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學啟蒙的入門書籍,三字經可以說是基礎中的基礎。
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三字經也注定是精華中的精華。
家長一起陪孩子每天學習兩句吧!
正文
養不教,父之過。
教不嚴,師之惰。
注釋
養:哺養、培養。
過:過失。
嚴:嚴格教育學生。
惰:失職、懈怠。
為孩子解讀(直譯)
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隻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失職了。
為家長解讀(擴展篇)
這四句話說的是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孩子上的義務和責任。
人們經常把父母對孩子的培養稱為“養育”,即包括“養”和“育”兩部分。
家長不僅要滿足孩子的物質方面的需求,還要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
家庭教育的重點是以品德教育為主,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以及教會孩子如何“做人”。
人們經常會說的一句話就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在我國古代,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女子通常沒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因此父親在教育子女中的作用更為突出。《三字經》中較多地強調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現在,父親和母親的作用同樣重要,但往往分工不同。所謂“嚴父慈母”也是這個意思。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會走進學校,接受老師們的系統教育。
在古代,兒童入學前都要在“天地君親師”的牌位前磕頭,可見老師地位的崇高。
古時還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
孔子的學生子貢就曾以房子打比方來形容自己和老師的關系。他說老師的圍牆高十數丈,屋内富麗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過是隻有肩高的圍牆,一眼就可以望到盡頭。他還把老師比作太陽和月亮,說孔子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後,子貢悲痛萬分,在孔子墓旁守了六年。
尊師重教的傳統一直延續到現在。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可能會貫穿一生。
時代的進步和社會心理的變化給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經不是“嚴格”兩個字可以包容的。
面對家長和社會的挑剔,老師也需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教學方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