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遊戲

 > 兒童益智遊戲真的有利于孩童嗎

兒童益智遊戲真的有利于孩童嗎

遊戲 更新时间:2025-01-08 18:59:22

兒童益智遊戲真的有利于孩童嗎(從看見兒童走向)1

“成功啦!成功啦!”随着水流“嘩”的一聲從管道中噴湧而出,孩子們歡喜雀躍。高麗莎也頗受觸動,“别看孩子小,卻有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高麗莎是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幼兒園的一名教師。最近,她遇到了一個“難題”,她本想通過玩水引導孩子們認識水的浮力、溶解等特點,沒想到,孩子們對水的壓力産生了強烈興趣,想方設法要把水池中的水抽到花台中去。

怎樣才能通過遊戲,讓孩子們了解水壓這一抽象概念呢?高麗莎查資料、請教中小學教師,和同事們一起研讨,向“水壓遊戲”發起挑戰。用什麼器材向水施壓?水管連接密封不嚴怎麼辦?……在教師們的支持下,孩子們經曆一次次失敗後,造出了一台“抽水機”。

2020年,大邑縣成功申報全國“安吉遊戲”試驗區,引入保障遊戲實施的環境、時間、材料、權利等理念,重點在保障幼兒遊戲權利上轉觀念、下功夫。近兩年,越來越多像高麗莎一樣的教師由行動到觸動,努力從“看見兒童”走向“看懂兒童”,兒童遊戲質量正在發生“蝶變”。

環境創設去除“标簽化”

遊戲權利逐漸回到兒童手中

“窗含西嶺千秋雪”,杜甫筆下的西嶺雪山,就在今天成都平原以西的大邑縣境内。大邑生态良好,風景絕佳,早在2014年,當地就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開展了幼兒戶外遊戲的實踐探索。

高麗莎和孩子們玩水的沙水區,過去是安仁鎮幼兒園開展戶外遊戲時構建的一處“迷宮”。用植被和矮牆規劃出路線,孩子們可在其中尋徑穿行、探索。可教師們慢慢發現,固定的遊戲環境以及固化的遊戲模式,很難發揮孩子們在遊戲中的主動性和創造力,他們也逐漸對“迷宮”喪失了興趣。

2021年,受“安吉遊戲”沙水區的啟發,作為試點園的安仁鎮幼兒園拆掉“迷宮”,構建起兒童水中樂園。園長鄭楊說,大邑縣境内河汊縱橫,孩子們對“耍水”有着天然的興趣。不同于普通的玩水,幼兒園會在沙水區投放不同層次、類型的遊戲材料,讓孩子們自由選擇,探索水的奧秘。教師則在一旁觀察,及時了解孩子們的需求,适時提供支持。

在遊戲中如何實現“以兒童為中心”?在安仁鎮幼兒園副園長楊溢看來,“安吉遊戲”給教師們帶來了強烈的觀念沖突。“過去我們不停地看見兒童,現在需要更進一步——嘗試懂得兒童。具體來說,就是盡量減少對遊戲過程的操控和幹預,在主題預設、目标達成與幼兒自主、探索創新之間尋求平衡。”

兩年以來,安仁鎮幼兒園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拆解”。大型組合玩具被“化整為零”,孩子們可以将零部件搬運到任何地方,組建成各種充滿奇思妙想的新玩具。野戰區的迷彩被去掉了,孩子們一到此處就開始玩遊戲槍、打沙包的思維定式被打破了,他們在其中搭建舞台、帳篷,玩法越來越多;室内遊戲區角的隔斷被打開了,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任意區角的材料進行組合、加工,天馬行空的想象被一雙雙小手變成現實……

“環境創設去‘标簽化’,減少了環境對幼兒的心理暗示,讓幼兒更自由、充分地遊戲。”鄭楊欣喜地說,過去孩子們對教師說得最多的是“我可不可以玩什麼遊戲”,而現在變成了“我要玩什麼遊戲”,“言語變化之間,體現的是遊戲權利逐漸回到了兒童手中。”

遊戲構建走向課程化

串聯起散珠碎玉般的遊戲靈感

“看!影子來啦,快踩住它!”随着一個孩子大聲叫喊,一群孩子興奮地跑起來,有的踩自己的影子,有的踩小夥伴的影子。

大邑縣潘家街幼兒園教師曹丹陽回憶起半年前發生的一件事。班裡的孩子們偶然對影子産生了興趣,她感覺捕捉到了遊戲“生長點”。曹丹陽找來與影子有關的繪本,帶着孩子們一起閱讀,手影、皮影戲也陸續登場,大家玩得不亦樂乎。

可一段時間後,曹丹陽發現遊戲并沒有結束,孩子們對影子依然興趣不減。這讓她犯了難,“影子的故事”應該怎麼繼續進行下去呢?

面對曹丹陽的困惑,園長楊娟在每周一的教研會上,發起了“影子支持計劃”專項研讨。通過一次次頭腦風暴,大家得出結論:影子是一種抽象的存在,時而能見時而不見,看得見卻摸不着,滿足了幼兒愛想象的心理需求。與此同時,影子是孩子們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發揮好這個“朋友”的作用,對孩子們想象力的開發有積極作用。

經過反複教研和實踐,曹丹陽和同事們以影子為主線,将五大領域與一日活動融入其中,探索出畫一畫你的影子朋友、講一講影子的故事、和影子一起做遊戲等“我與影子交朋友”系列課程。曹丹陽感慨,遊戲課程化的過程,也是教師知識構建系統化的過程。“通過課程構建,我們把遊戲中散珠碎玉般的靈感,串成‘絢麗的項鍊’。”

“遊戲課程化的難點在于教師既要有遊戲精神,同時也要有課程意識。既要‘玩性十足’,也要有強有力的專業支撐。在遊戲中既要作為兒童顯性的‘玩伴’,又要作為隐性的‘引領者’。”楊娟說,潘家街幼兒園從2017年開始探索項目課程建設,發展幼兒在探索中學習的能力。兩年以來,幼兒園讓項目課程與幼兒遊戲“接軌”,幫助更多教師在課程與遊戲之間“遊刃有餘”。

幼兒教師邁向專業化

有所進有所退,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遊戲中,如果孩子們因為一個玩具發生了沖突,教師該怎麼辦?

大邑縣悅來鎮幼兒園教師李滢有着一套成熟的應對原則:小班孩子缺少對自身行為的認知及判斷,教師應重點介入,通過系列幹預,讓孩子感受到某些行為是不對的。而對于大班孩子,他們知道發生了什麼,同時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介入應當适度,引導孩子提升反思能力。

“總的來說,需要教師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關注幼兒的每一個細節,拿捏好介入的尺度和力度。”李滢感慨,尊重兒童的遊戲權利,需要教師放手,但放手不等于放任不管。适度、有效的支持,不僅需要教師“看見”兒童,更需要“看懂”兒童。

從守護安全,到觀察孩子們的表情、動作,再到關注語言表達,大班教師牟玲珑站在孩子們旁邊觀看遊戲,在孩子們需要教師“出手”時及時回應,在遊戲恢複常态時又及時抽身“撤出”。這樣的場景,在幼兒園裡已經成為常态。

“教師在遊戲中怎麼看?看什麼?”園長李慶說,幼兒園把觀察幼兒的能力作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路徑,通過調研分析發現,觀察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打通“為什麼要觀察、觀察什麼、用什麼觀察、用什麼記錄”四個關鍵節點,并據此展開長時間的教研和實踐。

在李慶看來,對于遊戲,教師必須做到“有所進有所退,有所為有所不為”。一方面,教師要通過觀察、傾聽,發現、辨别孩子的需求類型,在“看懂”的基礎上,及時介入,作出回應,這時教師需要“進”。另一方面,孩子在專注遊戲、進入深度學習狀态時,教師則要适時“隐身”,守護孩子的遊戲環境,這時就需要“退”。

李慶說,為了更好地研究孩子們的遊戲行為,幼兒園要求教師用視頻的方式,把遊戲記錄下來,遊戲結束後,觀看總結經驗。為了讓教師更懂得遊戲,幼兒園還開展了體驗式教研,幼兒園開發的遊戲,教師必須首先玩,并“解鎖”有多少種玩法。“我們堅信,會玩的老師,才能更好地支持兒童去玩。”

《中國教育報》2022年06月26日第1版

記者 魯磊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遊戲资讯推荐

热门遊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