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突出特征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突出特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4 12:33:21

有學者把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概括為三個實驗階段:戰時共産主義政策到新經濟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這三個階段是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上進行探索的曆史時期,是追夢到夢滅的曆史時期,是成就與失敗并存的曆史時期,今天來看仍有警醒和借鑒之處。

追随理想——戰時共産主義政策

十月革命後,國内外敵對勢力企圖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之中,蘇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越來保證戰争的勝利,鞏固新生的政權,實行了戰時共産主義政策。主要包括:實行餘糧收集制,取消自由貿易,國家統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這一制度粉碎了外國的武裝幹涉和國内的反革命叛亂,鞏固了新生政權。但是它也引起了廣大人民群衆的不滿。

1920年底,蘇俄農民中流傳這樣的說法:“土地屬于我們,面包卻屬于你們;水屬于我們,魚卻屬于你們;森林屬于我們,木材卻屬于你們。”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發生了工人罷工和抗議遊行。更為嚴重的是,2月28日發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亂,他們抛出了“貿易自由”“擁護不要共産黨人參加的蘇維埃”。參加叛亂的水兵大部分來自農村,他們的情緒反映了農民是何等的不滿。人民的不滿說明了戰時共産主義政策不得民心,必須進行改革。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突出特征(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得與失)1

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亂

列甯本來想從戰時共産主義政策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現在看來這不是正确途徑。他說:“我們計劃……用無産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裡按共産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産品生産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此後,列甯深入農村進行了實地調查,經過調查,他進一步認識到“戰時共産主義”政策引發的嚴重經濟和政治危機,堅定了改革的決心。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突出特征(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得與失)2

列甯深入農村調查

面對現實——新經濟政策

注重實際的列甯認識到讓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經濟政策,這一政策允許局部的恢複資本主義,尤其在農業和貿易方面。……對列甯來說,新經濟政策并不意味着社會主義在俄國的結束,而是暫時的退卻,“後退一步是為了前進兩步”。1921年春新經濟政策開始實施。征收糧食稅代替了餘糧征集制,允許雇傭勞動力和出租土地,實行自由貿易,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實行按勞取酬。

新經濟政策“新”在哪裡呢?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币關系指導生産,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這是對社會主義理論的突破,也是其最大的特點。新經濟政策的實驗,使蘇聯經濟得到了恢複,列甯對此感到很欣慰,他說“在戰争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在,謝天謝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動了!”新經濟政策從蘇聯的國情出發,調動了生産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突出特征(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得與失)3

1924年1月21日,蘇維埃政權的締造者-----列甯,已經為這個新生的政權耗盡了最後一絲精力。蘇維埃的明天該怎麼辦?誰将帶領大家完成未竟的事業?

回歸理想——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時期

雖然新經濟政策使蘇聯得到複蘇,但直到1928年,蘇聯的工業産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美國的八分之一。全國隻有不到三萬輛拖拉機,99%的耕種靠畜力、人力完成。蘇聯是當時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把蘇聯看作是“毒瘤”,欲徹底除之而後快。當時蘇聯的工業水平還很低,還受到帝國主義的威脅。斯大林說:“沒有重工業,那我們就不會有一切現代化國防武器,那時我們的地位就會和目前中國所處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國沒有自己的重工業,沒有自己的軍事工業,現在隻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躏它。”(唉,竟然這麼說中國!)斯大林當時最大的願望——實現工業化。

1926年起為了實現工業化,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1928年-1937年,先後完成第一個、第二個五年計劃,蘇聯由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業強國。這些成就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下完成的,這使蘇聯能夠在短時期内,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實現工業化。當然,排斥市場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模式被固定下來,緻使蘇聯經濟日益僵化。

1927-1928年蘇聯發生了嚴重的糧食收購危機。斯大林決心用行政手段加快農業集體化進程,解決糧食問題。20世紀30年代初起,蘇聯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農業集體化運動。在這一過程中開展了消滅富農運動。同時,政府支持集體農莊建設,組建拖拉機站,監督集體農莊執行國家的生産計劃。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突出特征(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得與失)4

蘇聯模式形成

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實現,使蘇聯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被稱為蘇聯模式(或斯大林模式)。新經濟政策廢止了,斯大林模式以另外一種形成向共産主義過渡。為了從法律上肯定這些變化,1936年蘇聯公布新憲法,憲法确定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經過兩個五年計劃,到1937年,蘇聯的工業産值已經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過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過的道路。英國首相丘吉爾說:“斯大林接過的是一個扶木犁的窮國,他留下的是一個擁有核武的強國。”斯大林模式促進了蘇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也為蘇聯軍民奪取反法西斯戰争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片面發展重工業,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由于沒有尊重經濟規律,蘇聯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嚴重體制障礙。它為日後蘇聯的解體埋下隐患。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突出特征(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得與失)5

從戰時共産主義政策到新經濟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的調整,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什麼啟示?

我們可以看出社會主義建設要從本國國情出發,尊重客觀規律。當政策脫離了實際,隻有加以改革才能促進社會更好的發展。蘇聯的曆史告訴我們:一切以人民為重,一切從國情出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