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00:20:45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1

因地形“原隰寬平”得名。古稱崞縣,始置于秦始皇,屬雁門郡。

原平是山西省北部兩個縣級市之一(另一為懷仁市),由忻州代管。地處山西北中部,東臨五台縣,西靠甯武縣,南與忻府區、定襄縣毗鄰,北和代縣、朔州市平魯區、朔州市朔城區接壤。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2

原平是國家衛生城市 、中國詩歌之鄉、“山西省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先行試點”和“擴權強縣試點”的雙試點城市。名片:“鋁電名城、酥梨基地、三班故裡、慧遠故裡、晉賢故裡、将軍之鄉、書畫之鄉”。

天涯山風景區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3

天涯山由天涯峰和蓮花峰組成,峰巒陡壁間,有巨岩突出,形似石鼓,所以當地通稱其為石鼓山。坐落于石鼓山之北、與之遙相對稱的有五峰山。也許因為五峰山與石鼓山險峻難登的緣故吧,人稱五峰山為地角,石鼓山為天涯。唐朝時,就曾有人來到過這裡,寫過“十年馬足知多少,兩度天涯地角來”的詩句,說明這“天涯”、“地角”的名稱由來已久了。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4

從原平市驅車東行十餘裡,過滹淪河大橋,即是天涯山風景區。重巒疊峰,山勢險峻,奇峰怪石,峭壁聳峙。山尖似箭,直插雲霄。天涯山西北山麓,有一妙峰,形似蓮花,稱蓮花山。蓮花山東南有一奇石,稱石鼓。縣志記載:“天涯山有石,形似鼓,不待琢已成器,惟應觀而像園,鼓非革生音,從石中發清虛之雅奏,超塵溘似和鳴。”詩人元好問詩贊其曰:“煥起山靈槌石鼓,漢女湘妃出歌舞。”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5

蓮花山麓,有原平市著名古廟石鼓神祠。據縣志載:元代有張顯之夫人延氏,娘家介休縣。延氏樂善施舍濟貧,在蓮花山下大路旁修建舍藥院,并供奉綿山介子推神靈保佑。一天夜裡,忽聞人語馬嘶,隔窗聞問,答曰:“介神駐兵。”翌日,見院内石上留有馬蹄印,随後将舍藥院改為介神行宮,即石鼓神祠之前身。現存石鼓殿牌匾落款為“大元國延佑四年”。可以肯定,神祠最遲創建于元代。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6

石鼓神祠座北向南,呈長方形,共有各種建築物20餘間,皆為明清遺物。祠前百米處,立一木牌坊,四柱三檐。山門前,旗杆兩根,石獅一對,左右鐘鼓二樓。第一進院,北為過殿,南是戲台,左右禅房。第二進院,正殿三間,懸“精忠純孝”匾,為該寺主體建築。殿内塑介子推及其0像。東西配殿各四間。每年三月初三日,是石鼓神祠傳統廟會,總要唱戲以賀。商賈雲集,物資交流,趕會者超過萬人。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7

在石鼓神祠周圍,還有石人瀑布、滹沱吞食、早種晚收、天涯掃雪等景觀。

五峰山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8

五峰山距原平市區26公裡,山色秀麗,風景優美,有“小五台”之美稱,舊稱:“地角枕流”,為崞縣八景之一。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9

建在中峰之上的壽甯寺,山門懸匾“五峰聖境”。接官廳面寬三間,内部陳設唐代以來各種佛像45尊。聖母殿亦為三間,有聖母等塑像六尊。傳說,此聖母由原來民間賢淑善良的線姑娘坐化,主管風調雨順,座下一眼山泉,曆史上原平境内逢有大旱,鄉民多來此處祈雨,流傳衆多美妙的故事。而令,這裡風景優雅,成為人們欣賞大好河山的旅遊聖地。壽甯寺内,還保存有清康皇帝禦筆“五峰化宇”真迹。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10

惠濟寺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11

惠濟寺位于原平市東北15公裡練家崗村,寺創建于唐,重構于宋,金、元、明、清曆代屢有修葺。寺坐北朝南,由山門、文殊殿、鐘樓、伽藍殿、大佛殿及東西廊庑等建築組成,占地面積2135平方米。

文殊殿為康清熙五十三年(1714年)重建,面寬、進深各三間,平面近方形,單檐懸山頂。殿内佛壇上保存彩塑18尊,兩山牆繪壁畫20餘平方米。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12

大佛殿為宋代遺構,面寬五間,進深八椽,單檐歇山頂,磚建月台寬大。殿内使用減柱造,金柱上用大雀替承内額,其上四椽栿與前後乳栿搭交。柱頭鬥栱五鋪作雙下昂,裡轉六鋪作出三抄,後尾置于順梁下,明間補間鋪作出45度斜昂。殿内佛壇上塑佛、菩薩,脅待,童子,金剛等比例适度,線條和諧,面形圓潤,衣飾流暢,脅侍菩薩下肢紗羅透體,塑工之巧,當為宋金佳作。兩壁千佛閣内存有157尊宋代木雕,雕工精細,刀法有力。殿内後壁奉曹氏姥塑像一尊。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13

崞陽普濟橋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14

普濟橋俗名南橋,橫跨在原平市城北20公裡的崞陽鎮南門外河流上。創建于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以後曆代曾予補修。至今仍保持了宋、金時期的石橋雄姿和瑰麗藝術。橋用行錾石和雕刻石砌成,主橋全長30米,跨度8米,券高7米。兩端各有一引橋,二小券,以分洪水。大小券口均為石料橫旋,券口之邊均有造型精美的石刻浮雕。大券口的兩邊,中間雕有石獅頭,餘者均勻分布雕有故事人物的浮雕組畫16幅;小券口邊上雕有蛟龍出水及九針圖案。浮雕均典雅古樸,寓意深遠,造型優美,精巧别緻。為山西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15

崞陽關帝廟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16

崞陽關帝廟位于崞陽鎮東關。據碑記載,關帝廟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關帝廟座北向南,原有關公殿、戲台、東西配房、聖母殿、三義殿、龍王殿、山門等建築,構成總體平面為長方形。現戲台、西配房已無存,餘其皆完整。

關公殿面闊、進深均為三間,前有廊子,并有磚鋪月台,四周有石質欄杆,欄杆左右各有望柱四根,前有八根。題記為清鹹豐元年重修。關公殿後有小式木作聖母殿、龍王殿、三義殿各三間,均系晚清建築。山門有台階十四階,逐級而上,又有台階八級,并有磚鋪平台,四周有磚砌花欄。山門門額上書"關帝廟",門前有照壁一座,石獅一座。 現存建築具有古建築及藝術價值,是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17

崞陽文廟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18

崞陽文廟建于元朝大德三年,距今七百零八年的曆史。大成殿占地一畝二分,原占地面積近兩萬平方米,殿、祠、坊、閣、亭、台、樓、榭等百楹建築星羅棋布,構設精巧,場面壯觀,氣勢恢宏,存于文廟中軸線上的大成殿、戟門、津世、棂星門、影壁等主建築,依然透射出豐厚凝重的文化氣息,保持着别具韻緻的文物價值。是原平曆史上一座極具魅力的儒學聖地,是山西省規模最大之一。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19

崞陽文廟除集中體現了尊孔重教、重才施育的方針外,其他功能也相當完備。而整個文廟的建築配置集中體現出“禮、樂、射、禦、書、數”的古代六藝教育特色。舊時,每年春秋在文廟祭祀孔子,大成殿正中塑有孔子像,并以顔回、曾參、子思、孟柯配享。顔回、子思居東,曾參、孟柯居西,稱“祭孔四配”。東西暖閣中則祀有“孔門十哲”,即闵損、冉雍、端水炀、仲由、蔔商、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孫師塑像。東廊房祀有先賢39名,先儒34名;西廊房祀有先賢39名,先儒33名。明倫堂壁上署有康熙四十一年頒訓饬士子文和祀孔的“程子四箴”。而崇聖祠則書有“仲尼四端”等聖人語錄。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20

據《原平縣志》載,從明洪武到萬曆年間,經過鄉試、會試、殿試,崞縣考中進士5名,舉人30名,諸貢156名;從清順治二年到光緒八年,崞縣考中進士36名,舉人366名,諸貢221名。這些都與文廟學宮的教育效能密不可分。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21

林泉寺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22

舊名土聖寺,在山西原平縣城西南15公裡水油溝村北。山岩聳立,豁如畫屏,林木遍野,環境幽靜。古塔峙其左,清流環其右,前有渡仙橋。寺始建于宋,明嘉靖時重建,隆慶,萬曆間重修。寺基甚高,門前台階六十餘級,階上為五間二層藏經閣,閣身圍廊,上層設有平座,供人賃依遠眺。寺前有古塔,平面八角形,高約15米,基座高如塔身,約占塔高的五分之三,其間束腰兩道,雕仰覆蓮瓣及人物花卉;上部塔檐四層,出檐甚塔,收刹甚急,極頂安珠一枚。根據雕刻圖案與手法,應是宋構。形制奇特,為我國塔式建築中所少見。寺側東山之巅,鐘樓宏敞,内懸巨鐘一口,風吹飛砂走石,據傳不擊自鳴。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23

原平滹沱河水利風景區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24

風景區依水造景、依綠設景,暢遊其間,既可領略到現代文明與大自然的完美結合,也可體會到城市拓展與生态建設的協調發展。80萬平方米的湖中雙龍戲水、魚亂波心,島上輕風拂柳、鳥語花香,展現出一幅碧波蕩漾、水天一色的畫面。夜幕降臨,皓月當空,風格迥異的燈飾和兩岸四路八條光帶交相輝映,再現了唐代詩人盧照鄰《晚渡滹沱》中“澄波泛月影,激浪聚沙文”的美景。看今日,滹沱長堤綠帶如織,鮮花爛漫,樓台臨風,亭榭含情,郁郁青青,一派盎然生機,與古景形成鮮明對比。單憑這些詩人的詩句,我想讀者們也就可以想象的到滹沱河的美!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25

朱氏牌樓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26

朱氏牌樓亦名朱氏石坊,位于原平市城西14公裡的陽武村。是晚清中議大夫陝西延榆綏兵道加鹽運使武訪疇為其母朱氏所修的節孝牌坊。武訪疇10歲喪父,32歲中進士,仕途順利,為官清正,頗受好評,晚年講學于西河書院。武訪疇母親朱氏,陽高縣人,28歲時丈夫不幸亡故,朱氏矢志守節,撫育孤兒,享年73歲。武訪疇為官陝西時,朱氏曾随衙居住,經常教誨兒子做官要做好官,是被禮教認為标準的道德楷模,所以在道光十五年,清宣宗聖旨特加“旌表”。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27

朱氏牌樓原為三座,現存兩座,主樓座落于村中,配樓建于村外,兩牌樓均為石建。其主牌樓為四柱三樓,總高10.54米,面寬15米。牌樓面寬三間,主體由四根霸王柱承負支撐,霸王柱之間镂雕二龍戲珠雀替聯接,活龍活現,雕刻精緻。上下檐額雕有二十四孝圖案,并配雕龍鳳花卉等吉祥之物。朱氏牌樓,遠看高大宏偉,氣勢磅礴,十分壯觀;近觀玲珑剔透,雕镂精細,工藝逼真;細析結構嚴謹,比例适當,用材恰到好處。實屬山西省境内石雕藝術之精華。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28

原平鍋魁

原平鍋魁因在曆史上奪得當地爐食之魁而得名。其狀若塊,約三寸長,寸許寬,卷邊滾圓。不包餡的稱空心鍋魁,包餡的另有名稱。應市的多是甜餡鍋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鍋魁。鍋魁餅面橙黃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加之包餡的不同、又各具風味,使人久食不厭。

忻州古城手繪旅遊圖(山旅忻州第二站)2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