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語文模拟試卷含答案?古詩詞鑒賞-詞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2022年中考語文模拟試卷含答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古詩詞鑒賞-詞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柳梢青·春感
劉辰翁①
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笛裡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
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台月明。辇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②。
【注】 ①劉辰翁生于南宋末年,宋亡後,隐居不仕。②“海上心情”,用蘇武牧羊典。《漢書·蘇武傳》:“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中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
(1)這首詞題名“春感”,實際上是因我國一個傳統節日有感而作。寫出這個節日的名稱及詞中暗指這個節日的景物。
答:
(2)簡要分析“辇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三句的表達效果。
答:
答案 (1)元宵節(或“上元節”);銀花、戲鼓、明月。
(2)①概括三個詞組的含義:“辇下風光”指故都臨安的美麗風光;“山中歲月”指自己隐居故山寂寞而漫長的歲月;“海上心情”指自己忠貞不改的民族氣節。②寫法特點:三個詞組意象疊加(或:三個名詞性短語并列),對具體内容不着一字,隻用抒情之筆虛點。③效果:讀來别具一種沉郁蒼涼、吞咽悲苦、欲說還休之緻。
2.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後面的題目。
減字木蘭花
朱敦儒
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
要聽琵琶,重院莺啼覓謝家。
曲終人醉,多似浔陽江上淚。
萬裡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
【注】 謝家,即唐代著名歌伎謝秋娘家。古詩詞中常用謝家代指歌伎家。
請說說本首詞上下阕各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并簡要分析作者是怎樣抒懷的。
答:
答案 本首詞上阕抒發了作者感慨年華已老、萬事已休的心緒;下阕抒發作者對國家敗亡的痛惜心情。作者巧妙運用了一連串的典故(或答巧妙化用前人詩句)來抒情:借劉禹錫《再遊玄都觀》詩“前度劉郎今又來”的“劉郎”自謂,感歎自己漂泊的處境;借崔護《題都城南莊》詩“桃花依舊笑春風”感歎“世事無常”,自己隻有心灰意冷;借白居易在浔陽江上聽琵琶因有感于天涯淪落而掉淚來寫自己因國破家亡而流離失所,自己的淚要多于白居易。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菩 薩 蠻
李清照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鬓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注】卧時燒,香消酒未消。
【注】 沉水:沉香。
(1)請你用簡潔的語言說明,全詞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答:
(2)全詞是通過什麼手法來充分表達詞人情感的?
答:
答案 (1)全詞抒發的是一種深沉的思鄉之情,“故鄉何處是”一句直接點明了這種情感,而“忘了除非醉”則更是将這種情感表現得深沉真摯。
(2)詞的上阕寫初春的景色及詞人的感受,是為下阕抒發思鄉的悲情作反襯。“忘了除非醉”則直抒胸臆,說明這種思鄉之情隻有在醉時才能忘卻。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昭君怨 詠荷上雨
楊萬裡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泛清波。
(1)從詞的下阕來看,作者寫的是庭院荷池上的雨,但上阕卻寫午夢西湖,這樣構思的目的是什麼?
答:
(2)作者是從哪些角度分别運用什麼手法來詠荷上雨的?
答:
答案 (1)借夢中西湖之美,滿湖荷花滿湖荷香,滿湖煙水舟自樂,來襯托庭院池荷之美:它雖不及西湖大,不及西湖荷多,但同樣有西湖荷花、荷香之美,之樂。
(2)作者先用夢幻(或虛寫或想像)的手法,寫夢中雨打船篷聲,驚醒才知是急雨打庭院池中的荷葉的聲音,突出雨之急之大;然後用比喻(或實寫)的手法寫雨珠的形、色——像真珠那樣圓、那樣白,它們随着荷葉的顫動而忽聚忽散,最後聚在葉心,就像一窩泛清波的水銀,突出荷上雨之美。
5.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水調歌頭 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蘇 轼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台公子①,未解莊生天籁,剛道②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
【注】 ①戰國時期楚國的宋玉,他曾任蘭台令。其《風賦》寫他與景差陪同楚襄王遊蘭台之宮,忽然刮起風來,楚襄王披襟當風說:“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說:“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然後鋪叙“大王之雄風”與“庶人之雌風”之差别。②剛道:“硬說”的意思。
(1)詞的上片寫景,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請結合詞句簡要分析。
答:
(2)作者通過“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告訴了我們什麼樣的人生哲理?請結合詞的下片作簡要闡釋。
答:
答案 (1)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開頭四句,先實寫,描繪了亭下江水與碧空相連,遠處夕陽與亭台相映的優美圖景(或卷起窗簾,看見的亭台連水,碧水連空,水天一色的勝景)。“長記”一詞點明“平山堂”之景是回憶,屬虛寫,描繪了作者在此領略的江南那種山色若隐若現,高遠空濛的景緻。
(2)下片先寫平靜澄澈的江面突然大浪掀起,老漁翁沉着與風浪搏擊的場景,來表現雖然人生風雲變幻,但隻要胸中有“一點浩然氣”(指正氣和節操),剛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如同領略“千裡快哉風”那樣舒适快意的哲理。
6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鹧鸪天
陸 遊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斟殘玉瀣①行穿竹,卷罷黃庭②卧看山。
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随處一開顔。元知③造物心腸别,老卻英雄似等閑!
【注】 ①玉瀣(xiè):一種美酒名。②黃庭:道經的一種,即黃庭經書。③元知:原本就知道。
(1)劉克莊說陸遊的詞可分為激昂慷慨、飄逸高妙和流麗綿密三類。你認為此詞可歸于哪一類?請結合全詩所營造的意境作簡要分析。
答:
(2)陸遊不但曾親自參加抗金戰鬥,而且在死前還寫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遺囑。他的愛國情懷在此詞裡也有所體現,請找出相關詞句作簡要分析。
答:
答案 (1)此詞應該歸于飄逸高妙一類。從詞中看,詞人生活在蒼煙落照、無塵事擾亂的環境裡,天天有美
酒相陪,然後可以自由地讀道家之書,可以在山林中行走,還可以歌詠自得,這些都體現了飄逸高妙的特點。
(2)此詞的最後一句“元知造物心腸别,老卻英雄似等閑”,道出了詞人其實并非真意想過與塵事無幹的飄逸
生活,而是造物主别有用心的安排,讓英雄白白等閑而老去。從中可見陸遊對朝廷消極抗金的抱怨,和自己收
複中原的理想不得實現的惆怅。
7.閱讀下面一首清詞,完成(1)~(2)題。
蝶戀花
納蘭性德
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隻恨西風,吹夢成今古。明日客程還幾許,沾衣況是新寒雨。
(1)前三句借助刻畫人物形象來抒發感情。作者刻畫了怎樣的形象?抒發了什麼感情?請結合詞句作具體
分析。
答:
(2)簡要分析“不恨天涯行役苦。隻恨西風,吹夢成今古”句是如何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
答:
答案 (1)“又到”句點明詞人重到當年分别之地;“不語”句勾畫出詞人駐馬立足,默默無言,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之中;“踏遍”句寫出在清冷的秋季,詞人長久地徘徊在故地,不忍離去。表達了離别之苦,懷念之情,凄涼之意。
(2)詩人用“不恨”“隻恨”形成對舉(對比),來突出“西風吹夢成今古”給詞人帶來的痛苦。(能從其他角度如反語、比喻等方面進行分析,言之成理也可以)
8.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南歌子
黃庭堅
槐綠低窗暗,榴紅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無奈一帆煙雨畫船輕。
柳葉随歌皺,梨花與淚傾。别時不似見時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1)請分析“槐綠低窗暗,榴紅照眼明”兩句寫景的特色及作用。
答:
(2)詞的下片層次清晰,角度有變,試作簡要賞析。
答:
答案 (1)利用對句,對偶工整,槐葉濃綠,榴花火紅,“窗暗”“眼明”渲染葉之綠、花之紅;“綠”與“紅”、“暗”與“明”在色彩與光度上構成強烈對比;襯托了離别的傷感。
(2)下片先寫離别之時伊人蹙眉而歌、淚如雨傾的情狀;後寫分别後月色皎皎、江水悠悠的情景。這樣虛實結合,既拓展了本詞的意境,又顯得含蓄蘊藉,意味無窮。
9.閱讀下面的詞,完成後面的題目。
踏莎行
賀 鑄
楊柳回塘,鴛鴦别浦,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雲帶雨,依依似與騷人語。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注】 《宋史·文苑傳》載賀氏“喜談當世事,可否不少假借。雖貴要權傾一時,少不中意,極口诋之無遺辭。人以為近俠。……竟以尚氣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1)詞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荷花形象?請結合全詞加以分析。
答:
(2)本詞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結合詞句加以分析。
答:
答案 (1)詞人在上片通過對周圍的環境和荷花“紅衣脫盡芳心苦”的正面描寫,突出了寂寞地開落、無人欣賞的荷花形象特征;下片将荷花比作美人,似與騷人語,不肯嫁春風,曲盡它的情态風神;顯示了荷花的幽潔高雅。
(2)水上鴛鴦,雙栖雙宿,常作為愛情的象征,在此與水中荷花的幽獨形成對照,用反襯手法表現了荷花的悲涼命運;作者在詞中還将荷花比作一位幽潔貞靜、身世飄零的女子,借以抒發才士淪落不遇的感慨;本詞全篇詠寫荷花,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詞人以荷花自況,以荷花的清亮絕俗和難免凋零清苦,寄托個人身世的感喟,抒寫懷才不遇的苦悶。
10.閱讀下面的兩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觀書有感朱熹 昨夜河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詩蘇轼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⑴這兩首哲理詩各揭示了什麼道理?
(2)這兩首哲理詩表現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試作分析。
答案 ⑴朱詩說明大戰船自在航行,有其自身的規律,離不開必要的條件,硬是用人力“推移”,即使發揮了
沖天幹勁,也無濟于事。 蘇詩說明,隻有好的客觀條件或主觀條件,還不能取得好效果,隻有把二者完美地結合起來,才能取得好效
果。 ⑵朱詩有鮮明的形象,由形象本身來體現理趣。蘇詩用兩個假設、兩個提問表現理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