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菜,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了,這一起源于四川的美食,将四川的麻辣鮮香結合起來,又融合了火鍋的包容性,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成了人們沒時間、沒精力吃一頓火鍋,那麼冒菜就是火鍋的完美替代品。便宜、方便的同時,還能享受火鍋的同等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且不隻是冒菜,四川可以冒的還有很多。在成都,你可以在大街小巷裡找到這個特殊的字眼,比如說在肥腸粉店,你會聽到人們喊着加兩條“冒節子”,在米粉店裡,人們說要來一碗“冒米粉”,這裡的“冒”,意思就是“煮熟、汆燙熟”的意思。而節子,指的是打成結的豬小腸。
冒菜是怎麼來的?這多虧了愛好美食的成都人,能想出改良火鍋的方法。火鍋雖然好吃,但是局限頗多,第一是需要的人多,圍坐在一起,熱鬧,吃到的食材也多。第二是好吃的火鍋店就那麼幾家,想吃一口火鍋,還要排好長的隊伍。第三是火鍋店的成本高,轉嫁給顧客收取的費用也高。
因此,熱愛火鍋的成都人就發明出了三五塊錢的冒菜,不同的食材事先切好,用小盒子裝着,擺在門面上,客人們想吃了,自己去挑,挑完了交給老闆,老闆幫你煮好,加入底湯和調料。味道和火鍋相似,價格卻比火鍋便宜多了,還可以自己一個人吃,想午餐吃,想晚餐吃,都沒問題。
而按照流沙河先生的說法,冒字可能是一錯寫,實際上,冒飯,應該是“泖飯”,兩個字讀音都是mao,冒應該是别字。
他在文章裡寫道:另一家無店鋪,設攤位在六六豆花面飯館對面的高牆下,專賣泖飯。沸湯一泖,冷飯即熟,撈人碗中,放芽菜一撮,撒蔥花幾朵,挑豬油一勺,最宜車夫、小販、學生圖個方便。“泖飯”一詞見于《大宋宣和遺事》,沸湯燙熟曰泖。今人不文,招牌皆作“冒飯”。不敢笑他們,他們是多數。
他說的這“泖飯”,并不是胡說八道,在一些古籍裡,也可以看到“泖”的運用。比如《兒女英雄傳》裡,就有“接着飯來了,就用那店裡的碗筷子,泖茶胡亂吃了半碗,就擱下了”。
如此一來,我們現在吃的冒菜,豈不是都應該叫泖菜?不過如果真是錯别字,未必是現代人的錯。
清代官員姚元之,曾寫過一本《竹葉亭雜記》,其中就有一句“次日則謂吃小肉飯,肉絲冒以湯也”,這裡出現的mao,是冒而非泖,且從上下文來看,是肉絲冒上熱湯吃,很明顯就是我們冒菜的吃飯。
而冒字真正用錯的實錘,其實是我們大四川另一個著名小吃:冒節子。
著名的斜杠青年李劼人,曾經寫過一本《暴風雨前》,裡面有一句“兩大烏盆的菜,也隻剩得十來塊帽結子、連肝肉了”,請注意,這裡是帽結子,而非是冒節子。
為啥是帽?他還有注釋:帽結子,是将豬小腸挽成一個大疙瘩,頗有點像從前瓜皮帽頂上的帽結。原來以前的四川人,喜歡戴一種“瓜皮帽”,帽子頂上有一個結,因為肥腸也要绾一個結,形狀相像,就被叫為了帽節子。
帽節子是怎麼變成冒節子的?誰也說不清,不過肥腸也是葷素菜的一種,可不也是“冒”出來的?
冒倒也能說通,特别是對吃貨而言,管它怎麼mao,好吃最重要,看完這一篇,你是不是準備去吃冒菜呢?
那就來魚上道吧!魚上道鮮湯藤椒魚·冒菜,采用十多種中草藥熬制,運用重慶調料制作技術制作底湯料,将冒菜底湯做得更完美,口味更純正獨特。老少皆宜,健脾健胃,不上火,不敗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