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肉松其實是用棉花做的

肉松其實是用棉花做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06:33:19

肉松其實是用棉花做的?法制晚報訊(記者 張鑫)近日,微信朋友圈瘋傳一個視頻,拍攝者稱其用實驗證明肉松面包、肉松蛋糕上面的肉松是棉花視頻中,一名女子拆開一個肉松蛋糕,并将蛋糕上的肉松撕下泡在水杯中,不一會兒水杯中的水就變成了黃色,女子稱這可以證明肉松是染了色的随後,女子撈起泡完水的肉松,一邊撕開一邊稱這是棉花,并将肉松點燃,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肉松其實是用棉花做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肉松其實是用棉花做的(肉松是棉花做的)1

肉松其實是用棉花做的

法制晚報訊(記者 張鑫)近日,微信朋友圈瘋傳一個視頻,拍攝者稱其用實驗證明肉松面包、肉松蛋糕上面的肉松是棉花。視頻中,一名女子拆開一個肉松蛋糕,并将蛋糕上的肉松撕下泡在水杯中,不一會兒水杯中的水就變成了黃色,女子稱這可以證明肉松是染了色的。随後,女子撈起泡完水的肉松,一邊撕開一邊稱這是棉花,并将肉松點燃。

從視頻可以看出,被點燃的肉松燒焦後變成黑色。随後,視頻中的女子根據肉松蛋糕在上述實驗過程中的表現,稱肉松蛋糕中的肉松其實是棉花。事實果真如此嗎?

昨日,《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找來肉松餅、棉花和肉松進行實驗。結果顯示,雖然肉松餅的餡料也能像視頻中那樣洗成乳白色的絮狀物,但真正的肉松和棉花,無論是在泡水、火燒還是撕剪實驗中,都存在明顯區别。截至目前,視頻中涉及的生産廠家所在的安徽省食藥監局也發布緊急消息,對“肉松是棉花”一說進行辟謠。

肉松與棉花對比實驗

●泡水

實驗工具:肉松餅、棉簽、兩碗水、筷子

實驗過程:

第1步:将肉松餅掰開,取其中餡料投入水中攪拌,水變渾濁,呈金黃色

第2步:将棉簽上的棉花扯下,投入另一碗水中攪拌,水沒有明顯變化

第3步:撈取經水洗後的肉松餅餡料(樣品一)時,用筷子很難夾到固體物質,隻能等物質沉澱到碗底時用手撈起。初離水時,樣品一為黏稠泥狀物。捏住其中較硬的物質在水中二次清洗後,可以得到一團固體物質。擠出多餘水分放在紙巾上觀察,該物質為絮狀物,顔色淡黃。

第4步:撈取經水洗後的棉花,用筷子能輕易夾起。雖然經過攪拌,樣品二仍舊呈現脫離棉簽時的形狀,并未改變。擠幹水後,幾坨棉花并未彼此融合。

●火燒

實驗工具:泡水實驗提取的樣品一和樣品二、肉松成品、打火機

實驗過程:

第1步:點燃樣品一時發出輕微啪啪聲響,沒有明火,但有明顯煙霧和焦煳味

第2步:點燃樣品二時出現短暫有明火的燃燒,帶有持續的煙霧,無明顯的焦煳味

第3步:點燃肉松成品時出現輕微啪啪聲響,有明顯煙霧并伴有焦煳味。二次點燃後有短暫的帶明火燃燒

●撕剪

實驗工具:泡水實驗提取的樣品一和樣品二、剪刀

實驗過程:

第1步:用手撕扯樣品一,可以很輕易撕開;用剪刀剪樣品一,其能夠被輕易剪斷,且可每剪必斷

第2步:用手撕扯樣品二,需要用力才可撕開;用剪刀剪樣品二,反複剪多次都沒剪斷

實驗結論:肉松餅餡料材質與棉花有明顯區别

追訪 二者口味完全不同 肉松可燃很正常

為進一步了解棉花到底能否“冒充”肉松,記者采訪了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傳播部主任阮光鋒。

阮光鋒表示,在口感上棉花根本不可能“冒充”肉松,因為肉松是一種肌肉纖維,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棉花是植物纖維,它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而纖維素是一種不可溶膳食纖維,“棉花表面看上去松軟,但放入嘴裡卻嚼不爛,原因就是因為其纖維素含量高。”

阮光鋒介紹,肉松是用肉作為主要原料,經煮制、切塊、撇油、配料、收湯、炒松、搓松後制成的肌纖維蓬松絮狀的肉制品,所以用水洗後呈絮狀物也有可能。不過,肉松輕輕一咬就會融化,很松軟,所以深受人們喜愛。

此外,由于視頻中的肉松被點燃了,視頻制作者也因此稱肉松為棉花。對此,阮光鋒表示,肉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而蛋白質是由氨基酸構成的,主要包含碳、氫、氧、氮四種元素,也含有少量硫和金屬元素,都很容易被點燃。

“蛋白質燃燒最容易理解的就是頭發了,頭發的成分基本上都是角蛋白,碰到火很容易被點着。由于是蛋白質,燃燒的話一般會有一股焦煳味。而棉花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可以直接點燃,但并不會有焦煳味。”阮光鋒說。

進展 赴涉事廠家檢查後 食藥監部門辟謠

網傳視頻中使用的肉松蛋糕為合肥市肥東縣光輝食品有限公司生産的“吉利人家”蛋糕。 針對這條視頻,安徽省食藥監局也在其官方網站首頁發布了緊急辟謠聲明。

聲明中稱,5月18日得知此信息後,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食藥監局立即組織了調查組,邀請安徽電視台記者參加,奔赴企業現場進行調查。經現場檢查,未發現該企業有任何采購使用棉花的迹象,該企業肉松主要為本廠使用雞肉生産,肉松生産工藝無異常。

在媒體現場監督下,調查組模拟視頻做法對肉松進行了水洗,經水洗後肉松的确為白色絮狀,可以點燃,但品嘗為雞肉味,且燃燒時散發出肉燒焦的臭味,與棉花有本質區别,棉花成分為纖維素,無法下咽,燃燒應無臭味。通過現場檢查,基本排除了面包上的肉松是棉花的可能。

為了進一步驗證真假,調查組在合肥長江批發市場對該企業生産的2批次肉松面包進行了抽樣,送安徽省食品藥品檢測研究院檢驗蛋白質等成分。5月19日13時左右,檢驗結果出爐,經檢測,送檢肉松的蛋白質含量為27.09%,與肉松标準規定的含量相匹配。

此外,從成品面包上剝離下來的肉松因加工時混有油脂、面包屑等物質,蛋白質含量相應有所降低,但也達到了14.24%。因棉花不含蛋白質,綜合現場檢查和技術檢測,結論是可以排除面包上的肉松是棉花的可能。

相關

市食藥監局

科技周現場辟謠

今天上午,由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舉辦的以“食藥安全 創新圓夢”為主題的2017年科技活動周,在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正式啟動。

與往年科技活動周不同的是,今年除了開放重點實驗室、講解假冒僞劣食品藥品識别方法、現場演示快速檢測技術等“常規動作”外,專業人士辟謠了網上流傳率高的十大食品謠言:白皮雞蛋更有營養、喝牛奶能緻癌、微波爐緻癌……這些近年來流傳于網絡和微信朋友圈的所謂“食品藥品安全科普小知識”,都是各種謠言。

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看到,現場最吸引人的就是快速檢測車和四個展台,分别提供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包裝材料的咨詢和快速檢驗服務,讓參加活動的市民親眼目睹運用高科技手段對食品藥品進行檢驗。參加活動的現場群衆代表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不少人把随身帶來的食品和藥品提供給工作人員,要求進行檢驗和詳細解說。

據介紹,此次科技活動周将持續到本月28日。其間,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微信公衆号“首都食藥”将通過“微信食藥安全科普知識每日推”“我為食藥科技點贊”2017年食品藥品科技宣傳H5作品展示、播放食品藥品安全宣傳片等形式向公衆普及食品藥品科普知識。市藥品檢驗所和市醫療器械檢驗所還将組織公衆開放日。

本版文并攝/記者 張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