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困秋乏夏無力。現在天氣開始轉暖,很多人突然變成了起床困難、精神渙散、有氣無力的“重度春困者”......
“甯甯”深有同感,因為一到春天,咱們都是“特困生”。 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一到春天就愛犯困?
天氣一變暖和,人也自然變得懶洋洋的,春困就像傳染病,讓人困意十足,忍不住哈欠連天。很多人以為,春困是睡眠不足引起的,就拼命補覺。
事實上,春困并非睡不夠,它是指人體生理機能随季節變化,随之發生相應調節的一種生理現象。
冬天氣溫低,人體為了防止熱量散發,血管處于收縮狀态,大腦的血流量增加,維持機體的生理恒溫和中樞神經系統興奮的信息也增多,大腦相對清醒。
而春天氣溫回暖,血管處于舒張狀态,流入大腦的血液相應減少,人的精力降低,便出現昏昏欲睡的現象。
5種食物,對付春困
枸杞: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枸杞性平味甘,歸肝、腎兩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補氣養血等功效。現代醫學發現,枸杞能提高免疫力、抗疲勞。
平時炒菜、煮粥、煲湯時,撒上一小把枸杞,既增添菜肴的鮮味,又攝入枸杞的營養;枸杞幹嚼非常滋補,能避免營養元素的破壞與流失,一般成年人每天幹嚼6~12克為宜。
注意
① 枸杞性溫熱,有高血壓、感冒發燒、炎症、腹瀉的情況下,最好不吃;
② 枸杞不宜一次性過多食用,否則會引起失眠多夢、上火、加重感冒等不适症狀。
黨參:有明顯改善疲勞的作用
黨參常常用作人參的替代品,有補氣、生津之效,多用于氣虛、氣血兩虧、氣津兩傷的輕證。
現代醫學藥理研究證實,黨參含多糖、生物堿、皂甙、17種氨基酸及14種無機元素,能興奮中樞神經、使精神振奮、緩解疲勞。
大家可以用黃芪、黨參、薏米、扁豆、紅棗、大米一同熬粥,能補中益氣、健脾祛濕,對春天出現的神疲乏力、昏昏欲睡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注意
① 黨參與明黨參僅一字之差,但效果不一;黨參性平,側重于補中益氣,明黨參性涼,側重于潤肺化痰;
② 實證或熱證者不建議吃,還要注意别過量服用。
桂圓:适合腦力勞動者、憂思者
将龍眼烘成幹果,就是桂圓。桂圓富含葡萄糖、蛋白質、鐵等,可在提高熱能、補充營養的同時,促進血紅蛋白再生。
實驗研究發現,桂圓肉除對全身有補益作用外,對腦細胞特别有益,能增強記憶、緩解疲勞,适合腦力勞動者、憂思較多的人食用 此外,桂圓還能安心養神、改善失眠。
注意
不同的食療方法,桂圓有不同的功效:
① 補氣:蓮子 木耳 紅棗 桂圓幹,炖半小時;
② 助睡眠:桂圓幹 鹽,用熱水沖泡15分鐘;
③ 祛虛火:桂圓幹 人參須,沖泡20分鐘。
小米:健胃除濕,恢複體力
中醫認為,小米是一款和胃溫中的佳品。小米味甘鹹,有健胃除濕、和胃安眠等功效,更适合内熱者及脾胃虛弱者食用。
用小米熬粥喝,或加入生燕麥一起熬粥,能起到養脾胃和消脂的作用;而小米搭配山藥煮飯,可幫助恢複體力。
注意
① 氣滞者忌食,而體質寒涼者、小便清長者不宜多吃;
② 小米粥中的賴氨酸含量過低、亮氨酸含量過高,不宜作為老人、小孩、産後婦女的主食。
鹌鹑蛋:多吃可健腦安神
鹌鹑蛋被稱為“動物中的人參”,有滋養五髒、補益氣血等功效,相比雞蛋,它更滋補;适合體質虛弱、容易水腫的人食用。
從營養角度來說,鹌鹑蛋富含卵磷脂,可降低血脂,幫助促進腦細胞生長和發育的;其微量元素豐富,常食用可預防神經衰弱,有效改善夜晚失眠和睡覺後容易驚醒的情況。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吃40~50克蛋類,相當于1個雞蛋或6個鹌鹑蛋。
注意
① 判斷鹌鹑蛋是否新鮮,可以将它放在水中,若沉底即新鮮,浮起則放了很久;
② 鹌鹑蛋最好是放在4℃條件下儲存,存儲時,大頭朝上、小頭朝下放置更利于保存。
春困哈欠連天,警惕中風 有些人在春天特别容易打哈欠,這是一種生理本能,醫學上認為是由于大腦缺血、缺氧所緻。 打哈欠會使肺部得到擴張,顱内壓下降,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降低腦部溫度、改善缺氧狀态,被看作是一種機體的自我保護行為。
春天時,每一兩個小時打1~2次哈欠都屬于正常現象;哈欠連天則意味着大腦缺氧情況比較明顯,此時要引起注意。 打哈欠這個動作是由腦幹控制的,一旦出現無明顯誘因的頻繁哈欠,建議到醫院進行磁共振檢查,排除腦幹病變引起的缺氧。 另外,腦卒中還伴随着其他症狀:
① 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② 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③ 一側或雙眼視力喪失或模糊④ 說話不清或理解語言困難⑤ 頭痛、眩暈、嘔吐或抽搐
一旦發現符合上述判斷,大家務必就醫檢查,千萬别拖!
資料:健康圈
編輯:畢揚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