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莊子是一種心靈調節術

莊子是一種心靈調節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5 06:56:23
莊子:去除内心障礙,平衡内心的心态,人生自然合理。

莊子是一種心靈調節術(莊子去除内心障礙)1

在人生的過程中,很多人有一個誤區,有一些人總是認為,人生最大的問題是外事外物所遇到的阻礙。

其實這個是一個誤區,人生最大的障礙不在外事外物上面,而在自我的内心。

無論是遇到什麼樣的事情,當出現問題的時候,問題的根源并不在外事外物上面。當你抛開表象看本質,究其原因的時候,你會發現最大的根源是自己的内心。

所以保持内心的平衡,去除内心不該有的妄念,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在《莊子》的思想中,就有通過解除一個人内心的束縛,來達到一個人内心平和,甯靜的狀态。

莊子是一種心靈調節術(莊子去除内心障礙)2

當内心虛空甯靜的時候,外在的行為就能夠合于本性,避免因為自己的行為而出現偏激。顯露的是一種仁義,更是一種智慧,這叫做“道”的作用,這更是我們在人生中能夠活得更舒服的一個狀态。

内心障礙是如何形成的?

在《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句話:貴、富、顯、嚴、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動、色、理、氣、意六者,謬心也。惡、欲、喜、怒、哀、樂六者,累德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富貴,富有,尊顯,威嚴,聲名,利祿,這六種事情,全是擾亂自我意志的一個因素。容貌,舉止,美色,辭理,氣調,情欲,這六種情況是束縛心靈的因素。

憎惡欲念,欣喜,憤怒,悲哀,歡樂六種情況,是牽累道德的因素,這些問題全部是阻塞我們修心養道的一個因素。

莊子的這一個思想,就如同《道德經》中老子提出的五色五味五音對于一個人的拖累,有着相同的智慧。

外在名利會産生擾亂的因素,讓我們有了喜怒哀樂的心思,産生了喜怒哀樂的情緒。

莊子是一種心靈調節術(莊子去除内心障礙)3

而人性中都有這樣一個特點,叫做趨利避害,總是在追求圓滿,追總是在追求美好,特别排斥那些沮喪和痛苦。

所以說,這樣的一種心态又加上外在五色五味五音,給我們内心帶來的一個情緒上的影響,所以說我們就自然而然的想去通過外事外物的滿足,來平衡我們内心的情緒。

但是殊不知,這樣的一個心态仍然是存在問題的,因為内心的一個得失和坦然,不能靠外物所得,需要靠自我内心的調節。

如果說在思維中一味的想去通過外事外物的調節,而達到這樣一個平衡的狀态,隻會陷入這種狀态之中越來越深。

就如同《道德經》中的思想一樣,人不要通過追求享受而滿足自己的貪欲,不要總是期望錦衣玉食建立内心恬淡的甯靜。

莊子是一種心靈調節術(莊子去除内心障礙)4

當你不斷的依靠外物來建立自己内心存在感的時候,就會産生更多的虛無和焦躁。不但不能解決内心的問題,反而讓我們平靜的内心更加的浮躁和猖狂。

而有的時候,也正是自己主觀的判斷,讓很多事物多了一些是非的區别。

很多時候,外事外物本身是沒有區别的,但是當一個人把自己主觀意識作為一個判斷的尺度。如果一個事物符合了自己的思想,那麼就是對的,如果不符合就是錯的。

當你擁有這樣一種狀态的時候,其實是陷入了主觀判斷的一個誤區之中,有的事物本身它是沒有性質區别的,這都是主觀思想帶來的問題。

莊子是一種心靈調節術(莊子去除内心障礙)5

我們對待生活,如何平衡自我内心的狀态?

如果想讓内心甯靜,内心平靜,就是要去除這六種情況在内心的存在。

這是一種看似虛妄,看似渾渾噩噩,但實則澄明透徹的一種作風。以此狀态來對待自己的人生,這在道家思想中,被視作為無為的道理,也就是無為而治。

《莊子》中說:合乎本性的行動,稱之為率真的行為,偏離天性而行動,稱之為失去本性。

天性就是所謂的萬事規律,這也是大道一再闡述的思想,道家思想中就認為,一切順其自然就是最合理的狀态。

然而我們觀察生活的時候,對于生活有一些經曆和曆練的人來說,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逆天而行,違背了事物的規律去做的事情,一定是沒有好的結果。

隻有順應規律順其自然,即便是追求物質,也要在遵循自我生命規則的一個狀态之上,合理的去追求,這樣才有一個好的結果。

莊子是一種心靈調節術(莊子去除内心障礙)6

“莊子拒絕為相”這樣一個事情,是對于這個智慧最好的一個印證。

莊子的智慧是超然的,他如同天上的星雲,悠然自得,無拘無束,

有一天,天氣晴朗,秋高氣爽,莊子還在家裡睡着。沒醒的時候,門外有馬車的聲音,随後有人輕輕的敲門。

原來是楚威王久仰莊子的大名,想把他招進宮裡面來,幫助自己完成稱霸天下的事業。

楚威王派了幾個使者,擡着豬羊美酒,攜帶黃金千兩,駕着馬車,鄭重其事的請莊子去楚國當卿相。

半個小時之後,莊子才從睡夢中醒過來。

使者看到莊子,連忙對莊子作揖拱手,說明來意。

莊子聽了之後,看也不看一眼,仰天大笑就說:“免了吧,千金是重利,卿相是尊位,你告訴楚威王,感謝他的厚愛。”

莊子是一種心靈調節術(莊子去除内心障礙)7

莊子又說:“難道你們沒有看過君王祭祀天地時犧牲的那頭牛嗎?最初那頭牛在田地裡面自由自在,一旦被當做祭品選入宮中,給予很好的照料之後,沒過多久他就成了祭品。”

“生活條件雖然好多了,但是一切都來不及了,去朝廷做官和這頭牛有什麼區别呢?天下的君主勢單力孤,都會招賢納士,當奪得天下,便為所欲為。”

“那麼去做官又有什麼好的結果呢?我還不如守着大自然的清風明月,守着大自然的荷塘月色去觀賞和享受,如果去做卿相,整天争名奪利,豈不是太無聊了嗎?”

這個時候,使者看到莊子對于世事的洞察這麼深刻,也沒有極力的挽留,隻能失望而去。

這個時候在衆多使者中間,有一個人如當頭一棒,數十年的做官之夢在這一刻也放棄了,決定回朝之後上奏楚威王,打算告老還鄉。

後來《莊子》仍然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登山臨水,有一種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潇灑和豪爽。仍然能夠享受人生的快樂與尊嚴,雖然說生活平淡,但是卻自得其樂。

莊子是一種心靈調節術(莊子去除内心障礙)8

這個就是莊子能夠淡泊外物,保持内心淳樸的一個道理。

很多人看了,總認為莊子這樣是排斥外在名利,并不符合自然順應自然的規則,因為他懼怕外物給自己帶來的問題,所以說不接受這些事情。

其實這個故事所表達的一個核心,是一種内心的自由,當你接受外物的時候,必然會受到外物給自己帶來的枷鎖。内心難免會有了過多的牽累,而這一切的根源正是内心障礙的因素,所以說保持一種外在的淳樸,也有利于保持内心的清靜。

莊子是一種心靈調節術(莊子去除内心障礙)9

一個人内心澄明,所呈現的狀态。

我們修身養性的目的,是達到内心的無拘無束,空明虛無的一個境界。當我們擺脫這些外在内心的牽累負擔以及憂慮之後,并自然而然的達到内心平和。

一個人能明心見性,抛開外在雜念,看穿功利的時候,便是自在的一個境界。

擁有平常之心,也就達到了心無雜念,是一種豁達,是一種超然。不會被欲望填滿心靈,更不會讓靈魂擱淺,在無氧的空間裡,而這樣的一種狀态,就是内心去除障礙之後的一種輕松,這便是符合了道家思想中所說的淳樸之心,無為而治的道理。

擁有平常心,就擁有了正确的處事原則,這是一份自我灑脫,自我肯定的信心和勇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