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企業家張謇的民辦教育理念

企業家張謇的民辦教育理念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6 23:22:03

【延伸閱讀】

作者:楊秀英(海南科技職業大學創校校長、理事長)

在近代輕工業和教育史上,清末民初的張謇是一個值得記取的名字,他前半生命途多舛,41歲中狀元之後,将主要精力投入企業和教育。張謇先創辦大生紗廠,随後在辦企業的同時竭誠興辦教育,開啟了他實業救國、教育興邦的宏偉事業。他以大生紗廠為本,一生興辦二十多個企業,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成為近代民營企業家的卓越代表;繼籌建民辦通州師範學校之後,又先後創辦或投資興建了三百多所學校,從普通中小學、職業學校到大學,成為民辦教育家的卓越代表,被後世譽為我國民族企業家的楷模、愛國企業家的典範。一個企業家,一個從辦企業到辦教育的教育家,有他那樣強烈的愛國情懷,辦企業,才能辦好一流企業;投身教育,才能辦好一流教育。

時至今日,企業家的楷模、典範張謇仍然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示。

企業家張謇的民辦教育理念(企業家張謇的民辦教育理念)1

張謇創辦的通州師範學校資料圖片

格局宜大,眼光宜遠

張謇曾在1895年上疏,條陳立國自強,他說:“夫立國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學,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代鄂督條陳立國自強疏》)那時,舊中國内憂外患,倍受欺淩,他敏銳地看到要想立國自強,關鍵在于人才,人才的培養需要學校教育。他早年主持過書院,因此後來他因辦企業獲得資本能夠興辦教育的時候,首先辦的是通州師範。按他的想法,凡事要從根本做起,辦學應先有小學,後有大學;辦小學,得先辦師範。師範啟塞,小學導源,中學正流,專門别派,大學會歸。所謂的“專門别派”,就包括了他創辦的各種職業學校,如紡織學校、農業學校、商業學校等等,讓青少年學習專門的技藝。而張謇的所為,根本所圖是立國自強。

如今國家的教育體系完備,公辦教育之外,企業家參與的民辦職業教育欣欣向榮。但是無論怎樣的民辦職業教育,仍然需要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始終堅守立國自強,這應該是民辦職業教育之本。張謇為國為民、放眼世界的大格局,是非常值得借鑒的。隻有格局大,才會站位高,才能避免把自己局限在自辦企業和功利教育的狹隘小圈子裡,才有可能讓培養的學生也具備為國為民、放眼世界的大格局,真正成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立志務實,謙遜向學

當年,張謇給通州師範的八字校訓是“堅苦自立,忠實不欺”,這裡用“堅苦”而不是“艱苦”,是包含了“堅韌”和“艱苦”雙重意思。張謇給自己創辦或資助的其他學校題過很多校訓,比如南通紡織專門學校的校訓是“忠實不欺,辦求精進”;甘南中學堂的是“苦志以求立,廣學以求通”。這些校訓反映出張謇重視培養學生德行特别是吃苦耐勞、自立自強的品格。張謇在通州師範學校開校演說中講道:“願諸君開拓胸襟,立定志願,求人之長,成己之用;不妄自菲薄,自然不妄自尊大。忠實不欺,堅苦自立,成我通州之學風。”(《師範學校開校演說》/《總理開校演說詞》)後來,張謇資助的宋希尚赴歐美留學考察回國後,他專門召集會議介紹宋希尚遊曆歐美的情形,告誡大家:“成大事業,必從艱苦得來,斷非趾高氣揚、大言不慚者所能為也。吾以為人之長處,雖千裡、萬裡之遙,尚宜取法;苟人之短處,雖近在咫尺,亦不可學。”(《介紹宋生報告遊曆歐美情形》)他反複說要堅苦立志,要謙虛謹慎、善于學習,求人之長以成己之用,關鍵在務實。

務實,正是企業家辦學的必由之路。張謇強調的“肯學”也是企業家應當注意的,無論辦什麼實業,辦多麼成功,都不能直接等同于辦教育在成功。企業家要辦大學,可以借鑒辦企業的經驗,不可生硬照搬辦企業的經驗,所以邁進教育行業後,企業家的重新學習非常重要。這需要胸懷,不自以為是,要棄己之短,取人之長。因此,辦教育的企業家需要高度的思想自覺,以寬廣的胸懷、開放的心态面對社會的發展和職業教育,立德樹人。張謇曾說,“德行必兼藝而重,而藝尤非德行不行”。德藝兼善,根本是德;而知行并進也是少不了的,“學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也是他說過的話。當今的職業教育走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路,這是職教的優良傳統,仍然适用于現在。不同的是社會前進了,科技及産業都有飛躍性的發展,立志務實、謙遜向學會有一些新的要求和做法,需要我們以務實的精神時時跟進。

敢于擔當,樂于奉獻

張謇曾對學生說:“須是将天下一家、中國一人、民吾同胞、物吾與也之道理,人人胸中各自理會;須是将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之責任,人人肩上各自擔起。肯理會,肯擔任,自然不憚煩瑣,不逞意氣,成己成物,一以貫之。”(《師範學校開校演說》/《總理開校演說詞》)他把教育視為人人應盡的國家責任,對師範生來說,當以先知覺後知,以先覺覺後覺,意識到肩上的責任,願意去做自己應當做的事,願意去擔當那一份責任。因此,也就會心平氣和把教書育人的事做好。職業教育雖不同于師範教育,但以先知覺後知,以先覺覺後覺,是每一種教育都客觀存在的,都需要這樣做。

張謇所說的責任和擔當,值得從事教育的企業家重視。為國家擔當,為社會奉獻,民辦高職教育走非營利的發展道路是正确的選擇。辦教育的企業家,辦企業赢利是為了辦教育,辦教育非營利是為了培養人才,從而讓企業用這種形式回饋社會,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這需要企業家具備擔當品質和奉獻精神,不把教育作為産業而作為公益事業去用心經營。同時,勇于擔當,樂于奉獻,還表現在教育的具體實踐上。随着社會的發展,教育改革不斷在進行,民辦職業教育所走的路,也應該是改革創新之路,為改革擔當,為改革奉獻,着力解決民辦教育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讓民辦教育在國家的整體教育改革中獨放異彩。

當下,我國民辦職業教育在積極發展,許多工作還在不斷摸索中。張謇的教育實踐,對于我們的工作是有價值的,它讓我們思考民辦教育家怎樣可以做得更好,民辦職業教育可以怎樣辦得更好。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05日1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