無能貪玩,但是并不傻,也沒那麼不懂人情。諸葛亮生前死後,所受的禮敬都不低。當然,這也與他們之間的姻親關系有關,不過這個說來也是後事了。
公元261年,諸葛瞻任衛将軍,第二年,在綿竹與鄧艾交戰,悲憤地說“我于内不能除黃皓,于外不能除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還有什麼面目回去呢?“
對面也知道你國風大變,政局不穩,等着找機會呢。所以把諸葛亮去世的影響降到最低,才是最明智的選擇。總算是在關鍵時刻靠譜了一回,看來劉禅也不是那麼扶不起的阿鬥。
與此同時曹魏占據中原地大物博,兵多将廣如:司馬氏父子、鐘氏父子、無師自通的鄧艾。蜀漢曾經的盟友東吳也國勢衰敗,吳蜀聯盟形同虛設。
蜀漢此時與曹魏比處于絕對劣勢,跟諸葛亮的才能差遠了,無法跟北魏對抗,劉禅懦弱無能,不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選擇投降那是最好的選擇了。免得生靈塗炭,百姓遭殃。
最後頻繁的大赦天下也知道如何平衡朝局,綜上所述,劉禅是一個和我們許多人一樣有着正常情商智商的普通人,也能和我們一樣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各種知識。
整個國家如同失去主心骨,既無人無力繼續領兵北伐,甚至連抵抗力也少,後主是聰明的,聰明人裝傻真的不容易,何況稍有大意,身家以及随從性命難保,劉禅是明智的,向向學習。
使得魏國不得志的人意識到蜀漢是個可以容身的去處。接着,充實漢中人口并推行府兵制。最後,在曹魏發生動蕩之時,出兵奪取關中并守住如同戰國的秦國一樣,才有可能統一天下。
諸葛亮去世後,那蜀主劉禅是如何對待他的後代的?我們先說說劉禅。
劉禅自然不敢虧待諸葛亮的後代,并且下令讓專人每日伺侯黃月英,封諸葛瞻為益州牧,繼武鄉侯。但沒想到黃月英過度思念丈夫,幾個月後就去世了。
諸葛亮死了以後,劉禅讓諸葛瞻繼承了諸葛亮的爵位,還讓他做了自己的女婿,還一路晉升,管理國事,雖然劉禅對諸葛亮是有點不滿,但他還是善待了諸葛亮家人。
劉禅并沒有将自己對諸葛亮的不滿轉移到其家人身上,反而讓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繼承爵位,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劉禅對待諸葛亮的後代還是很好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