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清良脫貧攻堅? 記者眼前這位男子,既不像村幹部,也不像企業家,一身運動裝,鞋底沾滿泥,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孫清良脫貧攻堅?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記者眼前這位男子,既不像村幹部,也不像企業家,一身運動裝,鞋底沾滿泥。
初見曾寶成,是在三年前。他站在天祝縣松山鎮那片荒灘上,看着挖掘機、壓路機轟鳴穿梭,像一個“指點江山”的将軍,那時,他宏偉的食用菌“王國”還在醞釀和計劃中。
插過隊,當過兵,打過仗,當過工人,做過領導。築夢高原發展食用菌并取得成功,曾寶成不是憑借聰明才智,也不是憑借良好的人際網絡,更多的是他骨子裡那一股不服輸的韌勁、一份帶動貧困百姓緻富的決心和責任。
一
曾寶成的創業路,始于幾年前的天祝之行。
已經61歲的曾寶成,本可以在福建老家安度晚年。2014年春天的一次天祝行,改變了曾寶成的人生軌迹。他發現自己多年傾心的食用菌行業,有一個更适合發展的土壤。他曾走訪過松山灘一戶人家,老人有病下不了炕,兒子照顧父親出不了門,用家徒四壁形容這家人的生活狀态絕不為過。默默地在炕沿下壓了幾百元錢,曾寶成想為這窮鄉僻壤做點什麼。
2017年7月,草原碧波萬頃,山野花田似海,在天祝最美的季節,曾寶成來到這裡。
說幹就幹。2017年8月,曾寶成注冊成立臣祥菌業科技有限公司,回老家請福建農林大學專家和古田縣食用菌種植廠的技術人員來移民區考察,對移民區氣候、地理環境進行深入的了解,經過反複論證研究,決定投資興建臣祥菌業食用菌産業化循環經濟示範園,發展食用菌産業,帶動移民群衆脫貧緻富。
流轉土地、審批手續、調研市場……10個月,他沒有白天和夜晚的意識,沒有周末和節假日的概念,園區當年開工建設、當年投産運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去年中秋,在村民們殺瓜獻果,一家人熱熱鬧鬧圍坐一起的時候,曾寶成獨自坐在空曠的廠區,皎潔的月亮灑下清輝,他泡上一杯清茶,打開家鄉月餅慢慢細嚼……
“十年前,我就已經步入食用菌行業。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在天祝縣終于有了用武之地。”曾寶成說,在福建古田縣,他就在食用菌廠工作。在得知天祝縣要在南陽山移民區發展食用菌産業後,他決定帶領貧困群衆一同發展。
脫貧緻富、鄉村振興,離不開緻富“領頭雁”。企業風生水起,曾寶成想得最多的是怎樣讓百姓脫貧緻富。
可是,思想不破冰,行動行不通。曾寶成一家一戶做工作:“你看你這小夥子,都三十出頭了,沒錢沒房,誰家姑娘願意跟着你受罪?”“你這媳婦,孩子這麼小,天天吃面糊糊營養能跟上嗎?怎麼不想着打工貼補點生活。”“紮西,你阿爸又住院了?有錢交住院費不?不能出門打工,就沒想着家門口創業?你跟着我種香菇,賠了算我的。”一句句暖心的話,一句句鼓勵的話,大家聽進去了,紛紛來打聽收入。
“你要是在打包車間幹活,每3人1組套袋,每組可完成6000袋,每袋可收入0.08元,這樣下來每人每天可收入160多元。”曾寶成耐心地給大夥算賬:“要是種棚,收入就更好。1座大棚種一季香菇5個月時間,扣除成本可收入3萬元左右。” “對于有意願、有能力發展食用菌産業的農戶,我們通過提供菌棒、技術培訓等方式來幫助他們發展菌業。對于能夠發展食用菌産業的家庭,我們就從菌種選擇、技術支持、市場銷路等方面來進行幫扶,從而達到增産增收目标。”曾寶成說。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産業。臣祥菌業想出妙招:與松山鎮協調溝通,借助農村“三變”改革,通過資金入股方式,先期吸收鞍子山村、達隆村、松山村等5個村500萬元的村集體發展資金入股企業,向貧困村保底分紅。
二
記憶中的食用菌都是家庭式養殖工藝,而規模化、工業化食用菌生産卻很鮮見。走進臣祥菌業食用菌産業化循環經濟示範園,才真正見識了“高大上”的食用菌生産場面。
剛進園區,一股菌菇的清香便撲鼻而來。走進發菌室,一排排架子上整齊地擺放着菌袋。工人們告訴記者,大約需要4個月左右的時間,菌袋就會長滿菌絲,再把菌袋擺放到溫棚裡,經過防寒、澆水等一系列工序,菌袋就可以長出食用菌了。在菌包生産線上,灌裝線、滅菌倉、接菌室……自動化與半自動化的生産工藝全面應用,再也看不到昔日手推肩扛的場面。
“示範園占地面積約700畝,在天祝南陽山移民區5、6、7号移民點,主要建設2000平方米的食用菌養菌車間10棟,日光溫室140座,循環利用有機肥加工廠、食用菌深加工廠各1處,配備相應設施設備等。”曾寶成介紹,項目分三期建設,目前一期工程建成并投産,建成菌袋生産線1條,建成菌袋主生産車間、保鮮庫、養菌車間、培訓中心等,菌袋日生産能力達到90萬袋,現正在為南陽山7号安置點8個移民鄉鎮290戶移民搬遷戶生産所需食用菌菌棒,共計100多萬袋。二期工程預計9月初建成。産業園建成投産後,能夠帶動移民區1000多戶農牧民栽培食用菌1000多萬袋,年可生産鮮菇1萬多噸,食用菌産值達到1.1億元,每座棚平均淨收益4.5萬元左右。
記者看到,溫棚裡色澤豔麗、朵大細嫩的赤松茸已經出菇。曾寶成說,這是公司與西南農大和蘭州農科院聯合試種的反季節珍稀食用菌。天祝縣發展食用菌産業得天獨厚,種出的赤松茸肉質細嫩,蓋滑柄脆,清香可口,現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臣祥菌業食用菌産業化循環經濟示範園經過兩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食用菌之鄉天祝縣的一張靓麗名片。天祝臣祥菌業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家集食用菌菌種研發與生産、菌袋制作、技術培訓、産品加工為一體的科技型企業,公司主營香菇、滑子菇、赤松茸等食用菌産品,年可生産鮮菇1萬多噸,食用菌産值達到1.1億元以上。
三
2019年6月,從北京傳來喜訊:在“中國高原食用菌之鄉”專家評審會上,天祝縣被授予“中國高原食用菌之鄉”美譽。曾寶成作為企業代表接過了榮譽牌匾。
總結其成功的經驗,曾寶成說了四點:發揮了典型示範引領帶動作用,加大了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力度,創建産業特色優勢品牌,實現了食用菌廢棄物循環利用。
公司積極探索推廣“龍頭企業 專業合作社 貧困戶”産業扶貧模式,企業負責“兩頭”,承擔基料加工、菌袋生産、接種、發菌和鮮菇收購、加工、運銷,貧困戶承擔“中間”,新建菇棚或利用閑置溫室、暖棚等作為扶貧車間進行出菇管理和采菇交售。公司提供成熟的成品菌棒,雇傭農牧民參與出菇和采收,并全程提供技術服務,公司統一采收銷售、菌棒回收,不僅降低了傳統農戶種植風險,而且為企業節省了用地、廠房等大額成本投入,切實把食用菌産業扶貧工作落到實處,扶貧效益十分顯著。
“食用菌種植周期短、見效快、風險小,技術操作容易、勞動強度不高、輻射帶動性強。”松山鎮負責人說,在臣祥菌業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貧困群衆成功摘掉貧困“帽子”,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緻富的夢想。
從安遠鎮搬遷到南陽山5号點的唐宏軍,就是發展香菇産業的受益者。他種植了3棚香菇,去年棚均收入4萬元。他說,在家門口有了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是做夢都沒有想到的大好事。
小香菇帶動大産業。如今,香菇産業已經成為該縣的一項扶貧主導産業。天祝縣計劃到2020年,全縣力争再引進培育食用菌産業化龍頭企業3家以上,培育發展食用菌專業合作社6家以上,帶動農戶5000戶以上,食用菌産值達到3.8億元,積極發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全力打造“中國高原食用菌之鄉”。臣祥菌業計劃增長産業鍊條助農增收,巧借“中國高原食用菌之鄉”東風,把食用菌産業做大做強。曾寶成還做出了更大膽的計劃:生産滑子菇300萬袋,訂單滑子菇罐頭2000噸出口俄羅斯;香菇200萬袋,在三縣一區布點進行銷售。拓展京東電商等銷售渠道,對接大型超市,促成天祝食用菌産品在廈門等地上架銷售。
風聲、雨聲,風調雨順;笑聲、歌聲,笑語歡歌。這是來自臣祥菌業經濟示範園一片和諧的景象。
本報全媒體記者張尚梅 張秀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