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塔裡木大學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1958年10月,為了适應國家屯墾戍邊事業和開發塔裡木墾區對各類人才的需要而創辦。學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本科院校,200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塔裡木大學,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2017年成為“教育部創新創業示範高校”,2018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19年進入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原為農業部直屬高校,現隸屬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為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學校在教育部和兵團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農為優勢,以生命科學為特色,農、理、工、文、管、法、經、教育、藝術、曆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校園占地面積2613畝,校舍建築面積63萬平方米。面向全國31個省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學生17159人,有12個學院,61個本科專業。
教學建設
學校現有4個自治區重點學科(生物學、園藝學、作物學、獸醫學),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生物學),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作物學、園藝學、生物學、農業工程、畜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工程與技術、農林經濟管理),5個專業學位碩士點(農業、獸醫、新聞與傳播、教育、工程),2個國家級教學示範中心/基地(國家級動物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生物學理科基地—塔裡木大學合作基地),2個省部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動物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園藝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基地(兵團級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示範基地、兵團大學生工科創新實驗室),2個國家級科研平台(塔裡木盆地生物資源保護利用兵團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南疆特色果樹高效優質栽培與深加工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人文社科基地(兵團塔裡木畜牧科技重點實驗室、南疆特色農産品深加工兵團重點實驗室、塔裡木盆地生态系統保護與生物資源利用國際合作基地、現代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非傳統安全與邊疆民族發展研究院、西域文化研究院),3個省級(工程)實驗室(南疆特色果樹生産工程實驗室、新疆兵團南疆化工資源利用工程實驗室、新疆兵團塔裡木動物疫病診斷與防控工程實驗室),3個農業部試驗站(農業部西北區域農業微生物資源利用科學觀測試驗站、農業部阿拉爾作物有害生物科學觀測試驗站、農業部農産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試驗站)。
人才培養
學校秉承紅色傳統,不忘初心,以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的應用型人才為曆史責任。建校以來,培養輸送了近7萬名畢業生,就業率連續10年排在自治區高校前列,畢業生中85%紮根新疆,68.5%植根南疆,52%内地生源留疆工作。他們為新疆特别是南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維穩戍邊等作出了突出貢獻。用人單位普遍評價塔大畢業生具有政治可靠、吃苦耐勞、實踐能力強的優良品質,在“穩疆興疆、富民固邊”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已成為新疆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南疆幹部的搖籃。
學術交流
學校加強與國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和學術交流。2010年教育部啟動團隊式對口支援工作,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東華大學團隊式對口支援學校取得顯著實效,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東北農業大學、蘭州大學、武漢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高校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與中國農科院“十一所一院”建立了全方位實質性合作關系。與20餘所國(境)外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與新疆各地州、縣和兵團各師、農牧團場緊密聯系,走産、學、研相結合的道路,積極開展科技服務扶貧,“百名科技特派員、千名學生下基層”團隊和20多個科技服務專家團隊常年活躍在南疆基層,為農牧民脫貧增收發揮了特殊作用。每年組織“萬名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長期為南疆中小學教師和基層幹部開展雙語培訓。
招生計劃
2020年度在湘招生計劃數暫未公布,可參考2019年我校在湘招生計劃人數:
參考:近四年湖南錄取分數線
部分專業介紹
植物科學學院
農學
培養目标:具有農業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與農業科學及農業生産相關領域和部門進行專業研究與設計、技術開發與推廣、經營與管理等,能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基礎紮實、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級實用型人才。
就業方向:在與農業科學相關的領域和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推廣;在農業生産部門與企業從事經營與管理工作;在農業教育領域從事專業教育、知識傳播;進行農業生産、規劃設計與管理等工作。
主要課程:植物學、基礎生物化學、遺傳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田間試驗與統計方法、農業昆蟲學、植物病理學、作物栽培學、耕作學、作物育種學、種子生産學等。
動物科學學院
動物醫學
培養目标:具有動物醫學專業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解決生産實際問題能力,具有初步科研能力,具有執業獸醫師潛質,能夠勝任畜牧獸醫相關領域工作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
就業方向:在動物生産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動物防疫與檢疫相關企事業單位,畜牧、獸醫等相關部門工作;能夠勝任獸藥生産、疫苗研制、動物保健與護理等工作。
主要課程:動物解剖學、動物組織胚胎學、動物生物化學、動物生理學、獸醫藥理學、獸醫病理學、獸醫微生物學、獸醫免疫學、獸醫傳染病學、獸醫寄生蟲學、獸醫臨床診斷學、獸醫内科學、獸醫外科學、獸醫外科手術學、獸醫産科學、中獸醫學。
生命科學學院
應用化學
培養目标:具有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較強實驗技能,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石油、化工、制藥、食品、輕工、材料、環保等行業從事生産、質量檢驗、新産品應用及開發等領域工作,能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基礎紮實、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業精神與創新能力的人才。
就業方向:在與化學有關的領域和部門從事科研,技術開發與推廣;能在化工、石油、冶金、能源、制藥、食品、輕工、材料、環保等行業從事經營與管理工作;也可在相關化學領域的投資、保險、海關、商檢、貿易、信息等服務工作。
主要課程: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基礎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儀器分析、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學、有機合成、天然産物化學、化學信息學、精細化學品化學、生物化學等。
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
農業水利工程
培養目标:具有基本的工程應用素養,掌握“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基本知識、理論和方法,獲得專業技能訓練,能在農業水利、水利水電、水土資源保護等部門從事水利工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及工程應用和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适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立足南疆、面向兵團、服務新疆、政治可靠、專業過硬,具有一定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具備較強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應用性人才。
就業方向:在政府機構、農業水利、水電工程、水土保持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水利工程規劃、勘測、設計、施工和管理以及農業水土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等工作。
主要課程:水力學,土力學,水利工程制圖,工程測量,工程水文及水利計算,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鋼筋混凝土結構,灌溉排水工程學,水工建築物,水利工程施工與管理,水泵與水泵站等。
機械電氣化工程學院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培養目标:具有機械制圖識别、設計及繪制能力,并具備機械零件設計、計算、校核、選型及加工等基本能力;具有農業機械使用、保養、維修及管理的實踐能力;具備農業機械設計文本制作及方案介紹能力;具有農業機械裝置方案設計及制作的初步能力。
就業方向:在農機(機械)設計、機械化生産管理及服務部門從事農機(機械)及相關裝備性能設計、農業機械化規劃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營銷與服務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課程: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設計、機械原理、現代測試技術、拖拉機汽車學、農業機械學、機械工程材料、液壓與氣壓傳動。
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培養目标:具有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工程能力與素養,能夠從事信息管理系統開發與維護、網絡工程設計與實施、農業信息化建設、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等工作,了解國内外計算機學科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與發展動态,适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立足南疆、面向兵團、服務新疆,政治可靠、專業過硬,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具備較強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應用性人才。
就業方向:在政府部門、公共安全、金融機構、通信企業和各種企事業單位從事信息系統設計、開發、運行及維護工作;可從事信息技術教育與培訓工作;可在IT企業、研究部門,從事軟件設計、開發與系統維護工作;可在農業部門從事農業信息化與智能化、大數據分析方面的工作;可從事電子商務應用推廣工作。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工)、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工)、離散數學(計)、計算機組成原理、、單片機原理與外圍電路設計、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系統概論、軟件工程、嵌入式系統開發技術、計算機網絡、計算機圖形學、編譯原理等。
經濟與管理學院
農林經濟管理
培養目标:具有經濟學、管理學基礎理論和農業經濟管理知識,了解和熟悉中國“三農”問題,具備調查研究與解決農業經濟管理問題的綜合能力,适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立足南疆、面向兵團、服務新疆、政治可靠、專業過硬,具有一定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具備較強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能在各級政府部門、教育科研單位和各類農業企業從事經營管理、教學和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複合型、應用性人才。
就業方向:在各級政府部門、各類企業、教育科研單位從事政策研究、經營管理、市場營銷、金融财會等方面工作。各級政府部門、各類企業、教育科研單位從事政策研究、經營管理、市場營銷、金融财會等方面工作。
主要課程:農業經濟學、農業技術經濟學、農業企業經營管理學、農業政策學、金融學、計量經濟學、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等。
人文學院
漢語言
培養目标: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和語言文化素養,掌握漢語言專業的基本知識、理論和方法,接受系統的漢語言知識、漢語寫作技能及語言翻譯技巧等方面的訓練,具有較好的漢語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具備較強的運用語言學理論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适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政治可靠、專業過硬,能夠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特别是文化、教育等領域從事與漢語言文字相關的工作,具有較強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應用性雙語人才。
就業方向:在企事業單位從事公關、文秘等工作。從事翻譯工作。從事漢語教學工作。從事播音、文字編輯及記者等工作。在旅遊業從事相關工作。
主要課程:基礎漢語、漢語閱讀、漢語聽力、中級漢語、中級漢語閱讀、中級漢語聽說、高級漢語、高級漢語閱讀、高級漢語聽說、現代漢語·語音、現代漢語·文字詞彙、現代漢語·語法、古代漢語基礎知識、寫作基礎、應用文寫作、維漢語言對比、翻譯理論與實踐、中學漢語教學法、心理學、教育學、書法、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外國文學作品選讀等。
曆史與哲學學院
曆史學
培養目标:具有曆史學科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并掌握文化産業理論和方法進行文化項目的運作、經營和管理,接受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适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立足南疆、服務邊疆、面向中西南亞、政治可靠、專業過硬,具有一定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具備較強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能勝任曆史學教學與研究的師範類人才,以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和地方政府部門從事文化服務與管理等實際工作的高級複合型、應用性人才。
就業方向:在中小學及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在政府部門從事新聞、檔案、宣傳等文化事業工作;在旅遊部門、文化産業園區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三産服務業的管理工作,助益邊疆基層政權和社會事務,從事文案、社區、民族、宗教等管理工作。
主要課程:中國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史學概論、中國曆史地理、曆史教學論、中國曆史文選、中國文化史、西方文化史、教育學、西域文化史、中國族群演變史、民俗學概論、西域曆史文選、西域文化遺産概論、西域通史。
校園風光
文章由湘招在線獨家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END
第十一屆湖南教育博覽會暨2020全國高校在湘招生咨詢會
時間:2020年7月26-27日
地點:長沙紅星國際會展中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