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多年跟蹤調研和分析,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呈現多種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結構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是大學生畢業就業形勢嚴峻,另一方面是就業市場“求賢若渴”。對此,我們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大學生供大于求或供不應求。學校專業結構配置、人才結構比例、市場人才結構需求、知識結構配比、政府和事業單位改制等,均導緻了大學生就業結構的不和諧,這一問題始終在矛盾中發展,在發展中又将面臨新的矛盾。
(二)用人标準不一
市場一方面對人才十分需求,另一方面又很難在大學畢業生中招聘到實用的人才。部分單位甚至忌諱使用應屆畢業生,紛紛打出“要有工作經驗多少年”或“具有某資格證”的旗号,給很多大學生就業造成了困難;用人單位在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考察中,要求全面并且主觀意識強,讓大學生無所适從。
(三)專業設置不合理
在專業設置過程中,各地區、各學校之間缺乏合理配置,對社會上所謂流行的熱門專業容易盲目上馬,學生在報考志願和選擇專業時也容易從大流,導緻市場上同類專業過多,學生畢業面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無形中提高了就業門檻,增加了就業難度。
(四)知識結構不合理
在當今市場化經濟的大背景下,大學裡“教授”多,而具有“實戰經驗”的“教練”少,教育行政部門多年來都在大力加強“工學結合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培養的學生多“眼高手低”,不适應廣大就業市場對“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的渴求。
(五)就業市場不夠規範
目前就業市場魚目混雜,職業中介欺騙學生的不在少數;少數單位應用“假招聘”“假試工”,剝削勞動力;部分大學生沒有工作經驗和挫折經驗,怕吃苦,頻繁跳槽,增加了企業用工成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