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夜秋風入鬓毛

一夜秋風入鬓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9:54:57

蘇轼,字子瞻,号東坡居士,今四川眉山人,蘇洵長子。二十歲中進士。曾任翰林學士,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四十三歲那年,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獄,貶黃州,後又貶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不凡的政績。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一夜秋風入鬓毛(門前流水尚能西)1

今天複習蘇轼的《浣溪沙·遊蕲水清泉寺》,原文如下:

山下蘭芽短浸溪,

松間沙路淨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發唱黃雞。

一夜秋風入鬓毛(門前流水尚能西)2

這首詞的大意是:我與好友遊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有條小溪,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尚不夠高,全都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一塵不染,潔淨無泥。傍晚時分,在潇潇細雨中,松林間的杜鵑鳥聲聲啼歸。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代呢?你看看,那門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歎時光流逝啊!

一夜秋風入鬓毛(門前流水尚能西)3

蘇轼四十五歲那年,因“烏台詩案”,已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兩年。在任期間,因其俸祿不足以養家糊口,在朋友的幫襯下,置辦了幾畝薄田,自耕自種,添補家用,東坡的雅号也由此誕生。那年三月,蘇轼積勞成疾,得了臂腫病。聽說麻橋鎮上有個叫龐安時的醫生,醫術非常高明,但是個聾子,便去找他看病。二人通過筆談交流病情,蘇轼的病得以痊愈。兩人都是有才之人,相互愛慕,惺惺相惜,遂成莫逆之交。筆談的過程中,蘇轼了解到麻橋附近有個清泉寺,就邀龐安時一起去遊玩。清泉寺位于蕲水縣城門外二裡左右,有一條叫"蘭溪"的小溪從寺旁淙淙流過,環境十分恬靜優美。相傳,晉代書聖王羲之曾在此臨池學書,唐代茶聖陸羽也曾在此汲泉品茗。遊賞了美景,參觀了寺廟,蘇轼跟龐安時又暢飲一番,醉眼朦胧之際,寫下這首《浣溪沙》。

一夜秋風入鬓毛(門前流水尚能西)4

蘇轼這首《浣溪沙·遊蕲水清泉寺》,通過描寫雨中遊清泉寺的所見所聞,描繪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江南春日光景,滌去官場的惡濁,沒有市朝的塵嚣,正契合蘇轼雖處困境,卻善于因緣自适的精神狀态。表達了他雖處困境,但依然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态度。全詞即景抒慨,寫景純用白描,細緻淡雅;抒慨昂揚挺拔,富有哲理。

這首詞經典部分在下阙:“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發唱黃雞”。在一般人的認知範圍裡,江水都是自西向東流,眼前的蘭溪卻是自東向西流,因之蘇轼産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麼不可以重新擁有青春年華呢?應該說,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這是對生活、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這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在貶谪生活中,能一反常态,唱出如此催人自強的歌曲,這體現出蘇轼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其實呢,“人生長恨水長東”,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流逝,一去不可複返,青春對于人生來說隻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然而,通過學習這首詞,可以發現 人未嘗不可以老當益壯。所以,人要學會“不服老”。隻要擁有一個年輕的心态,也就不會未老先衰,最起碼心理年齡不會變老。自強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煥發生命的光彩。

2021年5月6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