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王賽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王賽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8-16 12:29:58

堅持創造性轉化 推動創新性發展

——淺談鄉村振興戰略下安溪鐵觀音

茶文化系統動态保護與活化利用

中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農耕文化光輝燦爛,在數千年的繁衍生息、生産實踐中,創造了種類繁多、特色明顯、經濟與生态價值高度統一的農業文化系統。農業文化遺産是活态的農業文化系統、傳統農耕文明的載體,其蘊含的“天、地、人”綠色協調發展理念,對當下生态文明建設、推進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極具鮮明的時代價值。

安溪是世界名茶鐵觀音發源地、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在千百年的薪火相傳、繁複積澱中,安溪鐵觀音憑藉珍稀的茶樹良種、獨創的短穗扡插法、科學的栽培管護、精湛的半發酵技藝、多樣的茶園生态圈等,融合衍生形成了完整齊全、獨樹一幟的茶文化系統。2014年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以來,安溪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切實保護好優秀農耕文化遺産,推動優秀農耕文化遺産合理适度利用”要求,因應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堅持“四心”、推廣“四化”,以保護、活化與利用為主線,推動茶文化系統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與保護生态、脫貧攻堅、全域旅遊等交融互進,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環,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文化因子、奠定了産業基礎,也為農業文化遺産支撐鄉村振興提供了借鑒參考。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王賽(走進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1

緻力赓續傳統,彰顯生态價值

安溪“八山一水一分田”,在3057平方公裡縣域中,千米高山近3000座,山巒疊翠、岩峰林立、雲霧缭繞,形成了梯田式茶園的獨特風貌,也孕育了“高山雲霧出好茶”的生态觀。長期以來,安溪認真踐行“兩山論”,從縣域大生态、茶山小生态、土壤微生物、綠色生産技術推廣四個維度入手,在福建率先全面推行“山長制”、開展名茶山評選,對茶葉主産區、核心區實施最嚴格的生态保護,持續高強度造林綠化、退茶還耕還林,為茶業發展上好生态底色;采用茶樹留高、梯壁留草、套種綠肥、茶林相間等複合生态種植模式,讓山、水、林、茶、草和諧共生;推廣“有機肥 配方肥”“茶 沼 畜”“水肥一體化”等模式,實施生态修複、農藝改良、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治,提高茶園生态系統穩定性和茶葉品質;在全國率先推行農資歸口經營管理、建立農資監管與物流追蹤平台、農資購買卡制度,實行“一品一碼”,構建從茶園到茶杯的全程質量可追溯體系,茶葉出口連續13年通過輸入國官方檢測,獲評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

緻力全球傳播,彰顯品牌價值

安溪茶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亮麗元素,早在宋元時期就通過泉州港銷往世界各地、香飄五洲四海。近年來,安溪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堅持“放眼國際、兼納百茶”方向,舉辦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工作交流會、故宮“香茗共享·匠心傳承”茶文化傳播、國際無我茶會等茶事活動,編輯出版《安溪鐵觀音:一棵偉大植物的傳奇》等書籍,創作推出《飄香》《絲海茶印》等茶歌茶舞,拍攝制作《天涯芬芳》《尋茶》等影視作品,全方位、立體式呈現安溪鐵觀音的獨有魅力、文化内涵;積極打造“海上新茶路”,借助茶酒對話、安溪鐵觀音歐洲營銷中心等平台深化全球巡回推介,安溪鐵觀音入選“中歐100 100”地理标志産品互認互保産品清單、“民族品牌工程”,成為廈門金磚會晤等重大外交活動茶叙用茶,連續4年名列中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榮膺百年世博中國名茶金獎、外商最熟悉最喜愛的中國農産品品牌等殊榮,成為世界上中國茶的代表符号。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王賽(走進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2

緻力技藝傳衍,彰顯精神價值

安溪鐵觀音是“天、地、人、種”的完美結合,其制作曆經三大階段、十道工序,被譽為最高超、最精湛、最獨特的制茶技藝,茶葉煉骨涅盤、揉撚成香,形成“觀音韻”“蘭花香”的高雅品質,印證了根脈傳承的匠心精神。這幾年,安溪堅持茶業發展、人才為本,每年舉辦一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百萬重獎制茶大師、傳承弘揚傳統技藝,支持鼓勵建設大師名匠工作室、非遺文化傳習所、制作技術研究會等,建立全鍊條“傳幫帶”機制;創辦國家茶葉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全國唯一綜合性茶業公辦本科院校——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培養應用型、複合型茶業人才,為茶業發展儲備人才和技術;常态化開展“茶業萬人培訓”,推動技藝世代相襲、人才生生不息、産業永續發展。

緻力産業傳導,彰顯經濟價值

茶業是安溪最大的民生支柱産業,一直以來,安溪堅持走茶業富民強縣之路,創下縣級茶園面積、年茶葉總産量、涉茶總産值、從業人員、受益人口、農民人均收入茶葉占比等多項全國第一,推動茶産業持續領跑全國百茶,實現從全省最大國定貧困縣到全國百強縣的華麗轉身,綜合實力晉升至全國百強第60位、投資潛力第21位。特别是近年來,安溪緊緊圍繞加快茶業“二次騰飛”目标,秉承“跳出茶葉做大茶産業”理念,着力做好“茶業 ”文章、發展“茶莊園 ”經濟、拓展“互聯網 ”市場,開發袋泡茶、茶粉、茶含片、茶菌飲料、茶挂面、茶酒等茶産品,壯大茶包裝、茶機械、茶配套,培育文化創意、休閑旅遊、設施農業、生物科技、健康養老等新興業态,全力延伸産業鍊條、拓寬産業空間、壯大産業集群,推動一二三産聯動融合,形成“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成為現代茶業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樣闆。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是祖先留給安溪的寶貴财富。安溪将以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為契機,加強鐵觀音種質資源與生态景觀保護,建立健全制茶技藝和茶文化傳承機制,像珍惜眼睛、珍惜生命那樣保護、活化、利用好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為弘揚振興中華茶文化、推動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作者系福建省安溪縣委書記 高向榮)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王賽(走進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3

△4月20日,谷雨時節,安溪縣在雲嶺茶莊園舉辦“茶者匠心,國飲飄香”2019安溪開茶節暨第三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啟動儀式,12座名茶山同時開茶,開啟一年茶豐收。快闆說茶、茶舞表演、書香傳藝、茶歌對唱、祭拜茶山、喊山開茶、技藝展示……這是安溪縣首次大規模喊山開茶感謝大自然的饋贈。圖為活動現場富有安溪特色的閩南語現場快闆說茶表演。(本資料圖由安溪縣農業區劃辦提供)

千年鐵觀音香飄五洲秘笈

福建安溪,居山近海,生态環境優越,安溪産茶始于唐朝,發展于清朝,興盛于當代,代代傳承。悠久的發展曆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獨特的生态景觀,融合形成了完整齊全、特色鮮明的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

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内核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是以傳統鐵觀音品種選育、栽培、病蟲害防治、茶園生态系統管理、茶葉采制工藝和茶的相關文化為核心要素的複合農業系統。該系統對于當地人民具有不可替代的生計支持功能,同時具有維護當地農業及相關物種生物多樣性,保持水土、涵養水源、促進養分循環、調節小氣候等生态系統服務功能,是自古以來安溪人利用和改造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茶文化系統。

在浩瀚的茶故鄉中,安溪無疑是幸運的:年平均氣溫16℃-21℃,年降雨量1800毫米,相對濕度80%以上;千米以上的高山近3000座;紅壤或沙質紅壤,微酸性,PH值4.5-6.5等唯一、不可複制的條件,使得安溪鐵觀音一出生就身披光環,赢在了起跑線上。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王賽(走進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4

三大曆史性貢獻

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神奇茶樹。安溪境内峰巒疊翠、甘泉潺流、雲霧缭繞、溫和濕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很适宜鐵觀音生長。“好山好水出好茶。”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鄭國建對媒體發布:安溪鐵觀音所含茶多酚、氨基酸、維生素等高于其他茶類,含30餘種無機礦質元素、70餘種香氣物質。

擁有豐富的茶樹品種及相關物種資源。栽培品種100多個,1985年首批認定的30個國家級茶樹良種中,安溪就占了6個;陸生野生動物24目68科258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5種;維管植物種類達152科497屬940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植物3種。

曬青、涼青、搖青、殺青、揉撚、初烘、包揉、複烘、複包揉、烘幹……經過300年的傳承,在安溪茶農長期制茶實踐的積累和優化下,每一泡安溪鐵觀音曆經十道傳統工序,三十六小時連續制作,造就了安溪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的嚴謹和精妙,也使安溪鐵觀音具備綠茶的鮮爽、紅茶的甘醇、花果的芬芳,而魅力獨具。

安溪被公認為茶業界作出三大曆史性貢獻。一是明朝成化年間,發明創制了“半發酵”烏龍茶制作技藝;二是在清朝雍正年間發現了安溪鐵觀音這一珍稀茶樹品種;三是發明了“短穗扡插”茶樹無性繁殖技術。

獨特的茶文化習俗

千百年來,茶已滲透到茶鄉人民的生産生活中。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因悠久茶文化曆史而形成獨特的鬥茶、敬茶、茶藝等茶文化習俗、禮俗。以茶待客、以茶為禮,形成“安溪人真好客,入門就泡茶”“未講天下事,先品觀音茶”的獨特的安溪茶禮文化。茶農在長期的生産過程中,相互交流、切磋、比試各自的制茶技藝,形成獨特的民間技藝切磋形式——鬥茶。

在國家級非遺烏龍茶(鐵觀音)制作技藝傳承人魏月德看來,安溪最精彩的茶俗當屬“茶王賽”,與茶葉一起繁衍生息,經久不衰。每逢春秋茶葉上市高峰期,茶農們攜帶各自制作的上好茶葉聚在一起,由茶師主持,從“形、色、香、韻”諸方面細細品評,評選後還舉行茶藝表演、茶王拍賣會及“踩街”活動。

為傳遞“純、雅、禮、和”的茶道精神,1994年安溪鐵觀音茶文化藝術團成立,創編了一整套具有安溪茶鄉風格、融傳統茶道和現代精神于一體的“安溪茶藝”節目。25年來茶藝團應邀到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傳播安溪鐵觀音茶文化,茶藝表演也成為“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的精妙。

從輸出茶葉的傳統做法升級到輸出茶文化,這是安溪鐵觀音深化傳播内涵的新興氣象。從茶瓷之路到東西方茶酒對話,千百年來,安溪以茶為媒,持續溝通中西。

(作者:吳順情 林清鍛)

安溪茶學院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王賽(走進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5

△2012年5月,安溪縣發動社會捐資7億元,建成了全國唯一涉茶全産業鍊本科院校——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為安溪以及全國茶産業培養複合型、應用型專業人才,目前學院在校本科、碩士、博士生人數近4000人。圖為安溪茶學院全景。劉伯怡 攝

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成為鄉村振興動力源泉

安溪是農業農村部、财政部首批聯合認定的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2019年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預備名單。

龐大的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在2014年成功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以來,安溪縣攜手茶業龍頭下足功夫,在保護傳承的同時安溪鐵觀音這個農業文化遺産的品牌效應日益顯現,帶動了全縣農民增收,推動了安溪鄉村振興發展。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王賽(走進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6

保護利用文化遺産打響品牌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王賽(走進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6

——連續4年蟬聯全國茶葉品牌價值第一

漫山遍野的茶樹郁郁蔥蔥,茶樹上挂着蜘蛛網,蜘蛛等昆蟲從綠葉上爬過;桂花、紅豆杉、棕等綠化樹漸成規模,茶樹行間長草,還種植有黃花菜等。行走在安溪縣雲嶺茶莊園裡,茶與樹相間而生,甚至分不清楚哪棵是茶、哪棵是樹。

安溪縣着眼于茶産業的永續發展,護好生态,積極構築品牌價值“防火牆”。從“縣域大生态-茶山小生态-土壤微生态”三個層面立體推進,建成高标準生态茶園35萬畝,為茶葉上好生态底色;持續推進茶山生态修複工程,因地制宜還林、還果、還蔬;探索對茶山茶園進行評價分級,評選首批12座名茶山,彰顯高端産區(茶山)價值。生态的改善為品牌價值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安溪茶,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符号。随着“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安溪縣積極對接,主動參與,以茶為媒,緻力構築國際“茶香通道”,産品互銷、文化交流、活動聯辦等深度和廣度日漸提升;借助閩茶海絲行、歐洲營銷中心、茶學社、茶酒對話等平台載體,加快國際化步伐,不斷打造國際品牌,以國禮茶、國賓茶身份驚豔國際政要舞台,香飄大國外交。安溪鐵觀音已在歐盟、俄羅斯、日本等46個國家和地區完成國際商标注冊,成功入選“中歐100 100”地理标志産品互認互保産品清單,華祥苑、八馬等品牌茶企頻頻亮相國際舞台,成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等一系列重大外交、經貿活動的茶叙用茶。

在一杯茶湯裡,中國和世界的距離更近了。安溪鐵觀音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并最終登上中國茶葉類品牌價值榜首。目前安溪茶園面積60萬畝,茶葉總産量6.5萬噸,涉茶總産值175億元,連續10年位居全國重點産茶縣第一位,安溪鐵觀音連續4年蟬聯全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入選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王賽(走進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8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王賽(走進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9

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王賽(走進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9

——22座茶莊園年旅遊收入12億元

“莊園裡可以采茶,體驗茶葉制作過程,還可以看茶定制專屬茶品,真是太好了。”來自廈門的陳先生每年都會攜家帶口到位于安溪縣龍涓鄉的華祥苑茶莊園休閑度假,每次來都感覺不虛此行。山、水、茶、林、園一體化,移步皆景,處處诠釋着人與自然和諧之道。

近年來,安溪以茶莊園為基本形态推進遺産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在全國最早探索茶莊園業态,引進葡萄酒莊園經營模式,發展集生産、加工、休閑、旅遊和文化展示等于一體的茶業綜合體新業态,推動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目前全縣已初步建成雲嶺、華祥苑、高建發等各具特色的茶莊園22座,可以深度體驗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魅力,每年吸引100多萬“鐵粉”到安溪體驗鐵觀音文化,旅遊收入12億元。

應休閑農業蓬勃發展大勢,安溪縣以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為支撐,以農業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為主線,推進農業文化遺産可持續經營,創新莊園化管理模式,有力推動了休閑農業快速發展,奠定了鄉村振興的産業基礎。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王賽(走進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11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王賽(走進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6

建立傳承人制度和合作共同體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王賽(走進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6

——農民純收入56%來自于茶産業

在保護利用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中,安溪着力健全鐵觀音大師“傳幫帶”機制。從2017年開始,每年舉辦安溪鐵觀音大師賽,以百萬之資重獎匠心,評選出2名“安溪鐵觀音大師”和8名“安溪鐵觀音名匠”,成立安溪鐵觀音大師工作室和非遺傳習所,通過名師帶高徒,傳承鐵觀音制作技藝,壯大茶産業領軍人才。

“目前已經舉辦三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培養選拔出6名安溪鐵觀音大師、20名安溪鐵觀音名匠、近140名優秀制茶能手。”安溪縣茶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青洲說,建立鐵觀音大師工作室管理制度、鐵觀音大師帶徒制度,不僅傳授安溪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更是對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的傳承和延續。

與此同時積極打造“龍頭企業 合作社 基地 茶農(家庭農場)”的産地合作共同體,提升質量安全和組織化水平。該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志明告訴記者,目前全縣茶莊園22個管控茶園28萬畝,占全縣茶園面積的47%,帶動全縣58%農戶加入合作社形成聯結機制,帶動13.8萬農戶增收緻富。

位于該縣桃舟鄉的添壽福地茶文化莊園集生産、加工、深加工、客商定制、休閑旅遊等于一體,帶動周邊2100多戶農民建設綠色食品标準茶園萬畝,從業農民每人平均年收入達3萬元。“自家的茶園成了合作社、茶莊園建設的一部分,收入年年增加,再也不用擔心茶園不懂管理、制茶技術不好,真是太好了。”當地茶農高興得合不攏嘴。

在保護鐵觀音茶文化的同時,安溪茶産業得以快速崛起發展,安溪縣從福建省最大的國定貧困縣一躍而入全國百強縣第60位,成為我國依靠産業發展實現脫貧緻富、鄉村振興的典型。全縣120萬人口中有80%的人從事跟茶有關的工作,農民純收入56%來自于茶産業。

來源:微信公衆号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

0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