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美國百老彙的經典劇目,《音樂之聲》誕生在半個多世紀前的1959年,而更為國人所熟知的,則是1965年拍攝的音樂電影《音樂之聲》,這個“灰姑娘”朱麗·安德魯斯和七個小朋友之間的有關唱歌的故事片,雖然是八十年代被國人所熟知,但并不妨礙它成為幾代人的記憶,成為中國學生音樂教科書的教材,成為音像制品中暢銷不衰的主題。
從2014年的12月10日至21日,音樂劇《音樂之聲》,将在北京連演16場,戰台烽有幸帶着一家三口觀看了首場演出。當日的北展劇場内人氣鼎沸座無虛席,觀衆層也涵蓋了各個層面,有白發老人,有職場青年,更多的是帶着孩子一起來觀看的家庭組合,許多明星也“混迹”其中,甯浩、譚維維、斯琴格日勒、小陶虹等等,皆因《音樂之聲》在中國觀衆心目中的殿堂級地位。
雖然這是一部從題材上看,比較“樸素”的音樂劇,但呈現在觀衆面前的,卻是一幕幕華麗而唯美的場景,通過最現代化的機械進行轉場換景,動感十足,氛圍感極強,顯示了國際頂級音樂劇的頂級水準。現場的演員們,是整部音樂劇的靈魂,都展示了高超了舞台表演與演唱技巧,扮演瑪利亞的女主角扮相精緻,歌喉甜美,現場感染力竟然勝過了冷冰冰的電影版數倍,是觀者不曾料到的。
本次來的中國内地的,是音樂劇大師韋伯排演的版本,沒錯,就是那個推出過音樂劇《貓》、《歌劇魅影》而大獲全勝的韋伯,韋伯版是在2006啟動的全新制作,從2006年11月開始在倫敦帕拉丁劇院(London Palladium Theatre)駐演,演出期間就一票難求、好評如潮,不斷打破記錄,直到2009年2月21日閉幕演出為止共演出954場,吸引了超過200萬的觀衆。2009年7月該版本的演出在英國開始了為期106周的巡演,超過150萬名觀衆觀看。而在2014年,韋伯版《音樂之聲》在中國開啟全國性的巡演。
其實在韋伯版之前,還有1959年羅傑斯版和1981年倫敦新版。1959年的版本無疑是創始版,這個版本于1959年11月16日在魯德-方特恩劇院(Lunt-Fontanne Theatre)正式上演音樂劇上演,并造成轟動,不但連續演出1443場,1960年該劇還赢得了包括最佳音樂劇在内的六個托尼大獎。1963年6月15日《音樂之聲》風光下檔,并被英國、澳洲等地重新改編,登台上演,原劇下檔30多年後,1998年又曾登上百老彙舞台。
1981年倫敦新版,則是在制作人蘿絲·泰勒(Ross Taylor)請求之下,由著名歌手佩托拉·克拉克(Petula Clark)同意主演在倫敦西區劇院的阿波羅·維多利亞劇院(Apollo Victoria Theatre)重新登台的《音樂之聲》。雖然1981年佩托拉·克拉克已經51歲,但其飾演的女主角讓所有的劇評一緻贊揚。崔普本人也出席該劇首演,并描述克拉克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瑪麗亞”。
雖然音樂劇在歐美名聲大震,但是對國内觀衆而言,還是通過電影才了解到這部作品。電影《音樂之聲》太過深入人心,雖然大部分中國觀衆是在八十年代才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但那時候很少有人知道,音樂劇才是最初始的狀态,無論是《哆來咪》、《孤獨的牧羊人》、還是《雪絨花》。 1965年,由美國音樂片巨匠羅伯特·懷斯根據同名音樂劇改編而成的電影版《音樂之聲》,榮獲了第三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配樂等五項大獎。
但國人熟悉《音樂之聲》中的這些歌曲,又與歌手成方圓有分不開的幹系,國人在國内看到的首版《音樂之聲》,也要拜成方圓所賜。1998年,成方圓将音樂劇《音樂之聲》引進中國,并改編成中文版上演,由成方圓和王剛夫婦聯袂主演,成為當時的熱門話題。令人唏噓的是,當2002年,中文版《音樂之聲》兩度被成方圓搬上舞台的時候,成方圓和王剛這對曾經的明星伉俪,已經分道揚镳,這是題外話。
最後用幾個數字,來介紹下今次進京的演出規模:13個集裝箱的精緻道具,16個活潑精靈的外國小演員,22首風靡50年的經典歌曲,31場京滬兩地原汁原味的演出,68個台前幕後的原班演職人員,152分鐘跌宕劇情,18000字英文對白……戲裡的精彩,戲外的用心,濃縮成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