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鬧小馬
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溫斯頓·丘吉爾力壓群雄,當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英國人視丘吉爾為民族英雄,因此這些年來他時常被搬上銀幕。今年,我們又能在影院看到丘吉爾的光榮事迹,更讓人興奮的是,這次由加裡·奧德曼奉獻的演出被許多人贊為“影史最佳丘吉爾”“預定奧斯卡影帝”。
《至暗時刻》
形象上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怎麼演的問題了。
《這個殺手不太冷》裡聽着交響樂殺光女主全家的壞警察,《哈利波特》系列中機智帥氣又桀骜不馴的小天狼星,《蝙蝠俠》三部曲裡正義感十足的戈登警長……這些年來,加裡·奧德曼已是出了名的演啥像啥,有他出馬的電影,可以說是絲毫不用擔心效果。
這次自然也是一樣。從他在《至暗時刻》裡的第一個鏡頭開始,聲音有些含糊不清,背佝偻着,雪茄美酒不離身的溫斯頓·丘吉爾複活了。
其實就在這次拍攝《至暗時刻》的關鍵節點,加裡·奧德曼第五次踏入婚姻殿堂。但為了準确找到戲裡的感覺,這次婚禮後沒有蜜月,隻有他每天穿着睡衣在家裡徘徊揣摩,現在那些動不動就替身、軋戲的小鮮肉真是沒法比。
這版丘吉爾的成功之處,在于立體。編劇設計的情節中,既有怒怼打字員(還是位年輕女士),呵斥其他内閣成員,又有與妻子溫情頭碰頭,與國王床前夜話;既有片刻的慌亂不已和搖擺不定,又有堅決的不許撤退和決不投降。
而加裡·奧德曼完美掌握了各種情節對應的狀态,以及狀态之間的銜接切換,驕傲硬氣,猶豫懷疑,他收放自如的表演讓這個又兇又慘又萌的首相形象躍然紙(屏幕)上。
有些出乎意料的是,這樣一部擁有“影帝級演出”的電影,上映首日隻收獲了票房約270萬票房,可謂遭遇了市場的“至暗時刻”。
但仔細觀察近幾年的電影市場後不難發現,《至暗時刻》所屬的傳記片類型一直有些不溫不火。
關注體育題材的《極速風流》《飛鷹艾迪》,聚焦平民英雄背後故事的《薩利機長》,收獲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模仿遊戲》……這些影片無一不是8分保底,并有高演技的典型,但在中國内地市場的票房都相當慘淡,最高的一部《薩利機長》也隻有6227萬進賬。
檔期選擇上,《至暗時刻》也處在“前有追兵,後有堵截”的尴尬境地。
前面是号稱“年度最佳動畫片”的《尋夢環遊記》,撞檔日系小清新且有“岩井俊二buff加成”的《煙花》,後面有合家歡冒險片《帕丁頓熊2》。這些電影因着相對更好的“賣相”,都獲得了更好的票房成績。
此外,《至暗時刻》本身也存在一定的觀影門檻。
要不是之前諾蘭《敦刻爾克》的鋪墊,可能許多國内觀衆對這段曆史的了解都十分有限。即使有了《敦刻爾克》,觀衆在選擇影片時對這種長達125分鐘的外國主旋律作品敬而遠之也是情有可原。
還有一點頗具戲劇性,即《至暗時刻》目前在IMDb上的評分隻有區區5.9分,結合豆瓣8.6,爛番茄新鮮度87%即觀衆評分80%的成績來看,很顯然是遭遇了惡意刷差評的現象,而差評的主要攻擊對象是該片對史實的歪曲。
作為一個美國網站,部分用戶們顯然對片中丘吉爾與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對話内容(羅斯福讓丘吉爾用馬把飛機拉回英國去)十分介意。實際上丘吉爾自己也說了,打仗的錢是管美國借的,後來羅斯福還跟國會死磕了很久,就為了給英國送錢送裝備。
而且加裡·奧德曼也說,為了拍攝電影查閱許多史料才了解到“當時進退真的是在毫厘之間”。從曆史的側面來看,丘吉爾“決不投降,決不屈服,将戰鬥到底”的決心,其實更像是密室政治黑箱運作的結果,而非電影中所表達的上下齊心,同仇敵忾。
畢竟作為一位貴族出身的政治家,關鍵會議前也不會突然跑去坐擁擠的地鐵;作為一個堅定的種族主義者,也不想與黑人小哥面對面親切交談。這些原創情節其實都是希望在“政治正确”的基礎上,讓丘吉爾的形象更加豐富,卻忽略了基本史實。
所以因着創作過程中對史實了解不充分,《至暗時刻》可能存在一些bug,好在叙事本身還是完整的。而且考慮到主創團隊基本都是英國或英聯邦國家國籍,似乎可以理解這種美化處理方式了。
但其實這不影響我們對加裡·奧德曼演技的欣賞。從外貌到神态,他都可以說是完美地诠釋了這位被設定得更完美的偉大英國人。當他喊出那句“We will never surrender!”(我們決不放棄!),旁邊座位的男生一下子攥緊了拳頭,這就是表演的力量吧。
你喜歡看《至暗時刻》嗎? 單選
0人 0%
喜歡
0人 0%
不喜歡
0人 0%
沒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