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是繼孔子之後偉大的曆史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曆史著作,也是偉大的傳記文學作品,同樣是一部百科全書,曆代受到人們的重視與喜愛。
史記現存最早的三家注刻本,黃善夫刻本,國圖藏
人們喜歡讀《史記》,但是往往不知道如何有效地閱讀,是無法領略到這部偉大作品的令人震撼的偉大力量。在這裡,我在總結前人的讀書經驗和個人的閱讀《史記》的體驗上,抛磚引玉,不揣冒昧,介紹一下《史記》的閱讀法。
梁啟超關于《史記》閱讀法梁啟超在《史記旨趣價值及讀法》一文中,認為《史記》有兩種讀法:一種是常識的讀法,一種是專究的讀法。前者是大多數人的讀法,後者是研究者的讀法。
梁啟超認為這兩種讀法都需要做準備工作,就是先讀《太史公自序》和《漢書・司馬遷傳》,從而了解司馬遷的生平。然後再去閱讀《史通》《隋書・經籍志》及《四庫目錄提要》中記述的《史記》之部分,從而了解這本書在史學史上價值。
商務印書館百衲本史記,用日本藏本與商務藏本拼接
客觀來說,梁啟超這個準備工作對對文史愛好者還是比較難,除了《太史公自序》和《漢書・司馬遷傳》之外,像《史通》《四庫目錄提要》等書一來難讀,二來毫無基礎的前提下來也很難對上述的介紹有多少直觀的印象。
在具體的章節上,梁啟超建議初學者不必看表、志以及部分世家、列傳,大概可以去掉三分之一的内容。
《史記》的入門必讀書梁啟超的方法是對的,就是讀《史記》之前要了解司馬遷和《史記》的概況。這裡,我推薦三本書:
第一本是季鎮淮的《司馬遷》,這是一本寫于1955年的小書,後來收入《大家小書》之中,再版多次,詳細的介紹了司馬遷的生平和《史記》的價值。
第二本是張大可的《司馬遷評傳》,這是南京大學老校長匡亞明主編的《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中的一種,比季準懷的書詳細而且内容豐富,可以稱之為季鎮淮的升級加強版。
第三本是李長之的《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也是《大家小書》的一種,這本書不僅僅論述了司馬遷的品格和文章的風骨,文筆的奔騰澎湃之純淨而沉着,讀起來滿口餘香。
韓兆琦作為著名的《史記》研究專家,有多本關于《史記》的書籍,比如《史記通論》《史記講座》,選擇一本就可以!
中學生的《史記》閱讀法朱自清認為中學生應該讀《史記》,但是要讀選本。葉聖陶認為《史記》其實是一本文學書,中學生就應該當做傳記文學來讀,中學生讀《史記》一來是培養古文閱讀能力,為參加高考做準備,同時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能力。
中學生讀《史記》關鍵是兩點,首先是選擇一個很好的注本,這裡我推薦王伯祥的《史記選》,這是公認的《史記》最好的選本。最大的特點就是注釋豐富,逐詞逐句的詳細注釋解釋,一句一句的串講,僅僅《項羽本紀》注釋就有622條,可以很好的提高閱讀水平和古典文化知識。韓兆琦的《史記選注集評》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一次普及性轉化,注釋詳盡,也很适合中學生閱讀。
此外,中學生讀《史記》還是要背誦的,《史記》的很多篇章,必須要能夠熟讀成誦。
一般的《史記》閱讀法我查看了很多名家對《史記》的閱讀方法,老實說,并不适合普通人,即便是入門讀法,其難度與文獻學專業的本科生乃至研究生相仿,我這裡總結一個适合文史愛好者閱讀《史記》的方法。
第一、準備工作:1、選擇版本,建議采用中華書局的簡體橫排版本,一來版本是最權威的,簡體橫排适合衆人閱讀,這是包括三家注的版本。如果買不到,那就選擇豎排繁體字版,不過要求較高。如果繁體字認識不全的,可以選擇上海古籍出版社、嶽麓書社的簡體字版。
讀古籍,首選大出版社簡體字版!
2、閱讀季鎮淮的《司馬遷》,了解司馬遷的經曆和《史記》的章節、組成,以求對《史記》有個整體的了解。
國外研究史記最權威的書籍
3、準備工具書:譚其骧的《中國曆史地圖冊》(地圖出版社)第一、二冊用來查地名;萬國鼎的《中國曆史紀年表》(中華書局2018)用來查年代;倉修良的《史記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用來查找詞語、人名、地名、民族、職官、著作、天文、曆算、音樂、動植物名以及器物典制。吳樹平的《史記人名索引》(中華書局1982)用來查人名。這些書都有電子版,下載到手機、平闆或者電腦上,在讀書的時候随手查閱!
讀書,一定要随時查找工具書!
第二、讀書順序1、《史記》最大的特點就是一件事,一個人可以在不同卷數中出現,所以讀《史記》一定要使用互相參考閱讀法。
2、閱讀的順序分别是《世家》《列傳》《本紀》《志》,《表》可讀可不讀。
3、本書參照閱讀方法:以卷31《吳太伯世家》閱讀為例,第一段原文如下:
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曆之兄也。季曆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發,示不可用,以避季曆。季曆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太伯之奔荊蠻,自号句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餘家,立為吳太伯。
在具體的閱讀過程,随時查找工具書。
然後根據人名索引,查找全書中關于太伯事迹的篇章,吳太伯的事迹散見全書各處。卷4《周本紀》、卷13《三代世表》、卷39《晉世家》、卷61《伯夷列傳》、卷63《老子韓非列傳》、卷130《太史公自序》都提到了太伯的事迹。
查找完了全書,就大緻對太伯的事迹有了極為清晰的了解。
不要小看這個互相參考的閱讀法,一般學者都不會這麼閱讀,這的确是閱讀《史記》最至高無上的閱讀法。
4、與他書參考閱讀法:
在與《史記》内部閱讀完之後,繼續參考相關史書的記載,比如《漢書》關于漢武帝之前的傳記都是參考《史記》寫的,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史記》《漢書》同一章節可以參考閱讀。另外,《史記》可以和《資治通鑒》《左傳》《國語》《戰國策》等書參考閱讀。
上面的閱讀方法雖然繁瑣麻煩,但是卻是可以真正讀懂《史記》的方法,有些人自以為讀過《史記》,但是你問他具體的章節他答不上來,這種走馬觀花的方法是讀不好這本偉大的巨著。
附錄:《史記研究集成》是著名史記研究者張大可、安平秋等人編纂的研究成果合集,可以作為《史記》研究參考,也可以作為工具書使用
1、 張大可,安平秋,俞樟華主編;張大可著.史記研究集成 第1卷 司馬遷評傳[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
2、 張大可,安平秋,俞樟華主編;安平秋等著.史記研究集成 第2卷 史記通論[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
3、 張大可,安平秋,俞樟華主編;韓兆琦,張大可,宋嗣廉著.史記研究集成 第3卷 史記題評與詠史記人物詩[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
4、 張大可,安平秋,俞樟華主編;張大可,梁建邦著.史記研究集成 第4卷 史記論贊與世情研究[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
5、 張大可,安平秋,俞樟華主編;張大可輯釋.史記研究集成 第5卷 史記精言妙語[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
6、 張大可,安平秋,俞樟華主編;楊燕起,陳可青,賴長揚彙輯.史記研究集成 第6卷 史記集評[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
7、 張大可,安平秋,俞樟華主編;王明信,可永雪著.史記研究集成 第7卷 史記人物與事件[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
8、 張大可,安平秋,俞樟華主編;閻崇東著.史記研究集成 第8卷 史記史學研究[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
9、 張大可,安平秋,俞樟華主編;王明信,俞樟華著.史記研究集成 第10卷 史記文學研究[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
10、 張大可,安平秋,俞樟華主編;王明信,俞樟華著.史記研究集成 第10卷 司馬遷思想研究[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
11、 張大可,安平秋,俞樟華主編;張大可,趙生群等著.史記研究集成 第11卷 史記文獻與編纂學研究[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
12、 張大可,安平秋,俞樟華主編;張玉春,應三玉著.史記研究集成 第12卷 史記版本及三家注研究[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
13、 張大可,安平秋,俞樟華主編;張新科,俞樟華等著.史記研究集成 第13卷 史記研究史及史記研究家[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
14、 張大可,安平秋,俞樟華主編;俞樟華,鄧瑞全(卷)主編.史記研究集成 第14卷 史記論著提要與論文索引[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