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美關系最接近事實的是

中美關系最接近事實的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16:26:11

中美關系最接近事實的是(有人歡呼有人質疑)1

摘要

海運倉内參

近半個世紀之前的曆史巨變,媒體如何記錄?

撰文/黃帥

45年前的今天,1972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衆國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正式簽訂。作為中美關系正常化中的重要時刻,這一節點無疑是艱難的一躍。從基辛格秘密訪華,到中美兩國正式建交,昔日的媒體報道如今已成為曆史的底稿,我們可以通過當時的媒體報道便可看出此過程之不易。

1972年2月28日《人民日報》報道了尼克松在中國的訪問,同時發布了兩國之間的聯合公報。

中美關系最接近事實的是(有人歡呼有人質疑)2

在聯合公報簽署前後,全世界的媒體也在聚焦這件大事。即使大家都意識到這是個大事件,但中美關系到底能否順利轉好,未來之路如何前行,其實沒有人能夠斷定。

當時,《華盛頓郵報》刊登了一幅頗有内涵的漫畫,以諷刺當時蘇聯、日本在試圖阻攔尼克松訪華。漫畫圖中門上的英文是“中國”,熊身上寫着“蘇聯”,持刀者身上寫着“日本”,尼克松像身旁的英文是:“小心點走,别觸犯人家”。

美國《華盛頓明星晚報》(後來改名《華盛頓明星報》)當時評論稱:關于中國的實際情況的新知識正在各方面給我們指導。人們要我們相信,我們過去的理解是多麼愚蠢。當然,人們要我們放棄根據這些理解制訂的政策和計劃,并且制訂新的政策和計劃。中國從來沒有對美國形成嚴重的威脅,這是毫無疑問的。

英國路透社稱:英國政府歡迎尼克松總統和中國領導人達成關于加強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聯系的協議。

與美國一些支持聲音不同,日本共同社“提醒”尼克松——可以預料,在尼克松總統回國後,美國國内的親國府勢力特别是執政黨共和黨内的保守派對尼克松一基辛格戰略的譴責将比以前更為激烈。因此,不少人擔心,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希望在今年秋天大選中再次當選總統的尼克松陣營的團結成為一種不利因素。

也有媒體指出:蘇聯報紙今天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的詳細摘要,并且說,公報中許多話是不明确的和含混的。

中美關系最接近事實的是(有人歡呼有人質疑)3

1972年“堅冰融化”後,中美關系轉入緩和,但正式建交時機還不成熟,但兩國關系正常化的曆史趨勢是無法改變的。1973年5月,美國政府在北京設立在華聯絡辦事處,而我國也在華盛頓設立類似的辦事處。其後,美國的領導人雖有變化,但他們都對中美關系正常化做出了推動作用。

1975年,美國總統福特訪華,再次确定美方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的意願。1977年,卡特總統上台後不久便重申了《上海公報》所達成的共識。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間的《中美建交公報》發表。《中美建交公報》全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衆國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于1979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立正式的大使級外交關系。美國在該公報中首次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保留與台灣的非官方往來。

中美關系最接近事實的是(有人歡呼有人質疑)4

《時代》雜志将尼克松訪華當作封面

在中文版的原文中,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一立場;而在英文版中,對應的一詞為“recognize”。兩個國家也重申了反對任何國家在亞洲建立霸權的共識。雙方都在中英文版本上簽了字。

其中明确指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衆國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認并建立外交關系。

美利堅合衆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内,美國人民将同台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衆國重申上海公報中雙方一緻同意的各項原則,并再次強調:

——雙方都希望減少國際軍事沖突的危險。

——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準備代表任何第三方進行談判,也不準備同對方達成針對其他國家的協議或諒解。

——美利堅合衆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雙方認為,中美關系正常化不僅符合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亞洲和世界的和平事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衆國将于一九七九年三月一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館。

1978年12月17日,《人民日報》 在頭版刊發中美建交的聯合公報。為慶祝中美關系正常化,人民日報還特别發行了100萬份套紅“号外”。

中美關系最接近事實的是(有人歡呼有人質疑)5

一般來說,隻有發生特别重大的新聞事件時,黨報才會刊發“号外”,一則是為了凸顯對該事件的重視與強調,再者是為了以最快的速度向全世界發布重磅信息。很顯然,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對當時的中國與世界都是一件足以載入史冊的大事件。

在12月17日的《人民日報》頭版上,有社論稱其為《曆史性的大事》,其中講到:當前,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着向四個現代化進軍的偉大的新長征。我們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現在國際形勢對我們更為有利。中國人民将進一步加強同各國人民的團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而進行不懈的鬥争。

次日(1978年12月18日),《參考消息》頭版集中刊登了外國媒體(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等)對中美建交的評論,其中特别提到:這是“中國對外政策取得的巨大成功”。

中美關系最接近事實的是(有人歡呼有人質疑)6

到了1979年1月1日,曆史掀開了新的一頁。當日《人民日報》以頭版專欄的位置,發布了《華總理緻電卡特總統:熱烈祝賀中美建交》,其中提到:中美建交是兩國關系中的曆史性事件。它不僅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将對國際形勢産生有利的影響。

到了這個時候,有關質疑中美關系正常化的聲音越來越少,更多人将目光注意到如何共建中美關系的話題上來,中美建交的曆史轉向激蕩着人們對未來的熱情與雄心。

如想閱讀更多評論,請訂閱微信号“中青評論”(cydplb)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