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滋味羊頭白水出
冬日寒夜,閱讀或觀影時,有時餓得慌亂,主食和甜食不碰,總是第一個想起白水羊頭來,若是再能配口白的滲着,那就完美了。
這裡說的完美,不僅是鮮香羊肉與辛辣白酒的天然靈契,更是恍惚體味到舊京食此閑食的滿足與快慰。
白水羊頭買賣家兒 繪制 何大齊
舊京行規,白水羊頭立秋日起售,若天還不夠涼,立秋也要先售賣一日,後停業,靜候轉涼,再開業,售至初春。
售賣白水羊頭的坐商少,多為街頭小販,蹲點、走街串巷皆有。冬日薄暮後,小販陸續在澡堂前、戲院、酒館外的老位置候着主顧。街巷深處,小販低沉、渾厚的吆喝聲“賣羊頭肉噢......”似有似無地傳來,勾搭着宅門裡老饕餮的饞蟲。
老主顧門前,小販會特意拉高嗓音多吆喝兩聲,略候今日的食緣。于是,可以接續這樣幾個情景:澡堂裡,客人泡得通透舒爽,躺在床鋪上沏了壺自帶的好茶葉解了渴,肚子咕咕叫了起來,喚夥計到門口叫盤白水羊頭就着芝麻燒餅解餓解饞;大酒缸(舊京特有的酒館兒)裡,酒客點完店内的常備小菜,如花生仁兒、豆豉面筋和拌蘿蔔皮,還要在門口熟識的小販那裡叫盤白水羊頭搭配白幹就酒;胡同宅門裡,主人與好友搓麻正酣,忽聽得街面小販熟悉的吆喝聲,頓感腹中空無,吩咐下人買來白水羊頭作為夜宵。
這些個景象是舊京冬夜裡的溫暖與快慰。
白水羊頭這名頭誠不欺人,隻拿白水煮,不放鹽,為的是隻留存羊肉的至美至鮮之味。
但怎麼放鍋裡有講究,老羊頭在下,嫩羊頭在上,一個一個對好,圍着鍋層層碼放,稱“盤鍋”。煮好後要趁熱拆,分“臉子”、“信子”(舌頭舌根)、“天花闆”(羊上膛)、“通天梯”(羊巧舌)、羊眼睛、羊蹄、羊筋,以羊臉子味最悠遠。如招待貴客,羊眼睛最佳,叫“高看一眼”。賣白水羊頭的通常都背個竹筐子,筐口由兩個半圓的闆子合成一個圓形的筐蓋子蓋住,買賣來了就揭個半圓,翻作案闆。羊頭肉切得好壞直接影響買賣的好壞,切得好那回頭客可就多了,趕上大雪紛飛,那真是一種視覺享受,就着油燈的光亮,雪花刀快速翻飛,每片均勻如紙薄,有皮有肉透着亮,切好的羊肉上挂着冰碴兒,透着鮮美可人。
我能愛上這口吃食還真虧得這刀功,要是對着溫順的羊臉和死羊眼我是萬難下得去口的。切畢,連貫拿起用牛角特制的調料罐,手腕抖動,均勻地撒下花椒鹽,宛如細雪飄然降下,落在晶瑩的肉上。别看隻是調料,成分可不簡單,包含砂仁、丁香等中藥材,細說就不足為外人道了。《燕都小食品雜詠》雲:“十月燕京冷朔風,羊頭上市味無窮。鹽花撒得如飛雪,薄薄切成與紙同。”
老北京民俗學家金受申先生認為北京的羊頭肉是京市一絕,用以咀嚼滲酒,為無上妙品。“滲”字妙到巅毫,不狼吞虎咽,不豪飲,一口肉,一口酒,細細品味這肉與酒的相互映襯和成全。這“酒”須是白的,燒刀子可,二鍋頭亦可。夾一片挂着冰碴兒的羊頭肉在口中,先是一片清洌擴散,然後嘴裡頓時鮮香四溢,絕無半分膻味,接着您再滲口酒,這種快意的體驗與日料中魚生與清酒的搭配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今想吃這白水羊頭不必等到冬日盼着那叫賣聲了,清真店鋪大都四季售此吃食。味道口感上基本不會踩雷,但刀功撒料确有高下之分。不過話說回來,有鮮美的羊肉,有醇香的美酒,有經年的摯友,其餘皆為細枝末節了。要是您追問個極緻的體驗,我這是“賣羊頭肉的回家——沒有戲言(細鹽)”,推薦城南老号“李記白水羊頭”,口味、刀功、撒料均上乘。
冬日寒夜,閱讀或觀影時,有時餓得慌,幹脆一睡了之,卧在床上,常會憶起梁實秋先生《饞》中的一段:“我曾癡想北平羊頭肉的風味,想了七八年;勝利還鄉之後,一個冬夜,聽得深巷賣羊頭肉小販的吆喝聲,立即從被窩裡爬出來,把小販喚進門洞,我坐在懶凳上看着他于暗淡的油燈照明之下,抽出一把雪亮的薄刀,橫着刀刃片羊臉子,片得飛薄,然後取出一隻蒙着紗布的羊角,撒上一些椒鹽。我托着一盤羊頭肉,重複鑽進被窩,在枕上将一片一片的羊頭肉放進嘴裡,不知不覺地進入了睡鄉,十分滿足地解了饞瘾。”
我也不知不覺地進入了睡鄉,十分滿足地在夢裡解了饞瘾。
作者|陳京颢
【文章來源:《北京紀事》12月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