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小時候,很多人就會将回憶自帶濾鏡,那是讓人神往的“象牙塔”!但事實真就如此嗎?一部豆瓣8.8分紀錄片《幼兒園》,給我們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真相!
這部紀錄片拍攝于2001年,曆時14個月時間拍出來的紀錄片,記錄了寄宿制幼兒園的真實生活。張以慶導演最初是抱着“象牙塔”的心态去拍攝這個紀錄片的,但事實并非如此。
影片中無時無刻不在透露着:社會化的兒童世界,真正意義上的孩子已經死了。而這部片子也獲得了廣大網友的讨論,接下來小編就來聊聊這部紀錄片給我的啟發。
小班全托第一天,孩子被送進幼兒園大聲哭鬧,喊着“老師别搶我”、“讓我回去吧”,從哭鬧反抗到無奈接受,我想這是孩子第一次開始接受所謂社會的現實。
面對這樣的變化,面對被迫獨立的事實,很多孩子隻能選擇哭着适應!影片中有一個鏡頭讓我觸動很深,一個男孩哭着吃飯,結果鼻涕都流下來了,也沒人管!
還有一個小女孩,直接把食物撒到了腿上,一直在說:“老師,潑啦”,但也無人回應。吃飯、小便、洗澡都要統一服從管理。
小班全托第一天,孩子被送進幼兒園大聲哭鬧,喊着“老師别搶我”、“讓我回去吧”,從哭鬧反抗到無奈接受,我想這是孩子第一次開始接受所謂社會的現實。
面對這樣的變化,面對被迫獨立的事實,很多孩子隻能選擇哭着适應!影片中有一個鏡頭讓我觸動很深,一個男孩哭着吃飯,結果鼻涕都流下來了,也沒人管!
還有一個小女孩,直接把食物撒到了腿上,一直在說:“老師,潑啦”,但也無人回應。吃飯、小便、洗澡都要統一服從管理。
這種感受被忽略,哭了沒人抱、摔倒了沒人扶的狀态,讓這些孩子被迫獨立。這種獨立并非是因為感受的愛和支持,是因為在無助中,隻能選擇獨立。
因為自己的感受被忽略、因為自己受傷了沒人安慰,于是孩子身上生出的那種冷漠讓我打了個寒顫。
在影片中,有一個小男孩前一秒還和其他小夥伴有說有笑,但是下一秒就對着另一個女孩直接瞪大眼睛、伸出手指說到:“莫挨着我做到沒”?
滿眼的厭惡,讓成人看起來都心生恐懼,何況一個敏感女孩的内心呢?再看旁邊的小朋友,有的表示驚訝、有的一臉漠然、更有添油加醋的,這不正是社會的百态嗎!
還有的孩子因為無聊就開始欺負别人,而被欺負的孩子隻能用裝睡來忍耐;有個小孩在課堂上說出喜歡女孩的名字,結果被這個小女孩回怼:“他太醜了”!
還有打小報告的孩子,最終在團體中被孤立!這讓我開始反思,我們一直去要求孩子獨立,用各種方式去加速孩子的獨立,在幼兒園這個階段真的對嗎?
幼兒園的教育重點到底是什麼?
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表示:孩子童年快樂的記憶,能影響成年後的性格!而性格比智力更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而且李玫瑾教授強調“情感撫養”的重要性,情感撫養決定人性!尤其在6歲之前,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家長要給予穩定的撫養和充足的情感,才能讓孩子擁有快樂的記憶,生出好性格。
霍思燕的兒子嗯哼4歲還沒上幼兒園,因為她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一句話,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晚上一年幼兒園。
而晚上一年幼兒園的嗯哼并沒有輸給同齡人,反而是那個會關心人,情商更高的孩子。可見幼兒園階段,獨立固然重要,但是對于孩子性格的培養、情商的教育才是重中之重。
一個獨立但冷漠的孩子,對于一個家庭一個社會來說都不會有多大貢獻!而李玫瑾教授也一再強調3-6歲對于孩子的性格教育,家長要抓住,錯過這個階段,以後性格形成了想改都難了!
李玫瑾教授強調孩子6歲前要,防止自私、防止壓抑、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自信樂觀的性格。
最後我想說,行為和心理同步獨立才是好事!一味地忽視心靈,隻追求獨立,你可能隻會培養出一個硬邦邦的孩子。
同時家長要記住一句,你的言行、一舉一動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正如紀錄片開頭的那兩行字:“或許是我們的孩子,或許就是我們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